另类 模 仿 趣味多
2016-07-17
有些在亲缘关系上八竿子打不着的动物,在外形或某些特征上竟非常相似。原来,它们玩起了另类模仿,或模仿动作,或模仿装备,或模仿习性。
犰狳与鼠妇巧变球
生活在美洲的犰狳是一种羞怯的哺乳动物,和等足目节肢动物鼠妇不仅体型相差悬殊,外貌更是大相径庭,但一旦遇到危险,它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蜷缩起身体,把自己变成一个圆溜溜、硬邦邦的球,相似度瞬间提升许多倍!
身披鳞甲的犰狳作为一种有四肢、有尾巴、有脊柱的动物,居然能把自己快速变形为一个完美的圆球,简直和变形蛋一样,尤其是它们家族里的巴西三带犰狳,变球技艺更是非常了得,因此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的超萌吉祥物。
鼠妇有个俗名叫“西瓜虫”,不难想象,它的变球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鼠妇分布广泛,从海边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体长9~15毫米,受到刺激后,能迅速蜷曲成球,形似西瓜。
奇异的“球形动物”其实还有不少。比如和鼠妇同为节肢动物的球马陆,哺乳动物中的穿山甲、刺猬等,都是变球高手。为了生存,它们在遇到天敌时都会变成球状,用甲壳或尖刺护住要害部位。如果一个粗心的外星人路过地球,会不会因此搞出一个球形动物类别呢?
盾蝽与金龟甲虫戴盔甲
作为弱小的昆虫,用坚固的甲壳来保卫自己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昆虫家族中出现了众多身披硬甲的小萌物,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盾蝽和金龟甲虫就是其中的两种昆虫。
盾蝽用于防身的盾甲把身体包裹得十分严实,当两片革质鞘翅并拢起来时,连缝隙都没有,结结实实的一个全遮盖。
光有一身铠甲还不够安全,盾蝽和大多数甲虫一样,还能分泌气味难闻的液体来恶心捕食者。为了帮助冒失的捕食者长记性,这些化学战高手通常拥有色彩靓丽的身体。
虽然外观和保护效果比较接近,盾蝽和金龟甲虫的盔甲却是由身体的不同器官分别演化而来的,有着不同的结构。
作为半翅目昆虫,盾蝽的背甲是中胸小盾片极度发育的成果,因此是浑然一体的翻盖式,几乎包裹整个腹部和前翅。
而金龟甲虫属于鞘翅目,它们坚硬的背壳是由一对前翅演化而成的,所以是沿背壳纵向中分的两片。
企鹅与海雀守海边
同是在海边生活的鸟类,同样喜欢笔直地站在岸上东张西望,同样善于在海中游泳和潜水捕猎,连走起路来都摇摇摆摆的很笨拙,海雀和企鹅一定是自家兄弟!
早期的探险家对此深信不疑,企鹅的英文名字为“Penguin”,就源自因为人类滥捕而不幸灭绝的北极大海雀。在当时的人看来,企鹅完全就是南半球的大海雀嘛。
其实,企鹅是企鹅目的游禽,只分布于南半球。海雀主要生活在北半球,是鸟纲鸥形目的涉禽,和海鸥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企鹅和海雀之所以身体外观和生活方式变得非常接近,是因为相近的生态位诱导它们选择了相似的演化路径。
其实,海雀和企鹅有一个重大区别。除了已经灭绝的大海雀外,所有的海雀都能飞翔。而企鹅的双翅早已成为了一对“划桨”,只能在海中振翅“飞翔”,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
长喙天蛾与蜂鸟采花
生活在美洲的蜂鸟是一类体型很小的鸟儿,体披鳞状羽毛,色彩艳丽,通常体重只有几克重,以吸食花蜜为生,细长的鸟喙已经进化成近似管状。它们夜伏昼出,整天忙忙碌碌地穿飞于花丛中觅食。
飞翔时,蜂鸟双翅每秒能急速扇动50次以上,发出类似蜜蜂飞行的“嗡嗡”声,因而得名。它们还善于持久地在花丛中徘徊“停飞”,有时能倒飞。
每年都有许多兴奋的摄影爱好者在中国各地发现“蜂鸟”,然后会有过来人淡定地告诉他:“这是一只长喙天蛾。”
如果把长喙天蛾捉在手里,你会发现它是典型的鳞翅目昆虫,也就是俗称的蛾子,但在采花吸蜜的时候,长喙天蛾却判若两“人”。那灵动敏捷的身形、高速振翅的飞行姿态,简直与蜂鸟一模一样。原来,是因为同样的食物来源和取食方式,让长喙天蛾加入了模仿秀,和蜂鸟奇妙地演化出了相近的体态。
不同的是,长喙天蛾比蜂鸟多一对触须,翅膀上没有羽毛。
要问吸蜜技术哪家强?蜂鸟和长喙天蛾不能正面PK,还真是件遗憾的事。
螳蛉与螳螂舞“大刀”
虽然都是昆虫,但螳蛉与螳螂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比人与大象还要远。以捕食为生的它们,在捕食工具上玩起了模仿,一对前足不约而同地演化成了大砍刀似的捕捉足。
虽然都是犀利的凶器,但螳蛉和螳螂捕捉足的折叠方向几乎是相反的。螳蛉的捕捉足呈抓握式,基节大而长,腿节粗大,而螳螂的两个捕捉足末端各有一个钩子,腿节和胫节上有利刺,胫节呈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
看来,它们这两个刀客属于两个不同的流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