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16-07-17唐万斌
唐万斌
(铜仁市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554300)
浅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唐万斌
(铜仁市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554300)
生物修复是水产养殖行业的新技术,适用于养殖区域环境的生态化构造,提高了水产品养殖的产量与质量,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特点,介绍了水产养殖中生态修复技术要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处理方案。
生物修复;水产养殖;特点;技术方案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水域环境对水产品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如何保持生态养殖区域的优质化发展,这是所有养殖户继续解决的问题。引入生物修复技术是提高水产养殖的新技术,将其用于生态化工程改造具有先进性。
1 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概念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或其代谢生物降解或者富集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恢复被污染环境的一个受控制或者自发进行的生物学过程。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污染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土壤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
1.2 生物修复特点
1.2.1 发展性
近年来各种物理化学技术不断发展,为水质安全处理提供了保障,通过实验分析可掌握具体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解决“品种少、环境差、污染多”等问题,这是助推水产养殖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严格落实生物修复制度,加快生物修复生态化建设,才能实现水产养殖又好又快发展。
1.2.2 技术性
生物修复是养殖区服务机制完善的核心保证,有了足够的项目资金为支撑,各地区可以对地质环境、养殖区治理、养殖区改造等工作进行调整,满足了各个水产养殖资源开发与利用需求。水质安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焦点,坚持物理与化学技术创新机制,将其用于有害生物去除实验与处理,对保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
2.1 生物修复场所
结合物理、化学等知识理论,可以对有害生物检测提供指导依据,掌握去除水中有害生物的最佳方式。“生态养殖区”是高品质养殖区的象征,是一个地区环保工程规划与发展的重点。未来,各地区将致力于水产养殖资源建设,从养殖区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建立更加优质的养殖区服务项目。并不是所有受污染的环境都适合进行生物修复,对于生物修复的处理场所,要求其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及其浓度不能显著抑制微生物或酶的降解活性。
2.2 水质含量
基于有害生物去除技术,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水质抽查与检测工作,减少有害生物对水质产生的污染。生物修复不是某一个地区的建设性理论,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程发展趋势,人们对生物修复方式有了更多的认知。水质是调控微生物、植物和酶活性的重要因子,它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生物修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的通透性、土壤可溶性物质的特性、渗透压、pH和土壤水力学传导率等的作用上。研究表明,25~85%持水容量可能是土壤水质有效性的最适水平。
2.3 营养物质
生物修复技术需进一步细化水产养殖工程修复步骤,对现场治理修复提供正确的指导,保证水产养殖修复后期达到预定的环保状态。为了更好地指导水产养殖业建设,应拓宽生物修复工程建设,及时为污染地区供输足够的水资源,维持水产作物养殖所需的水质。促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及其投加方法、投加时间和投加剂量等是生物修复成功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尤其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缺乏时,特定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研究表明生物修复的生态条件C:N:P最佳比值为100:10:1。
3 生物修复技术的方法及应用现状
3.1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必须筛选获得具有活性的专性微生物,例如接种光合细菌、克隆菌、益生菌(EM)、利生素等有益菌,当有益细菌成为水中优势菌种后可控制病菌蘩殖,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水产养殖业经济关系着水产养殖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性意义。水产养殖是创造效益的主要路径,科学规划与发展养殖项目可带动水产养殖业经济增长。为水产品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必须保持足够的水源,才能进一步扩大田间养殖规模。农村优质水产品养殖是一项复杂性的项目活动,也是对地方生态化建设的综合性指导。
3.2 水生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自身与周围微生物、环境共同作用来处理土壤或受污染水体。植物对污染物具有特殊的耐受作用,尤其是水生植物,能够通过绿色植物特有的光合作用,吸收、分解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水生植物的根、径、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界面环境。由于地区环境的差异性,“水污染”是大部分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采取生物修复方式可提高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发挥生态功能评价模型的指导意义,对区域地质结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减小人为因素对区域地质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养殖区环境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水生动物修复
基于生物修复条件下,水产养殖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确定生态水产养殖的优先次序,从养殖区勘察、分析、治理、养护等环节展开相关的工作,才能实现最终的水产养殖目标。例如,积极研发“优质水产品”养殖技术方案,对地区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调控性作用,也是体现水产品优质养殖效益的关键步骤。水生动物修复是淡水养殖生物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措施是增加凶猛性鱼类的放养“生物操纵”强调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从营养环节来控制富营养化,使营养物变为人类需要的终产品而不是“水华”或“赤潮”。
3.4 工程治理修复
“水污染”是一种异常的气候环境,地区水源大量蒸发导致区域性水污染,对水产品养殖与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水产养殖是国家战略决策重点,对地区经济改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修复是发展水产养殖的根本保证,要结合生物修复工程实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保护策略,有害生物对水产养殖具有危害性,“水质安全”关系着民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群众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是社会水质安全机制的保障性措施。为了解决传统养殖管护模式的不足,要坚持综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项目原则,进一步细化养殖项目管护步骤,对现场治理管护提供正确的指导,保证水产养殖管护后期达到预定的环保状态。
3.5 生态改造修复
结合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水产养殖发展对策。生物修复改建中,不能单一地实施治理工程,而是要从整个区域环境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养殖区生态规划方案。为了保持水产养殖活动有序进行,做好生物修复对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带动区域养殖效益增长的可行性方式。提出水产优质养殖技术改造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优质养殖技术方案。生物修复是水产养殖业高效养殖的保障性措施,对解决地区污染及水供应问题有着重要作用。结合现有技术条件,相关部门要定期检查水质中的有害生物含量,避免引用有害水质对水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现代化水产养殖规划方案,为水产品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对生物修复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实现了工程改造规模的扩大化,帮助地区构建更为稳定的实地空间平台。
4 结论
总之,水产养殖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养殖户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不同地区开发水产养殖的方式不同,坚持养殖区项目规划可以减小市场营运风险,最大限度保持水产养殖资源开发的成功率。基于生物修复技术引导下,水产养殖模式需坚持科技化改造,从微生物修复、水生物修复、生态治理修复等方面进行调整,为水产品建立更加全面的养殖平台。
[1]安鑫龙,周启星.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5(09).
[2]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J].水产科学,2015(02).
[3]李树友.有益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修复与综合调控[J].饲料广角,2014(15).
[4]邹玉霞,辛福言,李秋芬,曲克明,袁有宪.对虾养殖池环境修复作用菌固定化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4(08).
[5]安鑫龙,董金皋.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J].生物学通报,2014(04).
S964
A
1004-7344(2016)21-0199-02
20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