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型而非老黄牛型的工会
2016-07-16索成
文/索成
做一个智慧型而非老黄牛型的工会
文/索成
2015年4月间,李克强总理在东北地区视察时发表讲话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中国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经济下行的压力,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止经济下行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状况造成过大冲击。
这种形势影响多少行业多少人,尚未有精准的统计,但对于东北这个沦落为“铁锈地带”的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不得不多些敏感——上世纪90年代,以国企改革为标志的经济转型浪潮中,这里遭遇了集中的国企工人大批下岗失业的困境;虽然在过去10年间,受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增加的影响,东北经济一度重现转机,但近来的经济转型压力又再度使这一地区的经济走入困境。
劳动关系系统与经济系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系统的变化作为环境要素,影响着劳动关系系统的稳定。因此对工会而言,无可选择地又面临着命题下的考验!
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全国经济状况来看,东北地区显然很不乐观。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5.8%、6.5%、5.6%,位列全国后5位,其中辽宁增速为近22年来最低,全国倒数第三。无论从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而言,如果说地方政府需要枕戈以待并不夸张。
严峻的形势需要各方面共度时艰。就群团组织而言,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尤其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特殊角色,在经济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发挥自身属性作用恰逢其时。
2015年9月17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就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工会组织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生力军作用,积极投身于新一轮全面振兴主战场。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在技术技能和素质上不断提高,鼓励他们在创新创业上下工夫,在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保护生态环境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其在振兴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早在同年6月,辽宁省总工会就给各市总工会以及省产业工会下发了《辽宁省总工会关于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的通知。辽宁省总工会副主席闫万达说,通知的目的就是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凝聚千万职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辽宁振兴。“《意见》从几方面工作着手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说是主动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
虽是先于政府所想主动而为,但这种危机意识却基于实际状况。“僵尸企业多、落后产能企业多、中小企业多。”辽宁省总工会政研室主任陈东君说,去年6月《意见》的出台其实是工作思路的调整,面向基层职工,集中力量干大事。“排兵布阵跳马扬车,打组合牌。”
陈东君介绍,辽宁省总工会决定自2015年起,连续两年全省县以上工会在保障工作正常支出外,全部实行经费预算零结余。还首次筹措5亿元启动资金,举全会之力办“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实名制培训和再就业10万职工等10件实事。“涵盖职业技能、就业、帮扶、安全等诸多内容。通过项目制下拨基层,拉动带动市级工会乃至基层工会都要立项。”
群团之力
像工会这样的群团组织,虽然不具备某些职能部门的刚性力度,却有它撒豆成兵的天然优势——只要有企业的地方,就有工会;只要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工会。也因此,结合企业、职工的实际状况,发挥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工会组织作用,有着可以想象的着力点。
去年7月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一次强调指出,我们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群团组织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
国家对群团组织的重视,看到它多重角色的潜力。葫芦岛副市长杨维回忆,2015年一季度,在辽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急速下滑的大环境影响下,葫芦岛市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为遏制经济下滑趋势采取了系列措施。“在这过程中,各级工会组织发挥了很大作用。没有哪个部门可以像工会组织,接触到各个企业接触到最广大职工。”
辽宁省总工会副主席闫万达谈到,面对经济下行的趋势,省总分别成立了多个走访组,深入到不同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推动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办好10件实事。”
采取走访的形式,以数据说话,工会这种调查员式的摸排了解,显然让一些问题的面目变得更真切。正如一些采访到的领导群众认为,目前东北的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既要看现状,更要看趋势;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总之,在看到“冰冷”的同时,也要看到“暖意”。
亦如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谈到的,就辽宁来讲,增长减速但未减势,仍保持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遇冷但冷中有热,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优势产业,仍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稳中求进但进中有忧,财政趋紧支出压力加大,解决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问题的难度较大。
换个思路看,传统产业不是东北的包袱,而是“最大的本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党委副书记田长军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的观点,上一轮东北振兴时,国内需求旺盛,装备制造业在产能不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从“不能干”到“能干”的问题。现在情势反转,市场需求不足,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正好可以让我们下决心解决从“能干”到“干好”的问题。
在“10件实事”中,举办的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都是针对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实际情况而打造。“省总对于一次性创造价值500万元或年创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职工创新成果,随时申报评审,即时对主创人(团队)授予荣誉奖章以及物质奖励。”营口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笑柳介绍说,在省总办好“10件实事”的工作基础上,地方工会有所细化,比如营口市总工会从2015年11月启动的“百名工会干部进企业,办实事、促发展;千名工会干部访万户,解难题、送温暖”活动中,明确了新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立功竞赛”门槛——对于一次性创造价值100万元或年创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职工创新成果,随时申报评审,即时对主创人(团队)授予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或营口市工人先锋号荣誉。不仅是百万以上,对于年创价值10万元以上的,营口市总工会也将评选出30个创新成果,分3万元、2万元、1万元3个等级逐个进行奖励。“我们把职工经济创新申报奖励的门槛降低,形成普惠的模式,激发广大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大家敢想、敢做、敢申报。”
“还有像补贴返还困难和新建企业经费这样,都是直接助力企业的措施。”闫万达介绍说,“此外开展的像在两年内实名制培训和再就业10万职工;扶持转岗下岗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的‘千名船业带头人扶持计划’;以光明行动、金秋助学行动、女职工特别关爱行动为内容的‘三个专项帮扶行动’项目等,都是对职工最直接的帮助和扶持。”
乘势而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那么,在中央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国家战略已定之时,东北需要做的,就是从战术上去落实,归根到底也就是怎么干的问题。
这个问题移植一下,在面对经济态势恶化这场遭遇战中,工会又该怎么干呢?按照习近平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从这个精神出发,工会似乎可以按图索骥。
作为传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应该是工会的天然职责所在,也可以说是政治性最大的体现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政治就是把大多数人团结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10件实事”,无疑都是为企业出谋划策、为职工权益维护的考量。
无论从东北的定位还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看,都力争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大国。中国的装备工业大部分还是靠进口,这种买来的“现代化”,对于具有历史工业优势的东北来说怎么破解?比如工会一直倾力其中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选拔,都是对国家战略实现的默默无闻的主动担当。
如果说在上一次国企改革大潮中在必须壮士断腕的改革中,工会更多是守护的悲情英雄,那么在今天中国经济总体趋势向好的世界经济博弈战中,做好国家政府的智慧型帮手无疑需要多一份思考。
据了解,按照辽宁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戴玉林指示和要求,全省开始组织“关于制定全省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我省产能过剩情况”两项专题调研,这显然既是助推辽宁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措施,也是对于国家刚刚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再度支撑。
辽宁省总工会办好10件实事,助力辽宁振兴
1.组织开展“百万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活动。
2.办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培训百万职工。
3.培训和安置就业10万人。
4.实施“千名创业带头人扶持计划”。
5.精准实施“三个专项帮扶行动”。
6.启动职工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7.推广普惠制会员服务卡力争覆盖职工500万人。
8.建立劳动关系动态情况“千企万人”监测点。
9.对困难和新建企业加大工会经费补贴和返还。
10.实施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