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16徐斓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比较法时代背景李白

徐斓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徐斓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语言智慧的结晶,也是优秀的文学知识。然而,古诗词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一大重难点,在高职教育中也同样如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来说非常关键,而比较法就是其中一种。

比较法;高职教育;古诗词教学

当前,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普及。学习古诗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古诗词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从而对学习者形成深刻的印象,加深学习者的理解。本文将对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古诗词教学的成效。

一、比较法和古诗词教学的概况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往往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相似比较,即将两首相似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以体会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魅力。所谓相似可以是内容情节上的相似,也可以是主题思想上的相似。前者比如都是描写“春景”,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春夜喜雨》,后者比如都是以“思乡”为主题,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杜牧的《归家》。同时,这种相似性还可以体现在诗人、词人的风格特点、诗词的时代背景等等方面。二是还原比较,这种比较法主要是指将精炼深沉的古诗词转化成明白易懂的白话文进行理解,利于学习者掌握诗词的主题内容和核心思想。古诗词的语言往往一个词都可能有很多深层的含义,读起来晦涩难懂,而还原比较能够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习者分析对比语言的差别[1]。

总的来说,不管是还原比较法还是相似比较法,都是帮助学生好好理解古诗词意思和思想的重要方法,对于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来说非常有效。

(二)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古诗词使用的语言,创作的时代环境与读者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差异,古文的用法和意思也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当前,高职教育中的古诗词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上课方式单一而死板,且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进行理解,不仅难以形成长期记忆,也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运用。因此,为了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将比较法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二、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范围都比较广泛,因此比较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样化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法的应用:

(一)时代背景

诗人和词人所处的年代和社会环境必然会对个人的性格特征产生塑造作用,而个人的性格经历又必然会体现在诗词等作品上。因此,比较不同诗歌作者的时代背景甚至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写的诗词,都能得出很多有用的背景信息。例如,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就是典型的例子。比较两人的作品,不难发现两人的艺术审美、风格特点、内容形式等都有天壤之别。而这一切都要从时代背景的因素开始探究。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而李白的诗歌豪放大气。从时代背景上进行比较可知,李白生在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尽管李白壮志难酬,但是生活并无大灾大难。且凭着一身胆气和才气,得到了尊重和认可。因此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自信和豪迈的格调。而杜甫生在晚唐时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国力衰退、政局混乱。诗人空有报国理想却屡屡受挫,生活穷困潦倒,时常为生计所困。因此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以对现实生活的残酷作为主题,表达忧虑愤慨之情。在对比之下,时代背景对诗人的影响就能清楚的呈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诗人的时代背景,就能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义[2]。

(二)诗词风格

不同的诗词往往有风格上的差异,将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学习,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每一种诗词风格的特点和优势。最常见的两种诗词风格对比是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诗人和词人有李白、苏轼、辛弃疾等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晏殊等等。尽管具体的表现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对比两派的语言风格,能够明显看出豪放派立意高远,常常使用悲壮凄凉、磅礴大气的词语和语调,而婉约派则着意于细腻深入的描写,将千愁万绪娓娓道来,常常使用精致文雅、温和婉转的词语和语调。两种风格的诗歌在表情达意上和艺术审美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学习古诗词的高职学生来说,不妨将这两种派系的诗词进行对比学习。当然,除了豪放和婉约派,还有很多诗歌的风格,比如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等等。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也能掌握不同诗词风格的表现艺术[3]。

(三)表现艺术

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被人们认可为优秀语言艺术的作品。古诗词语言精练、结构优美,往往在短短的篇幅之中呈现了宏大的景观或者深远的意境。这种语言的凝练正是古诗词表现艺术的精华所在。为了更好的体会这种诗词的表现艺术,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原意,还原比较法非常适合。所谓还原比较,学生可以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进行理解,首先掌握诗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将白话文与古诗词原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古诗词在表现力上的高超艺术。实际上古诗词的教学中不提倡翻译古诗词,因为一旦转化为了白话文,则失去了古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以著名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例,译为白话文只是由夕阳、鸟儿、河水、天空等几个意象组成的句子,而没有景物之间相互融合呈现出来的画卷感,也没有人与景感情上融合的和谐感。通过比较,可见古诗词表现艺术的张力。

[1]李莉.比较法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3, 33:100-101.

[2]李如.初探比较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5, 11:143-144.

[3]李志华.高职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比较法时代背景李白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创新发展研究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