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生长:把课文“拉近又推远”

2016-07-16董雪山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霍金的双腿霍金

董雪山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康集小学

课堂生长:把课文“拉近又推远”

董雪山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康集小学

学习《轮椅上的霍金》,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课文之外欣赏霍金,就是“生长的力量”,就是“推远了看”。好的语文学习就是要把“‘有形’的语文训练寓于‘无形’的生活实践之中,要让学生在看似‘无为’的活动中达到提升语文素养‘有为’之目标。”如此,课堂才会“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孩子们才会“千树万树梨花开”。

拓展;填补空白;推远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体现了霍金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解读此文,不论是哪个老师,都绕不过最后一段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面对这个结尾,很多老师都离不开这样的拓展:我们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名人?面对此问,中国的张海迪、史铁生、郑智化,外国的海伦·凯勒、贝多芬等纷纷“登台亮相”……

但是,看多了更多这样的课堂,就会发现,这样的拓展尽管能够给课堂一种新的索引、新的发现和新的延伸,但却缺乏一种“魔法”——一种能够深层唤醒孩子们想象力、顿悟力和迁移力的“魔法”。那么,如何拓展此文呢?窃以为,既“推远”又“拉近”,应该成为教师教学此文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反复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仅仅写霍金失去了双腿和说话功能,并没有具体写霍金失去这些后不能干什么,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这恰恰给予了孩子们将目光和思维“拉近”的契机:霍金究竟不能干什么?

以下是一段教学片断:

师:(出示女记者的话: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命运究竟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请结合课文第3自然段默读思考。

(学生默读,交流得出: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剥夺了他的说话功能、身体彻底变形)

师: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剥夺了他的说话功能、让他身体彻底变形,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接着出示两组句式)

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_……

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

师:请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

(学生纷纷发言)

生1: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在绿油油的操场上尽情驰骋,不能在大自然中自由行走……

生2: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在田野中尽情追逐蝴蝶奔跑,不能再和其他孩子一道玩山游水……

生3:命运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功能,他不能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爱意,不能在朋友面前畅谈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生4:命运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功能,他不能在所感恩的人面前说个“谢”字,不能在所爱的人面前说出“爱”字……

师:的确,霍金的命运实在是太残酷了,他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他还能干的事情却又很多很多。(出示霍金的话,引导体味)

……

至此,孩子们从中发现:原来霍金的身体残废之后不能干的事情居然有如此之多,霍金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引领学生在这样的“拉近”中,必将进一步在这样的生成性问题处揣摩、比较和开掘。这种已经带有个性化的创造色彩,是一种站在当下立场但链接古今的教学策略,是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教学解读”。[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既然是例子,这就意味着要充分挖掘“例子”的可能性,或有多重延伸,或有枝状发散,或有“拉近又推远”。就《轮椅上的霍金》而言,文中内容实际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没有切肤之感,不少学生的感悟往往滞留在表面。怎么办?窃以为,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提供句式及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如此,孩子们的思维必将被激活,孩子们的眼在洞开,心在敞开,思维在延伸。

当然,如果师生仅仅停留在“霍金瘫痪后不能干什么”的探讨中,如果教学只是走到这一步,显然,对于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显性层面。所谓的“品评”和“鉴赏”,还应当让学生把课文“推远”了看,学会在课文之外反复揣摩和反刍。比如,“尽管霍金失去了走路和说话的功能,但他能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并且比常人干得更好!”

且看以下一段教学片断:

1.结合自己的理解,请仿照课文原句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我的眼睛还能观察,我观察到了__________。

我的耳朵还能听音,我听到了__________。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正在思考__________。

对了,我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__________的心,一颗__________的心……

2.读读写写霍金授奖颁奖词:“一把轮椅、一台电脑、一个姿势是他标志性的形象。凭着顽强的意志,他战胜了病魔,创造了奇迹。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3.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深深地感动了大众,他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科学家。像他一样而身残志坚,取得杰出成就的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样的拓展,无疑使教学有额外的收获和另类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牧羊人,一定要把学生引领到“水草茂盛充沛”的地方,尽可能地把孩子们喂养地更饱,并且其思维、心灵和情感也得到了多重滋养。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就《轮椅上的霍金》而言,引领孩子们在课文之外欣赏霍金,就是“生长的力量”,就是“推远了看”。好的语文学习就是要把“‘有形’的语文训练寓于‘无形’的生活实践之中,要让学生在看似‘无为’的活动中达到提升语文素养‘有为’之目标。”[2]如此,课堂才会“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孩子们才会“千树万树梨花开”。

[1]李镇西.得失寸心知[J].教师月刊,2015,(4):024

[2]赵克明.为语文教育“喊魂”[J].教师博览,2016,(4):33

猜你喜欢

霍金的双腿霍金
边看电视边健身
霍金的故事
《霍金》
摇摆包
霍金墓碑上刻黑洞图案
吴忠超与霍金的师生情缘
挽救膝关节
悼念霍金?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