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索

2016-07-16胡锐李宏健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胡锐,李宏健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索

胡锐,李宏健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五个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高职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改革上采取三点策略。特别是在课程开发研究和统筹规划课程建设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一面。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教学改革的“度”,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课程开发的成果。

课程改革;注意问题;改革策略

目前,很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工作都是以工学结合模式作为突破口。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及课程体系也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真实性的课程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在将本行业内比较权威及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资格标准引进到本校的课程后,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正在初步形成。虽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把课程改革工作作为自己院校的一个重点工作去完成,但是由于不同的院校间存在着不同的改革方法和策略,加之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所以很难找到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课改之路。而且在探索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在改革的理念、技术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到课程改革。

1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第一、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课程开发。目前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专业和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都要依照课程的标准及性质来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些理论性强的专业基础课,不适合按照工作过程去完成课程开发。而有些课程的工作过程,可以进行阶段性地开发和设计。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其工作过程和任务特点比较明显,可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所以,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课程开发,不能一概而论。实践性和实训性课程通常可以进行工学结合或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就不宜采用此办法。

第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各大职业院校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改革。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的课程改革中,改革的中心点要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岗位任务所需的理论内容和其它能力。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狠抓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根据高职课改“专家”的标准来培养高职教师。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相对不足,所以他们在进入企业后都要进行再一次的学习和培训,然后才能上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到企业工作时所接触的内容不一样,使得学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应用到工作岗位之中,这一点也是造成目前很多院校教学内容与就业脱节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要妥善解决学习与就业脱节这个问题,这需要我们的教师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同时,各大院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让老师们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把教师培养成真正的课改专家,通过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第四、全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支持。课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稳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的参与和鼎力支持。我们要将以往那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式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把教室搬到生产一线中进行现场教学,强化教学效果。以上这些做法,需要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同意和企业的支持,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

第五、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把握适当。课程改革工作的内容要结合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要求,培养出真正具有大专水平和技能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课程内容设计不当,会造成学生在技能和理论的联系说造成脱节。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强调注重技能应用,而减少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高职教育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突出职业工作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2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三点策略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课程开发研究。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及现代师徒结对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工厂和企业,真正在课程上实现“教、学、做”一体。这里主要有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要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多方面进行专项研究。二是要确立正确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并且要和课程的开发相结合,对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地统筹规划和建设。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同开发课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这种机制的建立对深化课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课程标准及内容等多个环节需要企业的参与,而且在教学资源方面也需要企业的支持与投入。要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只有把企业里的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来,校企合作环节才会取得创新,才会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享用教学资源。特别是把企业里的一些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中,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加强课程开发成果的精细化,提高可用性。高职课程在开发上要加强精细化建设,这点可以从校本教材的开发上着手,把课改的理念细化成教案。

3 总结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上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工作越来越受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高职院校要在改革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和统筹规划课程改革工作,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度”,努力提高课改程效果,争取在高职教育的课改中更上一个台阶。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2]徐晓莹.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及其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8)

[3]侯晓音.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5(11)

[4]张忠诚,赵莹,李莉莉,滕春喜.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师,2016(6)

胡锐(1986-),男,汉族,吉林省榆树市人,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助教,助理工程师,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李宏健(1983-),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师,讲师,助理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吉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