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2016-07-16张纪尧
张纪尧
长春建筑学院
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张纪尧
长春建筑学院
文本以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有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与时俱进,进而本文阐述了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原则,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是吉林省文化体质改革的第一年。2006年,吉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使之发展的速度加快。先后出台的文件有:2006年出台的《吉林省文化发展纲要(2006—2010)》、2007年出台的《吉林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09年出台的《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吉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这些政策与措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了目标、动力、任务与发展方向。对产业园区的建设、文化企业的建设等具有一定的扶持力度并研究出一些相关措施与规定。2009年,吉林省政府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吉林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自由的政策与措施。
但与沿海城市、发达区域比较下,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薄弱,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要有自我培养体系与机制,人才还处于从其他相关专业转移状态,缺少规划。总体上基础弱、规模小、机制不够完善等。因此,吉林省应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上采取解决措施与培养对策,来解决创新人才匮乏问题。
二、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按专业知识分类培养
各高校以专业知识分类的培养模式一直是以专业知识划分后来进行院、系、专业、方向的设置进行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单一、知识面不够宽泛,毕业口对口专业较窄。而现社会需求的人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变通能力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各行业已经突显出来。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能力
高校大多重视理论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尚不完善,但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的限定已突显的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完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今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增大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程与实际工程相互结合,做到校园实践,为走进社会前打下良好基础,且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通过实际意义上的实践,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3.学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上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培养体系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时代,乃至于停留于理论教学模式上。
而新的培养方案、理念应针对新形势、新前景设立新兴学科专业,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各高校满足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匮乏,该领域人才多来自于相关艺术设计类、管理类等专业,而这些人才进入文化创意领域后能否真正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能否给企业带来真正价值,有待考量。因此,高校要与社会需求、发展紧联,培养新兴的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原则
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角色转换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在培养时,要因材施教,展现出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而激发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正与此项需求是吻合的。而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形成角色互换原则,从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灌输知识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而转变,在教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因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这一过程,要通过教师的转变而激发出来。具体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改变教师观念。教师一直秉持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创新型人才培养会受到束缚,要改变教师控制学生主体的传统观念。第二,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包括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部分,教学与科研二者是相互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保障良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2.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高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满足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满足学生自身优势与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的内部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规划时要满足其两个条件。尤其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时,必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应用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应具有场内技术性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并且要具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因此培养目标要以应用技术型为主,同时具有理论研究的能力。因此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培养为基础。
3.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培养其人才的根本途径。基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可以把其特殊性的优势发挥出来,其中特殊性包括:学科交叉特殊性、实践能力特殊性、专业人才特殊性。因此,把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与获取理论知识与学校科研活动相结合,发挥优势作用,形成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而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和学校与政府合作模式进行,组织擅长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团队,通过科研、实践、合作的理念与模式,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学校培养人才、为政府作出贡献。从而获取稳定的、信任的、高质的专业人才,也为学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一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易华.创意经济时代的创意人才开发机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号为ZD15085。
张纪尧,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讲师,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