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研究
2016-07-16孙杨
孙杨
吉林电视台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研究
孙杨
吉林电视台
在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下,民办高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承担了高等教育特色培养和创新人才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深化教学体制和突出办学、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持等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创新型特色发展,本文以人才培养和特色发展为逻辑点,从发展定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优化师资力量等进行深入探讨。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
前言
2014年在“中国民办教育高峰论坛”上,国家提出“全面推动民办高校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已成为当务之急。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建设重点。如何整合民办高校特质,适应国际化教育的挑战,是我国民办高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民办高校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国际化知识经济全面渗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的应用科学人才,还要求人才具备一定基础素质和能力,即专业知识、社会科学技术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思维方法能力等。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评估办法等实现人才教育的综合。
1.1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民办高校和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而进行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划性。课程体系模式、知识层次结构、教学计划形式、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组织和课外实践课程安排和模式都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1.2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够明确。我国民办高校教育长期受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很长时间内在的人才培养层次、规格、知识结构等方面较少受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给的影响,各民办高校很少有能力自主地对社会需要的变化和多样性要求适时有效的的反应、调整和改革,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坚持精英教育模式。随着民办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整体上还缺乏对人才培养明晰的把握,存在着培养层次不丰富、定位不确定和培养模式不明确等问题。从社会就业人才培养方面,毕业去向模糊不清,不能学以所用应用实践,为了推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进程,在民办高校的扩大招生中,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忽略了民办高校特色的实际承载力,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特殊性的分析。
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束缚。民办高校办学体制和教育的束缚是国内高等教育培养的共性问题,民办高校在办学方式、人事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相对的滞后、活力不足。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国家主管部门在学科规划、专业设置、新专业设立等方面虽都有相应规划,在院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进度计划、创新培养、实践建设等方面不尽合理,没有鲜明的体现办学特点和理念,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口径过窄,很难适应当代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对民办高校的人才需要,也不符合当代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发展模式。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主要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从具有学术型和实践性的队伍建设来看,学术带头人和实践带头人匮乏。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人数占77%,从事动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比例占23%.“双师型”教师紧缺,在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教师的实用性人才培养力量,要求教学模式与实践工程结合,但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年轻专业教学带头人缺乏。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实践结合不上,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实践是相辅相成,统一整体,但在实践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结合不上生产,不能指导实训和实践。实训、实践基地设备存在滞后、老化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差、学生专业能力低等现象。
2、民办高校特色发展模式
2.1 立足多学科办学优势,深化专业建设
民办高校综合教学优势,以多学科优势为依托,架构调整和拓展,建立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民办高校特色发展既要遵循民办教育内部的关系规律,又要遵循民办教育外部的关系规律,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参考标准,调整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以教育创新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技术结构,重视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依托民办高校学科发展优势,注重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特色专业,形成品牌战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整体学科建设水平,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
民办高校总结优势资源,始终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积极开拓,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进行细致、全面修改,强化了实践课程的模块,构建了专业实践、实验、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课程,课内与课外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并将其纳入到学分制中,保证了实践教学全面、有效的实行。将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和渗透,在技术上和手段上完善课程体系,达到人才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的高等专业应用型的教育培养。
2.3 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
民办高校在特色人才模式的前提下,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动手性强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展示,完成了对实践教学环节和成果的教学补充和完善,搭建了产学研的实践教学平台。
[1]徐青.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
[2]赵观石,欧阳琰.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7(04)
[3]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