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探讨

2016-07-16米克热阿依艾依沙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家园心理健康交流

米克热阿依·艾依沙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塔北双语幼儿园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探讨

米克热阿依·艾依沙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塔北双语幼儿园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包含了对孩子个体身体发育、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都比较高。本文简要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的措施。

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措施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阶段教学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这一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从教育层面来说,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实现全面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健康。因此,为了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促进幼年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对家园合作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晚,前期主要在探索中不断学习和改善。虽然目前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甚至许多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另外,由于缺乏成熟经验和相关数据的参考,在实施家园合作时,教师与家长对项目的理解程度有限,合作教育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教育内容的缺乏,以及规范性管理的缺乏,导致合作教育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二)存在交流障碍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其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而在这段时间内,是考验家长和教师交流效率的关键时期。交流障碍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不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或对学校的相关规定不给予支持,导致家园合作教育难以有效开展。二是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不够,学校希望家长能够充分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而家长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两者交流的缺乏导致合作教育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三)缺乏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针对幼儿时期的心理教育,需要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和关注,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进而充分提升教育效果。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教育,才能在整个幼儿时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合作教育环境的构造也十分重要,轻松、和谐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对其人生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环境十分重要。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构建,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设置针对性的亲子活动,通过家长的充分参与,能够有效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在孩子与家长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可针对性地解决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其良好性格的养成,进而促进其大脑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的措施

(一)转变幼儿健康观念

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健康观念,是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的重要条件。在这一阶段,对幼儿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培养其乐于探索的习惯,提升其适应能力,以及开朗的好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重要环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性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促进共同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观念的转变,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改进家长的教育观念。交流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效率较高。

(二)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可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加强家园沟通等方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根据大班和小班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活动开展。一般来说,小班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对陌生的环境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心理状态不太乐观,比较焦虑。此时活动的主题应是鼓励孩子充分适应环境,与身边的同学成为好伙伴。而大班的孩子对校园已经基本熟悉,但此时面临着正式升入小学的问题,孩子的内心比较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可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并与家长配合工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家长的参与度,不仅能够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育共同出发点的形成,还能够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三)完善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的评估体制

完善的评估机制是提升心理健康家园合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实施家园互评的制度。学校可在每学期的期末组织一次评估,广泛收集孩子家长的想法和建议。并且,根据不同孩子在这个学期内的表现,家长和教师合作制定出针对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努力;另一方面,家长可成立观察团,对幼儿园举办的活动进行评估。这样的合作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自主、互助的教育模式,家长与教师既能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又能进行合作教育,进而充分提升教育的效果。另外,家长和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方式。例如开展“妈妈课堂”等活动,鼓励家长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结束语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是提升幼儿关注度、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对孩子的健康心理状态和乐观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转变幼儿健康观念、建立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以及完善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的评估体制等方式,强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促使双方明确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提升合作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1]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2.

[2]崔淑婧,刘馨,王晓菲.家长参与建构“幼儿成长档案袋”——一种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形式[J].家教世界,2014,20:59-61.

[3]郑红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机制的构建路径[J].中华少年,2015,22:6-7.

猜你喜欢

家园心理健康交流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