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6-07-15贾文艺尹蕾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贾文艺 尹蕾

[摘 要] 工学交替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能够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目前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工学交替,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文章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促进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改革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214

1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的现状

1.1 工学交替的概念

工学交替,顾名思义是边工作边学习,或者说是在工作中学习,主要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特别是实训课所达不到的实际工作的效果。但工学交替又有别于正常的工作,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参加工学交替的同学不仅要接受所在企业的指导,还要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这种双重指导是工学交替的重要特征,也是工学交替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普通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区别。在注重技能培养的新形势下,工学交替显得尤为重要,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的作用

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有模式,要求教育与企业需求密切相结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要进行职业培训,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生产与教学的互补与相长。

工学交替能够将实践时间增加和提前,改变了学生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地位,使得学生由知识、技能、态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主体。这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更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必将极大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可以多次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的运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如何融入组织、影响其他组织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绩效目标的同时具备了实际解决经验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能够更快地融入组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3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的状况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时间长度从8周到18周不等,工学交替的单位往往是和学校有紧密合作的企业,有的企业是和学校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的单位。这些单位大都在本地区,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仍以住校为主,早出晚归,因此安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工人。在工作时要运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工作,同时又要向企业指导老师学习相关实践的操作技能。但如何实现工、学的平衡,对于开展工学交替是一大挑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工学交替看作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仍按照学校那一套,和企业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学生也感觉到工学交替是走过场,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怠工,企业不是很欢迎学生去工学交替。

2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专业不对口是工学交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和学校合作的企业相对较少,而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去企业工学交替,在实际工学交替中,可能有的专业学生被安排到一些和专业不相关的岗位,甚至是一些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岗位,对学生来说感觉不公平,像是做农民工的工作,学生积极性不高。

同样作为企业也感到困惑:首先没有那么多专业岗位供学生工学交替来工作,同时由于时间较短,经过培训后学生刚刚能上手就要离开了,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用人制度受到影响。

2.2 工学交替管理不规范

工学交替的企业对学生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权限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学生的双重身份,有时只能把他们当作学生来看,无法完全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使得企业在工学交替中把学生看作和学校合作的一个部分,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践教学问题。

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待遇相对于企业的正式员工来讲有较大差距,学生感觉到如果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也不公平,因此企业在管理上也和普通员工是分开 的,一定程度上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工作强度上都低于企业在职员工。这样对企业也是不利的,因为一个企业有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管理上也比较困难。

2.3 师资队伍不健全

目前指导学生工学交替的老师大都采取轮换制,没有固定的老师,也没有老师固定和某一企业合作,这就造成师资队伍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指导老师的专业可能和学生所去工学交替的企业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外行。有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企业缺乏了解,不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尽管学校组织过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实际效果不大。

作为企业来说,他们希望有固定的老师和学校合作,同时对企业经营比较了解,这样指导学生更有效。而现实是,每年都有学生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可是每次来的指导老师都不一样,沟通起来比较麻烦,毕竟时间很短,老师又不可能天天在一个企业指导学生,这也是企业对工学交替持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

2.4 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工学交替的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打分,其中企业指导老师的打分的比重较高,但往往都流于形式,只要能够按时出勤,都有较高分数,至于在企业学到什么无法体现出来。

有时企业会根据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的业绩给予评价,也就是学生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这与工学交替的初衷相悖,这样一来学生成了企业的赚钱工具,给企业赚的多就分数高,反之就少,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学生也是不公平,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从事相同的工作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看业绩来给分数。

3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调整课程体系

工学交替可以看作学生走向职场的前奏,工学交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恰恰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学生工学交替的岗位不合适不是企业设置问题,而是专业设置有问题,要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标准进行调查与分析,以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作为标准来设立相应的课程,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结构,要形成项目化的课程体系。针对当前职业院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依据岗位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建立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要把学校当职场,以职场当学校,引领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要改变以往以理论课为主的现象,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能够及时上手,提高工学交替的教学水平。

3.2 增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目前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在形式上,或者说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度合作。要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企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全真的教学而非模拟完成相关实训任务,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打好基础。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企业合作,第一,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第二,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相关的设备,供学生实习实训时使用;第三,学校和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共建“厂中校”,为学生到企业实践和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了培训场所;第四,将企业的工厂车间和生产项目搬到学校,在校内运营,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车间实习。

校企合作要有一定的机制来保障,目前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对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认识不足,要通过实践让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提高学校的实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学交替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指导老师,学校的指导老师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是在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管理权主要还在学校老师那里,因为学生更愿意听学校老师的话。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进行工学交替之前,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关键是一些专业的知识,要虚心向企业专家学习,或利用假期提前去企业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制订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强化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不仅要具备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带领学生参加实习、指导学生在企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组织相关老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3.4 对工学交替进行合理评价

对于工学交替的评价,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督导员,强化对工学交替的监督,部分项目可以由企业直接考核。要定期组织企业和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工学交替的想法,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看法,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工学交替的内容设计。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工学交替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工学交替的教学质量。

要提高工学交替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科学合理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监控工学交替的质量。工学交替要在学校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建立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 结 论

工学交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展工学交替,让企业满意、学生得到切实的锻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企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配备高水平的企业指导老师,让学生在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作为学生,要抓住在企业工学交替的机会,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虚心向企业指导老师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作为学校,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协调和企业的关系,配备好指导老师,加强老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老师能够胜任指导工作,成为沟通企业和学生的桥梁,及时解决工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工学交替这项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卫.浅析工学交替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2]王军.论“工学交替”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