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飞伯劳西飞燕 毁誉参半的伯劳

2016-07-15徐文潮

旅游纵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伯劳荒漠猎物

徐文潮

你知道“屠夫鸟”吗?别看它的个头,只比麻雀稍大那么一点,却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小鸟,也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常见的候鸟,只是平日大家都不太注意罢了,它就是——伯劳。

按照分类,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野生鸟类的通称。据野生鸟类学家统计,全世界共有72种伯劳,我国有11种。常见的有红尾伯劳、荒漠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等。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种犹如戴着黑色眼罩,个性独特且美丽的野生鸟类。它们特立独行,并发出孤独的鸣叫声。在高出草丛的枯枝上,时常会发现它们那自信的身影。

大家知道:雀形目作为鸟纲中种类最庞大的一个目,通常都是些体型较小,性情温和,善于鸣叫的野生鸟类,故称为鸣禽。如山雀、百灵、八哥等。但是,也归属于鸣禽类的伯劳,却显得比较“另类”。因为,它们身上不仅缺少一般鸣禽的多姿体态,艳丽羽色,悦耳鸣声等特征,相反,却具有近似猛禽的凶残狰狞,性情残暴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眼神,以及从容的姿态,都与猛禽神似。

再看它们的嘴巴,不仅短粗,而且上嘴的尖端呈钩状。脚爪尖利,强壮有力,并有敏锐的视觉。勇猛强悍的它们,常栖息于树梢,俯视四周,伺机而动。一旦发现猎物,便高速俯

荒漠伯劳多栖于枝头

冲而下,将其制服。它们特别喜欢捕食昆虫、蜥蜴、蛙类、雏鸟等活体动物。有时,甚至能捕杀比它们身体还大得多的野生鸟类,故有“雀中猛禽”之称。

正因为如此,它们还具有一种极为特殊的习性——将猎物曝尸。伯劳常将捕获的猎物,悬挂在荆棘或树杈,甚至是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再用嘴撕食。过去,有人认为伯劳的这种举动是在为过冬储存食物,但野生鸟类学者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伯劳并不喜欢吃那些风干的小动物。此外,其他地区的伯劳种群,也同样喜欢把猎物挂在枝头上。如此看来,把捕获的猎物挂在枝头上,这只是伯劳的一种习性罢了。

荒漠伯劳的雏鸟

我的一位好友,就曾用相机拍下过一只红尾伯劳捕食蜥蜴,将之挂在树刺上,再慢慢地撕食享用的全过程。这种将猎物“曝尸示众”的恶作剧,确实有点残忍,也使它得到了“屠夫鸟”的恶名。

在我国古代,伯劳就被看作是一种恶鸟。因其独来独往,高高在上,且有掠食青蛙等小动物的习性,便成了“恶鸟”的代名词。三国时期的曹植,在其《令禽恶鸟论》中,还曾专门为其正名:禽鸟鸣声出于天性,无关善恶。俗传,鸟之所谓“善恶”,是“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但终究是难以改变人们对伯劳的看法。

荒漠伯劳

伯劳虽然臭名昭著,但它们的身上,也不乏具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美德。比如在孵卵期间,为了让雌伯劳吃得好些,安心孵卵,雄伯劳会整天不停地去捕捉食物给“娇妻”享用。甚至,心甘情愿地让自己忍饥挨饿,极尽“丈夫”的义务,可谓鸟中“模范”。

同时,伯劳也和其他野生鸟类一样,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也就是说,当一对伯劳选址筑巢后,周围的地域便成了它们的领地,而且,不会随季节转变而更换,终年共同守卫着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一旦发现入侵者,雌鸟便会鸣叫恐吓,一旁助威。而雄鸟会毫不犹豫地奋起攻击,直到对方离开。尤其在产卵和育雏期,这种捍卫领地的警惕性和攻击性更强,即使是人类靠近也难以幸免。

红尾伯劳

在我国的民俗文化里,也常能见到伯劳的身影,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左传》记载,作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就非常注重节令与气候。他们以鸟为图腾,用5种候鸟不同的迁徙时间来制定历法。“凤鸟”为掌管历法的总负责人,称为“历正”,位列百官之首。其余的四种,则为历正的属官。分别是“玄鸟”(燕子),春分来,秋分走,掌管春分秋分;“伯赵”(伯劳),夏至鸣,冬至止,掌管夏至冬至;“青鸟”,立春鸣,立夏止,掌管立春立夏;“丹鸟”(锦鸡),立秋鸣,立冬止,掌管立秋立冬。“凤鸟”究竟为何种鸟类,现已难以考证。但“伯劳”,却因我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传承而同样青史留名。

此外,伯劳也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中来。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有“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临池曲》)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那种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过,最为著名的当数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伯劳便又有了“生离死别”的象征。

楔尾伯劳

这里的“劳”是伯劳,“燕”就是燕子。因为伯劳和燕子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候鸟,燕子于春暖花开出现,秋天离开;而伯劳却是秋天出现,而春天离去。二者只在夏末秋初有短暂的相遇,且一往南飞,一往北去。对于这不可知的神秘,难免古人会产生“劳燕分飞”的感慨。于是,在古典诗歌中,伯劳和燕子,通常用来比喻夫妻情侣、亲人朋友的别离之苦,思念之痛。“东飞伯劳西飞燕”,原本也只是表达离愁别绪,后被引申为“各奔东西”。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善于使用比拟的手法,自然之物都可以赋予其象征的意义。这既丰富了人们的联想,又拓宽了文化的生存空间。《东飞伯劳歌》,就因诗歌中那绮丽而婉转的美学特征,而倍受人们的推崇,也使“劳燕分飞”一词,有了更加缠绵悱恻的视觉效果。

荒漠伯劳喂雏

不过,无论你对伯劳有什么看法,“恶鸟”之名也好,图腾之物也罢,伯劳就是伯劳,千百年来仍然保持着它们那固有的本性。带着远古的气息,在空旷的原野里独来独往,搜寻它们喜爱的猎物。这里,早已没了“劳燕分飞”的愁苦,却多了一份“顾盼自雄”的信心。并因其强悍与自信的禀性,而继续生存下去。

猜你喜欢

伯劳荒漠猎物
红背伯劳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向荒漠宣战
考研培训机构的“保过”诱惑
伯劳的领地
20载扎根荒漠保“第一”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勤劳勇敢的伯劳
霸王龙的第一只大型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