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7-15代小红

大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经济林贵州省造林

代小红

(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局 贵州贵定 551302)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代小红

(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农业发展局 贵州贵定 551302)

退耕还林工程是农民参与度最高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其具有覆盖面积大、多投资、政策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我国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概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退耕还林;问题;措施

1 引言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方面能够促进改善生态、农民增收及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农民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近年来,贵州省为确保退耕还林能够实现“能退下,种得上,稳得住,可致富”的目标,着力建设与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并已取得显著效果。

2 退耕还林工程现状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在2000年开始展开,将全省的15个县作为试点,在2002年时,已将退耕还林工程在全省9个市84县的1200多个乡村进行全面实施。据统计得出,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累计完成工程造林任务208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727万亩、荒山造林1130万亩、封山育林223万亩,完成中央投资220.44亿元。退耕还林工程为全省增加森林覆盖率近7个百分点,工程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1403个乡镇、14012个行政村,惠及197万农户824万人。按补助标准和兑现年限计算,中央对贵州退耕还林工程的总投入将超过240亿元,其中直接兑现给退耕农户的补助占近80%。据调查,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平均造林成活率约为86.7%,合格率达95%以上,造林面积的保存率为100%,已达到或超过国家的有关标准。

3 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配套经费

目前,有相关政策已经对小部分退耕还林工程停止了资金补助,而自2008起,贵州省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已陆续停止补助,对此,地方政府极力要求制定退耕还林的相关后续政策。贵州省部分地区缺乏退耕还林的前期经费,致使一些退耕还林的相关工作达不到国家的标准,比如档案管理、调查设计、规划等方面。此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面积大,农户多,耕地分散,检查验收费用过高等,再加上缺乏相应的配套工作费用,资金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3.2 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失调

为了将造林的成活率提高,要根据实际情况,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造林,不能盲目的营造纯林,这样会到导致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严重失调,按照有关标准,在退耕还林中生态林的比例约占80%,而经济林应占20%。但贵州的许多地区,经济林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0%左右。事实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多是在经济落后的山区,这样就使农民为了摆脱贫穷而选择种经济林,同样,地方政府为了成为脱贫先进单位,也希望农民能多种经济林,提高当地的整体收入。于是,就出现了国家、农民及地方政府这三者的需求相矛盾的现象。国家为了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兼备生态和经济的树种进行推广种植,但农民本身种植经济林就是要追求经济带来的效益,所以都不愿意将乔灌草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效益。

3.3 退耕还林地补助期满后退耕户生活没有保障

很多当地农户都没有对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及法规等进行深入了解,只是简单的执行上面的指示,没有一定的主见和积极主动性,使退耕地的经营不到位,导致耕地收成下降。比如在织金县,农户的补助到期后,耕地变少了,在加上退耕地的收入约在3810元/亩,这根本满足不了农户的生活需求,一些年龄较大的退耕农户将耕地全部都用在了退耕上,致使补助到期后几乎没有了生活来源,生活毫无保障。

3.4 规划设计粗放

贵州省存在规划设计比较粗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要求,主要原因如下:①缺少专业设计人员,相关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县级林业部门自己进行的,所以技术程度欠缺,很难保证设计的质量;②缺乏经费,在设计中依然使用已经过时的比例较小的地形图,这样面积、地点等相关数据或位置很难准确落实在图上;③为了实行更多的退耕计划、突出退耕还林的规模,甚至把一些不满足退耕条件的地方也给规划成退耕还林。

3.5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贵州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导致退耕还林工程具有资源质量不高、布局不够集中、利用率不高等特点。退耕还林以后,由于一些后续产业的发展着重于“面子”工程,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当地后续产业发展。另外,在山上禁止放养畜牧,致使当地在养殖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萎缩。虽然当地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户来发展养殖业,但实际上,政府的补贴只有那些所谓的养殖大户才能享受到。

4 关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1 配套相关经费

一直以来,林业项目的资金缺口较大,又属于长期性的工作,每年进行两次检查验收,再加上生产季节时,要提供技术服务,使资金短缺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由此建议政府可每年配套一定的经费,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在管理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林木的所有权为农户所有,但是生态林能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因此,农户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来提供相关的环境产品。所以,国家对退耕还林的补偿资金一定要充足,还可适当将补助期限延长。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确定补助期限,直至退耕林木达到成林的标准。

4.2 增加营造生态经济林

要科学的设计经济林和生态林,使其组合成生态经济林,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农户可从经济植物产品中长期受益,自觉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贵州省部分地区比较偏远贫困,这些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而当地农民为搞好生态建设而进行退耕还林,就已经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如果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则会拉大这些贫困地区与其他受益地区之间的差距,使各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

4.3 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4.3.1 增加农民的货币性收入

建立多层次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①以资金补偿作为重点,再将政策补偿、实物补偿及智力补偿落实到位。②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支持系统;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西南地区经济较落后的地方加大投资力度;采取“项目支持”的方式,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推进生态移民;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税;建立绿色GDP制度,将生态破坏纳入国民经济成本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架构提高补偿主体的积极性。

4.3.2 增加农民的非货币性收入

农民对生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生态意识,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不够高,所以应加强农户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效益的发展。农户应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能够意识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建立关于生态保护的监督机制与互相促进机制,使农户之间能够互相激励和约束。说到底,提高当地农户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是治本之策;生态移民要有步骤的进行,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大部分农户移民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但为了看护和管理林木,要留下来少量的人,以节省人力。

4.4 科学合理规划

要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从行政领导到内勤管理,要严格责任到人,做到层层签定责任状,并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把工程建设成效纳入政绩和职称评聘考核范畴。①建立技术挂钩负责制。林业技术人员要责任到人及小班,从规划设计、造林监督到检查验收,都要层层进行负责和监督;②对造林种苗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所有造林种苗必须是Ⅰ、Ⅱ级检验、检疫合格苗,次来来保证造林的质量;③对检查验收工作进行强化,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政策兑现、工作指导、科技支撑和计划调整的重要决策依据。

4.5 推动后续产业发展

发展后续产业有利于保障退耕还林的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能退下、稳得住、可致富”的目标。一方面,国家应对后续产业发展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确保退耕的农户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还能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国家还应对后续产业在财政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后续产业发展实际是一项比较综合的农村发展工程,贵州省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林业的发展,选择较适合当地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地方政府要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对农民自身积极的发展后续产业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退耕关林工程的实施不光能改变广大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将荒山变成林地,能大量增加收入;还能将耕地变成林地,搞活生态资源,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和空气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彭龙富.贵州省兴仁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J].大科技,2014(6):252~253.

[2]顾中书.浅议退耕还林与林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J].中国科技博览,2014(42):230.

[3]周 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4(10):172~173.

F326.2

A

1004-7344(2016)09-0194-02

2016-3-10

代小红(1970-),男,汉族,贵定人,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猜你喜欢

经济林贵州省造林
贵州省种公牛站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