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系“丽早香”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
2016-07-15潘建义马军辉何卫中陈香云
潘建义 马军辉 何卫中 陈香云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物站,浙江 丽水 323000;2.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林业工作站,江苏 南京 211300 )
茶树新品系“丽早香”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
潘建义1马军辉1何卫中2陈香云3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物站,浙江 丽水 323000;2.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林业工作站,江苏 南京 211300 )
摘要应用植物新品种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测试的方法,依据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的要求,对浙江丽水市育成的茶树品系‘丽早香’的叶、花、果实、种子等茶树器官形态学特进行详细的感官描述和DUS测试,以期为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关键词茶树;丽早香;形态学特性;DUS测试
DUS测试即植物新品种测试,是对拟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植物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别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简称DUS测试),根据植物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判定测试植物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1-3]。2015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种子法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完善种业创新体系是新种子法的重点之一,对品种管理相关内容的修改是新种子法的一大亮点,其中将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DUS测试)作为品种审定和植物新品种登记的重要依据。茶树的品种特性由形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征组成[4-5]。其中,茶树形态学特性是主要是指形体结构,用于描述对茶树本质性状,也可用它描述茶树与其他植物的差异性和茶树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之间的进化、演化情况[6-7]。本文以浙江丽水市近年单株选育的茶树品系“丽早香”为样本,根据UPOV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尝试对茶树品系“丽早香”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感官描述和DUS测试。以对拟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茶树新选育品系提供借鉴意义。
1材料与设备
1.1实验材料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狮子山村及景宁县香香茶叶专业合作社 “丽早香”无性系成龄茶园,2001-2012年陆续建园, 面积35 hm;2014-2015年增加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傅家坛林场“丽早香”无性系成龄茶园试验点,2011年建园,面积7 hm。
1.2试验仪器
相机、比色板、三角板、量角器、(钢)直尺(精确到0.1 mm)、游标卡尺、天平、枝剪等。
2实验方法
2.1形态学特征研究
树型:随机抽取10株目测分枝情况,判断其为乔木、小乔木或是灌木类型;
身姿:随机抽取10株,测定外轮骨干枝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
叶片大小:于9~11月取当年生枝条中部典型成熟叶片,每株2片,共10片,测定叶长与叶宽,计算叶面积=叶长×叶宽×0.7,再计算平均值;
叶形:于每年9~11月随机抽取茶树当年生枝条中部成熟叶片,每十行选一株,每株2片,共10片,测定叶长与叶宽,计算长宽比,再计算平均值;
叶色:于10~11月取当年生枝条中部典型成熟叶片,每株2片共10片,目测叶片正面颜色并比色;
着叶角度:于9~11月测量当年生枝条中部典型成熟叶片与茎干的夹角,每株2片,共10片。以样品中概率最大的叶片着生状态;
芽叶大小:当春茶第一轮新梢的达到一芽三叶标准时,留鱼叶采一芽二叶,称100个一芽二叶新梢的重量,精确到0.1 g;
芽叶颜色:当春茶第一轮新梢的达到一芽二叶标准时进行目测并比色;
芽叶茸毛:当春茶第一轮新梢的达到一芽二叶标准时观测芽叶色泽[7-12]。
2.2DUS测试
相关DUS测试参照陈亮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及《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国家标准测试方法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形态学特征
3.1.1树体丽早香株体均基部主干较不明显;经观测丽早香树型介于灌木-半乔木型树体。由表1数据统计知,直立为12,半开张为18,属于树姿半开张型。
表1 2006-2015丽早香树姿调查
注: 3≤30度,直立;2≥50度,开张;其余为1,半开张。
3.1.2叶片测定测定与评价包括叶片的长、宽、叶片的大小、叶形、叶面、叶身、叶尖等指标。丽早香叶长、叶宽2006-2015年数据及分析见表2,多年平均叶片叶长8.2 cm,叶宽3.4 cm;根据公式计算其叶面积=8.2×3.4×0.7=19.5 cm2,按照评价标准为中小叶种。叶片长宽比为2.41,近中部最宽,叶形椭圆;叶着生状态:上斜为7个,稍上斜为23个,属于稍上斜型(表3)。
3.1.3色泽、茸毛根据样本2006-2015年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丽早香品系叶色均为浅绿色,多茸毛,表明常年色泽、茸毛性状保持稳定。
3.1.4叶脉对数、叶面、叶质、叶色、叶身、叶齿锐度、叶齿密度、叶齿深度、叶尖、叶缘等的测定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分析显示,丽早香叶脉8.97对,叶面平微隆,叶质中等硬度,成熟叶叶色中绿,叶身稍内折,叶齿锐度为钝,叶齿密度密,叶齿深度为浅,叶尖钝渐尖,叶基楔形,叶缘微波。
3.1.5花的测定盛花期:2006-2015年观察数据显示,盛花期在10月中旬-11月初,持续开花约一个半月。萼片数、色泽、茸毛,花冠直径等花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见表5。
3.2丽早香茶树性状DUS测试
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简称。按照国家标准审定稿《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及《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测试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见表6。
表2 2006-2015丽早香品系叶长、叶宽以及长宽比的测定与分析(单位:cm)
表3 叶片着生状态
注:1代表小于等于30度,上斜;2代表在45度至80度之间,稍上斜;3代表在80度至90之间,水平;4代表大于90度,下垂。
表4 2006-2015 丽早香叶脉对数
表5 萼片数、色泽、茸毛,花冠直径、色泽、质地,花瓣数,子房茸毛,花柱长度,
表6 基于DUS测试标准的丽早香茶树新株系性状表
注:MG:对一批植株或植株器官进行一次测量; MS: 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器官进行单个测量; VG: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器官进行一次目测;VS: 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器官进行单个目测; QL: 质量性状; QN: 数量性状; PQ: 假质量性状。
3.32006-2015丽早香性状观察实验结果图例
图1 丽早香生长势(浙江丽水)
图2 丽早香树姿(浙江丽水)
图3 丽早香树姿(浙江丽水) 图4 叶片着生姿态
图5 一芽二叶期第2叶对照标准色 图6 成熟叶叶片绿色深浅
图7 丽早香叶缘锯齿 图8 丽早香叶片形状 图9 叶基形态
图10 叶片横切面形态 图11 丽早香叶尖长度 图12 丽早香叶缘波折
图13 丽早香花形态
图14 花柱分裂位置-高 图15 雌蕊和雄蕊相对高度
图16 丽早香花(开花多)、果实(结实率低)
4结果与讨论
“丽早香”介于灌木-半乔木型茶树,中小叶类,成熟新梢节间长1.5~3.2 cm,着叶数7~23片,叶色浅绿,长椭园形,叶身稍内折,叶面平微隆,叶质中等硬度,叶齿深度为浅,叶齿密度密,叶齿锐度为钝,叶脉8.97对,叶尖钝渐尖,叶基楔形,叶缘微波。树姿直立半开张,分枝较密,一芽二叶百芽重26.5 g(一芽二叶初展16.3 g),芽叶浅黄绿色,茸毛多(与鸠坑群体比较基本相当或略多,比迎霜少)。花冠直径3.6 cm,花瓣5~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参考文献
1季小明.洞庭碧螺春优良茶树品系选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2孙加梅,孙悦津,张晗,郑永胜,李华,仙丽娜,王秀娟,王东建,李汝玉.玉米15个DUS测试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山东农业科学,2015,12:10-13.
3胡歆.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2,01:51-52+57.
4刘本英,宋维希,孙雪梅,蒋会兵,马玲,矣兵,汪云刚,王平盛.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04:529-534.
5张肖娟,孙振元.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的发展现状.林业科学研究,2011,02:247-252.
6王琼,郑勇奇,周建仁.分子标记在林业植物新品种鉴别中的应用及前景.林业科学,2008,06:180-182.
7何卫中. 景宁惠明白茶的繁育技术及其生物性状稳定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8邓威威,李娟,江昌俊. 茶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02:162-168.
9张晓庆. 中国茶花品种分类、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构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10郑旭霞. 茶树新品系“武阳早”和“武阳香”的选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11刘祝安,袁航.茶树新品种‘景白2号’茶叶,2015,41(2):81-82.
12姜润,钱半吨,蒋文妍,王文斌.‘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茶叶,2014,40(3): 134-137.
DUS test on morphologic characters of a new tea clonal cultivar ‘Lizaoxiang’
PAN Jianyi1,MA Junhui1, HE Weizhong2, CHEN Xiangyun3
(1.Crop Workstation of Agricultural Bureau of Lishui, Zhejiang, Lishui323000;2.Institute of Te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Lishui, Zhejiang, Lsihui 323000;3.Forestry workstation of Gaochun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Nanjing 211300)
AbstractA detailed sensory description and DUS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stability) test on leaf, flower, fruit, and seed of a new clonal tea cultivar ‘Lizaoxiang’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UPOV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Teaplant. The result of the DUS test provided criterion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applying for plant variety rights protection of the new clonal tea cultivar.
Key wordstea; Lizaoxiang; Morphologic characters; DUS test
收稿日期:2016-04-06
基金项目:浙江省茶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1R50024);丽水市优质特早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2014XPZ11)
作者简介:潘建义(1968年-),男,浙江温州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及茶树品种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1.1;S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16)02-0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