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改最后一天

2016-07-15李忆锋

当代工人(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崔红灯笼公车

文/李忆锋



车改最后一天

文/李忆锋

乘车是个哲学问题

机关里的公车改革,哄哄嚷嚷两年多了,也没有具体说法,今天可是动真格了。中午时分总务处下了通知:今天下班后,司机按原路线把各位领导送回家,然后把车开回单位就地封存,明天全部上交。

下班前,司机小崔突然接到谢主任的电话,说下班时请小崔送他回家。小崔愣了:这是怎么回事?快一年了,有专车待遇的谢主任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只有在出公务时才用单位的公车。今天,车改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公车的最后一次出行,他怎么想起来用公车回家了?

副局级待遇的谢主任家住城市的最北边,专职司机小崔家住城市的最南头。为了保证上班不迟到,小崔每天早晨早早从家里出来,开上50分钟的车赶到城北,接上谢主任后,再开上40多分钟,赶到机关大院,前前后后得两个多小时。每天晚5点下班后,小崔按照上班路线再走一遍,只是顺序掉了个个儿:先把谢主任送回城北,再开车回城南自己的家,一南一北,这辆公车几乎每一天都要横穿一趟这座城市。

机关别的领导也有类似谢主任的这种情况,司机从东到西地接,再从西到东地送。别的不说,就说汽油得消耗多少。虽说是油钱单位出,但是对环境也不好啊。要是各位领导自己开车上下班,就可以避免司机来回跑冤枉道。有的领导,家离单位也就两站地远,走着也能很快走到单位,但是谁都丢不下当领导的面子,再近的路也要司机天天接送。

其实谢主任心里早就算计过这笔账,这样毫无价值的能源消耗,他真有些于心不忍。但是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做,我不能出奇冒泡地提倡放弃公车,节能出行。你想改变公车使用的腐败局面,别人会说你口得瑟,会在背地里议论你:他自己的福利没有了不要紧,别影响我们呀。

公车使用上人力、财力浪费的同时,让老百姓最不能接受的是公车私用。官员的老婆孩子乃至于八竿子打不到的亲属都跟着乘车,不能不让老百姓怨声载道。那些气不公的人专门给公车拍照,看见幼儿园、学校门口有公车接送孩子,就拍照下来发给媒体。现在拍照、上传啥的都方便,一部手机全都代劳。这边发生着,那边“报道”着,相当快捷。一些领导有些大意,真的就被逮个正着,发到网上受到处分。机关党办的老姜就因为开公车去高档洗浴中心,被拍照曝光了。

车改前的公车使用已经大不如以往那么随便,但机关里的人对改革还是有抵触情绪。车改后,虽说给钱给补助,但给不了乘坐公车的地位、身份。但是到了现在,大势所趋,不改不行。

有人开始提问题:公车改革怎么上下班?这很简单,和普通职工一样,坐通勤车啊。可他们不想坐。坐惯了专车,不习惯坐通勤车,车上坐着的都是熟人,上车后唠啥?怎么唠?这是个问题。

怕遇熟人,那就坐公交车,新开通的几辆公交车都直达机关大门。但是作为一个局级(包含某些处级)干部在公交车站的站牌下等车,好像不太自然,再说公交车也太慢了。

公交慢,坐地铁啊,地铁快,地铁还不堵车。可是地铁线路太少,家门口没有地铁站。那就买私家车吧,自己开自己坐怎么都行。但买车也让人颇费心思:买什么样的车?太便宜了不行。停车场上一溜车,就你的车小你的车矮你的车薄,说白了,就是你的车不值钱。你一辆奇瑞QQ怎好意思停在奥迪A6边上。那就花大价钱买辆好车。这也不行,一是没有太多的积蓄买豪车,再就是有钱谁也不敢太张扬……左不行右不行到底怎么行,谁也说不明白。

最后一次享受

下班的铃声响起,小崔准时把车停在门口。谢主任满脸微笑着上了车。等谢主任坐好,小崔问:主任咱回家吗?谢主任说,不,去省医院。小崔说了一句“好的”,别的啥也没问直奔省医院。当司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应该这样:领导指哪儿打哪儿,凡事少打听少传话。

坐在由专职司机驾驶的公车里,谢主任心情复杂。自己怡然自得地享受这辆公车的好处已有四五年了。夏天开凉风,冬天打暖风,后来车座安装了加热坐垫,坐上去就像做理疗,舒服得很。每当这时,谢主任也能想起自己儿时上下学的一些场景。小时候家离学校很远,上学放学得走个把小时。10里山路,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夏天顶着骄阳,冬天迎着风雪。黑天时赶路太害怕,同伴们就大声唱歌……

从山路那边走过来人,不会忘记儿时的经历,谢主任还是清醒的。当单位酝酿公车改革时,作为公车的受益者谢主任从心里往外拥护。再不整顿,老百姓看不上这些官员,离心离德的,干不好工作。

但谢主任不能大张旗鼓地说公车改革好。为了不引起公愤,谢主任以锻炼身体为理由,开始骑自行车上下班。还别说,半年下来,骑自行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原来凸起的肚子渐渐小了,精神头似乎也好了许多。于是,谢主任骑自行车的行为,引起了全机关上下关于锻炼的话题。

计划处的大洪走了,走得很突然,睡了一觉就没醒来。众人异口同声,大洪因为缺乏锻炼所以猝死。瞧他那肚子,就和“娘怀儿七八个月不知不觉”一个样。

不锻炼死人,锻炼很重要,机关大部分人都开始了锻炼,早上跑步晚间散步,中午吃完午饭在机关娱乐室打球。小于乒乓球打得出神入化,打遍机关无敌手,相当厉害。可就在今年10月末,天还没冷,还算好时节。结束乒乓球运动的小于回到办公室,觉得胸闷不舒服,就趴在办公桌上静一静。没想到这一趴就是永别,他再也没抬起头来。太可惜了,小于比老洪年轻,40不到。

不锻炼不对,锻炼也不对。这是怎么了?有同事问谢主任你怎么看。谢主任笑笑,不参与这个话题。他想,我骑自行车上下班,不是为了锻炼,是不想再欠自己的良心债。

谢主任的老婆也非常赞同公车改革,她不是站在反腐倡廉、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而是从自身出发。她说:你坐公车时咱家也得不到实惠,我从来都没借光坐过,一次没坐过。我倒不是稀罕坐车,关键现在的出租车司机可矫情了,道不好走的不拉你。就说前天我打车去医院,在路边站了半个小时,就没有车拉我。问了路线,人家都不去。说医院那里人多车多,进去了出不来,影响拉活儿。我一赌气不打车了,坐公交车去,我还省钱了呢。

老谢妻子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事业单位上班,后来病退在家,工资不高,但人好,实在不做作。对那些实现不了的美好目标,她也就是叨咕叨咕而已,从不动真格的让老谢为难。在这一点上老谢很满意。

老婆说,公车还是改革好,我支持。她掐着手指头给老谢算细账:车改后,单位给车补,按照你的级别,一个月1000多块。你坐公交车上班,一个月200块钱就够了,里外里咱们一个月还能剩下1000块,一年一万多块,这样攒几年,咱能给儿子买一辆车了。

谢主任苦笑:我还有五六年就退休了,靠这钱给儿子买车,只能买奇瑞QQ了。老谢不虚荣,没买私家车,不是买不起,十万八万的能拿得出。他没想买,儿子在外地上大学,老婆病退在家,家里没有用车的地方。老婆更实际,要攒钱给儿子买房子,说一辆车钱够买一个卫生间了。

自有人心在

在医院大门,小崔看见谢主任的妻子站在路边。

谢主任下车,打开车后门,把妻子扶上车。谢主任妻子和小崔打过招呼后,问谢主任:你今天怎么这么大方,主动来车接我。

谢主任慢慢悠悠说:告诉你吧,今天是公车改革的最后一天,小崔送完我,回单位就交车,这辆车就封存了。我想了想,我有专车坐五六年了,可你一次都没坐过。这回让你享受一下。

谢主任的妻子脸色苍白,弱弱地说:那我可得谢谢你的好意。我一定好好坐,就像坐轿子一样,享受一把。

谢主任给小崔解释说:你阿姨得了不好的病,这半年一直在省医院做化疗。为了不给我添麻烦,每次她都是坐公交车或者打出租车来去。今天是化疗的最后一个疗程,我想给她一个惊喜,就麻烦你来接她。过去都成历史了,这是我享受公车待遇的最后一天,我想好好利用一下,你能理解吧?

小崔没答话,一打方向盘,把车开上了主干道。谢主任好奇地问:小崔咱们回家,你这是往哪儿开?

小崔笑着说:听我的,没错。

小崔把车子开到了市中心的景观一条街。这里的景观说平常也平常,街面上所有的景观标识只是一个个大红灯笼;说特殊也特殊,铺天盖地的一大片红灯笼,挺有气势挺让人震撼的。

北方冬天天黑得早,17点半时已是夜色笼罩。街道上大红灯笼的红光显得格外的醒目,也带着一丝丝的温暖。

小崔说:我带阿姨来看看大红灯笼,沾点喜气。

谢谢你小崔。谢主任对小崔说,妻子也附和着连声道谢。

绕过景观街,车子直奔谢主任的家。到了楼下,小崔搀扶着谢主任的妻子上楼。临走的时候,谢主任一再叮嘱小崔:回去慢点开车,别着急。小崔笑着点头。

第二天一早,谢主任接到了小崔电话,说车在楼下等着,请谢主任别着急出发。谢主任很生气,严厉地说:小崔这可不行,公车上交了,咱不能违反纪律,你赶紧把车开回去。小崔神神秘秘地说,您下楼看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下楼一看,小崔站在车边,但不是谢主任的那辆公车,是一辆私家车。

这是我自己的车,我先送您去单位上班,然后送阿姨去医院。小崔说。

谢主任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他想起很早以前,小崔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冲您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就敬重您。

猜你喜欢

小崔红灯笼公车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崔”入书海
童年的红灯笼
红灯笼
美版“小崔”伍德沃德:曾把尼克松拉下台,如今瞄准了特朗普
行善的土豪才是真土豪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大红灯笼高高挂
停电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