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的择业特征与思考——对福建农林大学的调查

2016-07-15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何秀玲

海峡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林大学大学生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何秀玲



女大学生的择业特征与思考——对福建农林大学的调查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何秀玲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女性群体的“半边天”地位逐步凸显,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是在社会舞台上闪闪发光,其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该文以福建农林大学女大学生的择业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女大学生 择业现状 福建农林大学

女大学生作为高端人才资源的特殊群体,她们的择业观及就业逐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女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求实务稳的心态,她们对自己的择业方向和将来大多属于同一“固定模式”,即“求大”(大企业)“怕小”(小企业),求稳怕变,相对男性,她们更不愿意冒风险去争取自己的将来。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女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以及她们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从而为高校和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择业教育提供科学建议,并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1 福建农林大学女大学生择业特征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以农科和林学为特色专业主导,同时设有社会科学类各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等,学校目前本科招生专业有农林类、文学类、法学类、理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类,所涵盖的专业较为齐全,综合性较强,因此,对女大学生择业的研究也较有代表性。

相对于其他综合性院校而言,农林大学女大学生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农学和林学,因此对自己所学的非农专业自信心不足。同样的专业在省内同一水平的高校中,农林大学的学生在找工作时经常会遭受到歧视,在择业过程中,相对于其他高校的学生而言,农大学生会表现出一些自卑感。

1.1 福建农林大学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状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女大学生的择业现状和择业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为福建农林大学所有女本科生,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4份。调查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其中农林类学生占18.90%,理科类学生占9.76%,工科类学生占21.95%,管理类和经济类学生占36.89%,法学类学生占8.23%,文学类占4.27%。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占10.9%,大二学生占13.3%,大三学生占46.6%,大四学生占29.7%。由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可能会对择业有更多的考虑,所以占了较大的比例。

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女大学生在毕业后会优先考虑直接找工作,有25.15%的女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21.47%的女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由此可见,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毕业时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她们都愿意走上工作岗位,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或者通过继续深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0.61%的女大学生愿意选择自主创业这个冒险性的方向,由于创业时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女大学生基于自身生理和心理考虑,都不愿意冒这个险。

1.2 择业时呈现的特征

女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未来职业时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不同专业性质或者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女学生在择业时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讲,这些女同学在择业观上具备一些相同的特征,她们都想求稳务实,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而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也会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选择继续深造。理工科专业的女生与文科专业的女生表现出来的择业特征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她们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她们所呈的择业特征都趋向于一致。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农林大学不同专业性质的女大学生趋于一致的择业情况,根据对福建农林大学女大学的择业现状调查发现,她们在择业时表现出如下特征:

1.2.1择业趋于多元化,自主性加强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多样性,不仅择业的范围、广度在不断拓宽,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数据显示,有25.15%的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深造,同时也选择考公务员、出国,她们不再被束缚在单一的就业模式中。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中,有57.5%的学生认为想通过继续深造掌握未来的自主权,她们的择业路越走越宽。另一方面,女大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相夫教子,而是崇尚自我实现,希望通过工作发挥自我的所长,实现自我价值。

1.2.2择业时追求职业稳定性

数据显示,有40.74%的女大学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单位,分别有8.64%和4.94%的女大学生会选择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近80%的同学认为这些单位稳定性高、福利好。这明显反映出女大学生在择业时求稳务实的倾向,只有17.28%的同学会出于自身的兴趣选择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择业的首选。有60.81%的女大学生表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求稳务实,12.16%的女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7.03%的女大学生不认为“女生在择业问题上应该求稳务实”。

1.2.3就业目的趋于经济考虑

根据所调查的结果,选择直接就业的女同学中,有37.04%的女大学生就业目的是为了挣钱养家,有32.10%的同学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这些学生包括了独生女,也同时包括了家境较好的同学,这充分说明女大学生选择就业时考虑较多的是经济方面,把工资收入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优先考虑工作中的经济报酬。其中,只有19.75%的女同学就业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在调查中还发现,一部分女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时的薪水期望值都高于市场的平均工资水平,35.79%的人期望自己的每个月的薪水是3000~4000元,23.4%的同学期望是4000~5000元。

1.2.4对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有了全新认识

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3.78%的女同学认为家庭和事业两者是同等重要的,2.71%的女同学认为女生应该更加重视事业,她们已经不再被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所束缚,她们迫切想要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有70.07%的女同学认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女性能够与男性平分秋色,她们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充满信心,家庭也不再是束缚她们在职业上前进的枷锁。

2 推动女大学生有效择业的几点思考

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占据了人才资源一大部分,她们的择业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将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了能让女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平衡劳动力市场,也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利用好女性人才资源,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引导女大学生有效择业做出必要的努力。

2.1 女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自我改变

不得不承认,女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偏弱于男生,这是由于先天的生物器官所决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女性除了拥有男性娴熟的职业技术水平之外,她们还拥有自己的细腻思维,在很多岗位上,他们表现出比男性更加优秀的业绩。因此女大学生要跳出此思想误区,勇于尝试给自己多一点锻炼,多一点尝试。

女大学生要提高身体素质。女大学生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先从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抓起,很多女大学生除了基本的体育课之外,大部分人都很少运动,她们的课余时间均在图书馆、电脑前度过。相比较而言,男生更爱运动,他们的身体素质更佳。女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对于自己的心理和学业也有较大的帮助。

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塑造较硬的心理素质,努力战胜自己,社会对她们的定位使她们很容易就将自己的未来局限于传统的领域。女生可以多向国内外知名的伟大女性学习,学习她们的职场奋斗史或者人生进程,也许那些伟大女性的一句话、一次行动就会改变她们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为了向国际靠拢,也为了能给女性多争取到一些权利,或者为了打破社会为女性设定的刻板印象,女大学生都有必要持续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改变的努力。

2.2 家庭必须重新认识女性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已不复存在,女大学生可以在大学课堂里吸收知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很多家长抱着“望女成凤”的心态,认为学历对女生来说不算重要,她们希望女儿嫁个“好丈夫”,想让女儿有个体面的工作,如公务员。他们一心想让女儿找个稳定的工作、有个稳定的家,这样,父母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女儿继续求学,她们也会要求自己的女儿去考公务员,甚至有些父母帮自己的女儿物色好对象,让她们毕业后直接结婚。

家长的爱女心切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应该重新定位女性角色、女性责任,应该知道女性也要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去实现。

2.3 学校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均是高校为大学生开设的系统性的生涯辅导课程,但由于授课形式存在不足,很多内容偏理论,学生吸收有限。其次,课程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考虑到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征,很难贯穿女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需要将择业观的教育与辅导并列考虑,要根据不同时期女大学生的不同特征,安排不同的就业指导内容,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要注重实用性。

另外,学校也可以针对女大学生做特殊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女大学生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让她们以客观的姿态来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4 相关部门要完善各项法规政策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尽量做到让劳动力市场达到供求匹配的状态。同时,教育部门有责任帮助学校做好招生工作,不能一味扩大招生规模,必须将学校的实力、市场的需求和大学生的期望紧密联系起来。

目前,就业歧视在很多企业中依然存在,即使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女性劳动者的法律法规,很多企业还是会为了节省企业的用工成本而走法律的“擦边球”。女大学生面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时,往往没办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可能因为女大学生自愿接受这种不公平现象,她们可能也会觉得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的相关法律原则性过强,在实践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这对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为了打破这种性别歧视,给女大学生的“考公务员热”降温,国家相关部门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加强对私企的控制和管理,提升私企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让企业员工拥有同公务员一样的福利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企业员工享受“五险一金”,保障女大学生的生育和养老等。

3 结语

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她们愿意接受的选择,即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她们不同的择业观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她们的择业倾向有所侧重,造成择业观和价值观产生一些偏差。要想改变女大学生的择业观,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在学校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职场上公正客观地对待女大学生,努力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只有这样,女大学生才能克服自己的各种认知偏差,树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择业观,真正在社会大舞台上撑起自己的半边天。

[1] 李艳红.加强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必要性[J].中国冶金教育,2008(3):64-65.

[2] 关颖.女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性别特征[J].当代青年研究,2010(3):49-53.

[3] 吴轩辕.女性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158-160

[4] 谷忠玉,曾娟.女大学生择业取向问题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5(4):32-35.

[5] 谷忠玉,王应会,关英.女大学生择业压力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5(2): 136-142.

[6] 丁芳,王云婷.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1):39-43.

[7] 李燕燕,叶发钦.影响女大学生择业的三种心理弱势[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5):143-145.

[8] 张新勤,汪文娟,宋中发.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南宁高校女本科生为例[J].高教论坛,2010(8):49-52.

猜你喜欢

农林大学大学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