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访视方式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观察

2016-07-15陈丽玮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浙江温州325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褥期

曾 香 陈丽玮(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浙江 温州 325200)



不同访视方式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观察

曾 香 陈丽玮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浙江 温州 3252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访视方式对于产褥期母婴健康是否会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负责的社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的396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8例。对照组主要采取电话访视,研究组则采取入户访视。记录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方式、产妇和新生儿的各项异常情况以及对访视的满意度。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以及喂养方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1),研究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异常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访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组的入户访视相比对照组的电话访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产妇和新生儿的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异常情况的恶化,保障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访视;产褥期;母婴健康

产褥期主要是指胎盘胎儿、娩出后产妇各项身体器官及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一段时间,一般此阶段需持续6~8周,即42~56 d。据相关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死亡的产妇中,高达65%以上是死于产褥期,死亡的新生儿中有70%以上是死于出生后的7 d内。产妇产后访视是医院对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健康情况了解以及服务的延伸,最初主要以入户访视为主,但近年来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入户访视逐渐被电话访视所取代。为了比较两种访视方式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笔者选取了我院负责的社区共396例产妇,对其中198例进行电话访视,另外198例进行入户访视,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负责的社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的396例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足月自然分娩,且为单胎初产妇并同意参与研究,随机将所有产妇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0~33岁,平均年龄为(23.6±3.7)岁,新生儿体质量为2.5~4.5 kg,平均体质量为(3.1±0.9)kg;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1~30岁,平均年龄为(24.1±2.9)岁,新生儿体质量为2.6~4.7 kg,平均体质量为(3.4±0.7)kg。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用于研究。

1.2 方法:访视人员均为医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及医师,访视前均进行规范的访视沟通培训。对照组产妇采用电话访视,主要询问的内容有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方式、自身及新生儿异常情况以及方式满意度,并根据产妇描述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研究组产妇则采用入户访视法,于产妇产后第5天、14天以及28天前往产妇家中进行访视,入户访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观察产妇休息的环境是否整洁、舒适,是否通风,此外要观察婴儿和产妇的被褥是否合适以及保暖,产妇的情绪以及精神状态是否稳定,以及婴儿的吸吮是否正常等;其次,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访视卡,询问产妇生活、睡眠以及饮食等方面情况;再次,根据之前确定的检查项目,为产妇及婴儿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根据产妇及婴儿的实际情况,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科学的指导。1.3 观察及评价内容:产妇在产后6周后,母婴一起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完成调查问卷,记录产妇及其家属对访视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期间的就诊次数。产妇的异常情况主要有:产后抑郁、伤口愈合不良、乳腺炎、乳汁淤积、乳头皲裂、恶露等,婴儿的异常情况主要有红臀、腹泻、湿疹、黄疸、便秘和脐部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以及喂养方式比较情况:见表1所示,研究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整体情况好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喂养方式总体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以及喂养方式比较(%)

2.2 两组产妇异常情况及访视满意度调查对比:见表2所示,研究组产妇共有18例出现异常情况(9.1%),而对照组产妇共75例出现异常情况(37.9%),二者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产妇的访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异常情况及访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产妇新生儿的异常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异常情况见表3,研究组新生儿共11例发生异常情况(5.6%),而对照组新生儿共54例发生异常情况(27.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比较(%)

3 讨 论

入户访视人员均是选择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或医师,能够让产妇在加就能接受专业的指导,从而使母乳的喂养率得到提高。由于本研究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婴儿喂养时,会自认为母乳不足,而过早放弃利用母乳喂养婴儿。研究组产妇采用入户访视,能够纠正产妇这一错误的观念,其纯母乳喂养例数达到185(93.4%)例,要高于对照组的136(68.7%)例,研究组产妇喂养方式总体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初产妇由于缺乏医学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及婴儿的异常情况,而通过入户访视,专业的助产士及医师能够及时并准确发现产妇及婴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保障了产妇及有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在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共18(9.1%)例出现异常情况低于对照组产妇的75(37.9%)例(P<0.05),研究组婴儿的异常情况共11(5.6%)例也低于对照组的54(27.3%)例(P<0.05)。

电话访视由于产妇及其家属缺乏专业的知识及经验,往往对于产妇及婴儿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从而会对整体的访视想过产生影响。若增加就诊次数,又会对母婴带来许多麻烦。入户访视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专业的助产士及医师能够及时发现产褥期产妇及婴儿存在的各种健康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教育和宣传,能够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以及产妇的正常恢复。

参考文献

[1] 蒙萍,黄朝梅,谭红彤.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褥期保健知识影响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57-459.

[2] 何兵,曾楠,李玉梅,等.产褥期妇女保健及育儿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97-199.

[3] 黄萍.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6-47.

[4] Seimyr L,Welles-Nyström B,Nissen E.A history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y predict maternal distress in women postpartum[J]. Midwifery,2013,29(2):122-131.

[5] 于晏,赖雪花,刘业强.国内外产褥期保健对比及新观点[J].全科护理,2013,11(18):1705-1708.

[6] 朱素梅.浅述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28-229.

[7] Verbeek T,Bockting CL,van Pampus MG,et al.Postpartum depression predicts offspr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independently of parental lifetime psychopathology[J].J Affect Disorders,2012,136(3):948-954.

[8] 胡玉华,祁娜,姚鑫.产褥期产妇膳食营养模式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3,29(4):254-257.

[9] 程海丹,刘军,吕燕辉,等.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技能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8):3119-3121.

[10] Miyake Y,Tanaka K,Sasaki S,et al.Employment,income,and education and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The Osak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udy[J].J Affect Disorders,2011,130(1):133-137.

[11] 韦新苗,陈凤美,覃远萍.产后访视在围产期促进母婴健康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0):91-92.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181-02

猜你喜欢

产褥期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针对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护理的认知及因素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妊娠及产褥期溃疡性结肠炎管理
产褥期妇女保健新模式研究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措施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褥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