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活意外及急危重症院外急救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2016-07-15程大鹏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运城04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程大鹏 赵 蕾(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我国生活意外及急危重症院外急救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程大鹏 赵 蕾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人民生活意外及急危重症患者院外急救的现状、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方法 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急救的1293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①在患者急救疾病类型统计中发现,意外和急危重症疾病所占比例较其他种类疾病构成比均高。②家庭和社区患者死亡例数占据院外急救死亡总例数的75.38%。③2014年我国院外急救的呼叫处理时间和反应间期均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呼叫不应率明显低于2010年~2013年各年。结论 应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的建设和完善院外急救设施,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健全法规等措施,以及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素质锻炼,提高院外急救的成功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生活意外;急危重症;院外急救;分析及对策

急救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院外急救、EICU、院内急诊三个部分[1]。其中院外急救作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以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医疗机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院外急救具有时空和区域的特点,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患者施以院外急救将会提高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率,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2]。因此,探讨我国生活意外及急危重症院外急救的现状和对策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急救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院外急救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最终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本研究中患者共12936例,均是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外急救的患者,其中男7551例,女5385例,平均年龄(45±3.68)岁(25~75岁)。排除标准:未由我院实施急救者;虽由我院出车急救,但资料记录不全者。

1.2 方法:对本试验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归纳所有患者的院外急救疾病类型、急救反应能力(呼救不应率、呼叫反应间期等)、患者死亡病例数、原因及场所等。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记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则P<0.05。

2 结 果

2.1 不同种类疾病的构成比结果:意外和急危重症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心脏病、意外伤害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较其他种类疾病构成比均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种类疾病的构成比结果

2.2 院外急救过程中院外死亡例数及原因统计结果:家庭及社区死亡例数占据院外急救死亡总例数的75.38%。结果见表2。

2.3 院外急救急救反应能力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院外急救的呼叫处理时间和反应间期明显高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呼叫不应率明显低于2012年和2013年,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3。

表2 院外急救院外死亡例数及原因统计结果

表3 院外急救反应能力统计结果

3 讨 论

院外急救是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其主要原则和目标是救急、稳定病情、加快转运等[3]。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就是及时、有效的抢救,不断强化院外急救的每个环节都将有助于抢救患者生命、财产安全[4]。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院外急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类型、以及急救反应能力等情况,研究结果为:①在患者急救疾病类型统计中发现,意外和急危重症疾病所占比例较高,较其他种类疾病构成比均高。②家庭和社区患者死亡例数占据院外急救死亡总例数的74.90%。③2014年我国院外急救的呼叫处理时间和反应间期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呼叫不应率明显低于2012年和2013年。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院外急救反应能力较以往有所改善和提高;同时在急救疾病类型中仍然是意外和急危重症占据较高比例;家庭、社区患者死亡例数高,可能是因为家庭和社区的医疗和急救设施不完善和简单所致。

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一个趋于老龄化的发展方向,这就增加了我国生活意外事故、急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增加了院外急救的负担和压力,因此:①在老龄化的社会主义阶段,应该呼吁年轻人多关心老人,给予其相当必要是关怀和照顾,时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②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速度和量、以及私家车的增加使得意外事故(交通、施工等)发生率逐年增加,应加强道路等监控,遵守交通规则,履行公民义务。③近几年来我院院前急救,较前几年反应能力明显提高,这与我院制定的相关政策密切相关:规范了院前急救反应流程及院前急救人员的上岗培训;制定院前急救及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等,从而保证了及时挽救和抢救患者生命的效率。同时,我院还将继续优选培训课程和技能、严格要求急救的医护人员等,扩大急救队伍,以弥补院前急救人员的不足。④在家庭中应备有相应的急救箱等急救设备,社区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急救培训工作,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及时,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5]。⑤对于医疗器械、车辆等方面,应保证其质量、数量,并要求其救护车配备较为完善和齐全的急救设备。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地制宜[6-7]。

参考文献

[1] 尹钰,曹小平,何曦.院外急救中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4):252-253.

[2] 周蕊.兰州市城区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 周海龙,于海文,钟沛霖,等.上海市嘉定南翔地区院外急救现状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5): 281-284.

[4] 张明.70875例院外急救病例特点分析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产业成果展示洽谈会学术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4:4.

[5] 吴慧锋,王能军,常媛,等.铜川市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3):138-139.

[6] 岳滨.北京市海淀区院前急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7] 公保才旦.高原地区院外急救现状及对策[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33-35.

注:与2012年和2013年比较,*P<0.05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