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良也要有分寸

2016-07-14余小倩

晚报文萃 2016年5期
关键词:施舍坏事助人

余小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每天都会施舍一个乞丐,刚开始给他10元,乞丐很高兴。后来这个人娶妻,钱就降到了5元,乞丐有点不高兴。再后来这人有了孩子,钱又降到了2元,乞丐更不高兴了,拉着这个人问为什么。“最开始时我单身,可以多给一些,后来我有老婆和孩子了,又要供房子,所以给的就少了。”乞丐一听很生气:“你怎么可以将我的钱拿去养你的老婆和孩子?”

俗话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听起来似乎与真诚待人、全心助人相矛盾,然而,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古人把为善拿捏得极有分寸。因为人心往往复杂微妙,在多次接受恩惠之后,受惠者可能渐渐习以为常,甚至变得理直气壮、得寸进尺,若不能得到满足就会转为怨怒;受惠者还会因为长期处于受施舍的地位而产生心态失衡、羞恼,反过来怨恨、中伤施恩者:甚至有的时候,爱助人的善名还会引起旁人的妒忌。

《世说新语·贤媛》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三国时期的吴国,赵姬在女儿出嫁时叮嘱她:“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女兒不解,问母亲:“好事做不得,那可以做坏事吗?”赵姬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意思是,赵姬并不是禁止女儿为善,而是让她不要一遇事就去帮助别人,这样显得自己很贪求善名,还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仇恨。

因此,与人为善,也要把握好分寸。不是只凭自己的热情去做就好,也要考虑受惠者甚至旁观者的感受,因为真正的善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是让所有的人心生欢喜且心生善意。如果行善反招人怨恨中伤,不要急于埋怨人心不古、世道不公,不妨静下心来反躬自省,是否自己的行善方式不对甚至太过了?要知道,行善和任何事情一样,都是过犹不及。

(仙剑摘自《人生与伴侣》2015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施舍坏事助人
嗟来之食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助人为乐的事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什么是良心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石崇炫富
助人会降低死亡风险
The Cir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