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人为何老得这么快

2016-07-14叶倾城

晚报文萃 2016年5期

叶倾城

我一直喜欢看西方小说,连通俗小说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品出不一样的生活模式。

有一部法国小说叫《莎拉的钥匙》,有同名电影,兴许更出名,说的是一位女记者不畏艰险,探究二战期间法国政府如何把犹太小孩送进集中营的故事。故事自有其微言大义,让我感兴趣的是女记者身份的设置:45岁,有孕在身。丈夫不想要这个孩子,她却坚持要生下来,哪怕代价是失去婚姻。探究即将到终点的时候,她遇到了当年受害者的家属,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连带她即将出世的孩子。让我三观一下子被刷新的是:我之前从未在文学作品中见过这么高龄的女主角,并且状态是“恋爱中”。这个年纪,不都是美人迟暮了吗?在人生舞台上,不应该饰演德高望重的大姐或者睿智的女修道院长吗?当然更可能是永怀情伤的变态中年女,被伤害被遗弃,对年轻貌美的女主角怀着深深嫉恨之情……

另一部让我惊骇的小说是《龙文身的女孩》,也有同名电影,而且是两部。电影是大工业制作,一切有碍观瞻的东西皆被清除得干干净净,而原著的口味重太多了:男主角米克尔是世俗社会里的大英雄,他有一位已婚的情人,而且那位情人婚姻幸福,丈夫完全接受她的外遇,也容忍这位小三的存在。米克尔在岛上遇到45岁的西西里亚,于是产生一段缠绵艳遇。书中多次说到:米克尔一生喜欢比自己年长的女性,随着他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对方的年纪也随之水涨船高。

什么?45岁还值得爱,还可爱?难道不是皮肤松弛、头发斑白、眼睛下面全是遮不掉的蝴蝶斑吗?在以“年轻就是美”的中国读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45岁的中国女人在做什么?

我家对面有一座老年大学,我妈在里面学太极拳。有一天,她拿着招生简章对我说:“你也去报名吧。”我大吃一惊:“我离老还有些年吧?”我妈说:“可以的,40岁以上,好多内退的女士都在学呢。”我拗不过我妈,也是贪图学费便宜,去了一趟,大开眼界:有很多看着很优雅的女士,脸如桃花,装扮得体。当我问及年纪时,她们答:“老了,快50了。”我立时深受刺激。

转了一圈,还是下不了报名的决心:40岁就该修身养性,退到城市生活的边缘,不能去泡吧、旅游、赚钱或者恋爱吗?看看老年大学的课目设置:舞蹈、音乐、宠物护理、养花、围棋、书法……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动,但透着一点仙风道骨、退隐江湖的味道,唯一跟钱沾边的课程是:炒股。我最后一狠心,走了。

这件事让我省觉,让我观察周围的人们。当然在职场第一线厮杀的中年女人多的是,但也有很多四五十岁就慢慢地进入半退休、离休阶段,回家帮子女带小孩去了。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了一个观点,解释了“女性更年期的来由”。书中说道: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没有更年期,会一直保持生育力至死方休,只有人类有一个很明显的女性更年期,丧失生育机能的女性还会活很长时间。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人类的婴儿生来弱小,抚养困难,年轻女性难以独力抚养婴儿长大,需要年长有过生育经验的女性的帮助。而后者如果自己还有生育力,则做不到这么舍己为人。个体牺牲自己,成全大的物种,这个说法我很难认同,但我也承认它有一定道理:因为这就是我看到的、我們身边的现实。

升级为外婆奶奶的女人们,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育儿大任:不能再上班了,赚的钱还不够请月嫂的;不能再过清闲生活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哪里还有这闲情逸致;必须顺应女儿或者媳妇的教育理念,她是丫鬟配钥匙,当家做不得主;如果子女在外地,现在又不流行把孩子送回老家,毫无疑问,她过去:如果丈夫还在上班,那就两地分居,夫妻情谊在这时要服从大局。

当然了,未必完全如此。有些外婆奶奶只出钱不出力;有些够自私,硬是撒手不管;也有些儿女够硬气,自己撑下来。但不管怎么样,长辈替儿女辈带小孩是常态。

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就业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尤其对产育期女性来说更加如此,无论育儿专家如何说:做3年全职母亲,对孩子成长更有利。但什么岗位会空置3年,给你重返的机会?许多女性开始以为是暂别职场,后来却不得不发出“我们回不去了”的悲呼。如果她想力争上进,或者仅仅是想不掉队,她的家人,尤其是母亲,得义不容辞地帮助她。为此,她们得让自己迅速老去,不追求名利双收,不渴慕男欢女爱,自己作为人、作为女人的部分急速缩小到近乎零,唯有此,才能全心全意扮好“大后盾”这一人生角色。而老人,某种意义上,不再是人。

多少明星歌手在访谈中说过:“我怀念我的奶奶,她从小把我带大……”这背后的无限心酸,还年轻的他们,不懂。

(珠珠摘自《风流一代·青春》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