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防塞防博弈之幽探

2016-07-14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茆晓君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世界海运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防左宗棠林则徐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茆晓君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海防塞防博弈之幽探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茆晓君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中国近代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苦难的社会转型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古今中外矛盾错综交织。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平复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边疆危机叠生,尤以东南海疆和西北边塞为甚。解决何者为先,重臣们各抒己见,分歧明显,逐渐形成“片面海防”“片面塞防”和“海塞并重”三种声音。此次辩论转变中国近代国防观念,在近代军事史留下浓重一笔,于当代“边海防一体化”蓝图规划有示范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防;塞防;林则徐;李鸿章;左宗棠

一、历史进程回溯

中国近代,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苦难的社会转型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古今中外矛盾错综交织。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平复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边疆危机叠生,尤以东南海疆和西北边塞为甚。解决何者为先,重臣们各抒己见,分歧明显,逐渐形成“片面海防”“片面塞防”和“海塞并重”三种声音。“片面海防”以李鸿章为代表,持“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之言建议朝廷撤回出塞官兵,严守边界,腾出饷银,移作海防;“片面塞防”以湖南巡抚王文昭为代表,认为“我师退一步,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建议朝廷“全力注重西征”;“海塞并重”前有林则徐后有左宗棠,林则徐有广东“硝烟”和新疆“平乱”之体悟,深知“海塞并重”不可轻废。左宗棠师承林则徐,驳斥李鸿章停撤西塞用兵、饷银挪用海防的观点,认为新疆不收复,蒙古难保,提出“并重”主张,避免专注偏向。清政府权衡利弊,采纳左宗棠建议,任命其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命李鸿章组建北洋和南洋舰队巩固海防。此次辩论转变中国近代国防观念,在近代军事史留下浓重一笔,于当代“边海防一体化”蓝图规划有示范借鉴意义。

二、海防塞防之争

1.林则徐海塞防思想

林则徐对英吉利的“船坚炮利”有清醒观悟,从原先水勇偷袭火攻敌船到创建“有制之师”,主张中华“师夷长技以制夷”,离粤之时向奕山贡献六策,首要即“海疆长久之计”乃筹办“外海水师”。反省从重陆防转变为重海防,击碎中国千年重陆轻海的陋见,提出“有船有炮,水军主之,往来海中追奔逐北,彼所能往者,我亦能往,岸上军尽可十撤其九。以视此时之枝枝节节,防不胜防,远省征兵,徒累无益者,其所得失固已较然,即军储亦彼费而此省。果有大船百只,中小船半之,大小炮千位,水军五千,舵工水手一千,南北洋无不可以径驶者,逆夷以舟为巢穴,有大帮水军追逐于巨浸之中,彼敢舍舟而扰陆路,占之城恒,吾不信也”。坚定认为要保卫陆上城邑,须有水师控制大海,关键在“有大帮水军追逐于巨浸之中”“彼此能往者,我亦能往”“南北洋无不可以径驶者”[1]。“制海权”思想的萌芽林则徐早于洋务派二三十年,这是我国军事思想史的重大突破。

林则徐被贬新疆,却心系国运,了解边疆史地,其对沙俄“威振邻国,开疆拓土”和虎视新疆,对英吉利逼近叶尔羌和戈会哈威胁西藏,分外担忧,格外警惕,寻找边防固达之道。其亲临喀什噶尔,“译询卡外各国夷部地土风俗”,离去之前,摘抄《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城垦田原案摘略》《巴尔楚克等城垦田案略》《哈密厅卷宗》《摘录王公表传·哈密回部总传》《额贝都拉传》等手卷,获赠《卡外与图》,从历史地理中寻找“备边之法”。林则徐深知疆民之苦,坦言“回子至愚极懦,且极可怜。自汉官以至兵丁,使唤之甚于犬马,其贸易放债之汉民,欺骗之、盘剥之,视若豕羊而已。以公道言之,回子无日不应造反。其所以不反者,从前受准噶尔之害更甚于此,归本朝来,即算见了天日”,规劝清廷重视善待。其提出治边方略:其一,要防外夷入侵,必须屯田守边,尤其巴尔楚克,要广为开垦,使之成为边疆重镇;其二,要安定回民,改变民族偏见。压迫剥削,易生“激变”,若为外族利用会造成外族入侵。林则徐从安边富国的大局出发,驳斥回族会因“富强而生反侧”的谬说,主张减轻粮税,招回分田,使贫穷回民得以安定,其塞防思想互为表里因果,屯垦、屯边、固边层层递进。

林则徐海塞并重,有预见,为后续事变证实。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海疆同时危机,东为日本登陆台湾,西为沙俄入侵新疆,兼加英法等国海上巡弋,清廷顾此失彼,而“海塞并重”却在左宗棠和沈葆桢手中开枝散叶,影响深远。

2.李鸿章海防思想

李鸿章对海防问题的看法,集中体现在他的万言《筹议海防折》上,其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国界限”[2]。而“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2]。李鸿章深谙中国政经中心俱在东方,天然海洋屏障拱卫了财富。而鸦片战争不仅震惊国人也震动国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对照“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腹心之大患愈棘”[2]。其深知清廷国库空虚,进言“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2]。他提议在新疆采取守势,静观其变,运用以夷制夷,使英俄相互牵制,以待日后收复国土。如此,清廷就可拨西北军饷用作东南海防,壮大海军,其论“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颓蹶者哉!”[2]李鸿章强调新疆界于俄英印及波斯之间是敏感地带,清廷“饷力、人才实有不逮”,应集力海防,暂缓塞防。针对国内形势开出药方:变革奋起,其呼吁遵循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兴办洋务。对外惧战以求自强发展的和平环境,切不可逞意气孤注一掷,视国事为儿戏,内政不修,则“战守皆不足以恃,而可亦不可久也”[2]。列强凭借海船火炮实为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中国仍“犹欲以成法制之”,如患者不论何种疾病皆以古方治之,肯定不能见效。因此他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2]。其倡导“变”是指军事制度变革,建立新型陆海军;改革旧式科考八股,培养新式科技人才。后人误读李鸿章“卖国”,实乃遗憾之事。

3.左宗棠“海塞并重”思想

对李鸿章暂缓西征、全力海防的观点,左宗棠竭力反对,他在《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3]。左宗棠认为新疆、蒙古和京师连为一体,新疆失守,连锁反应,危机京城。“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安眠之日。”如若“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仅陇右堪虑,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无论乌鲁木齐未复,无撤兵之理,即乌鲁木齐已复,定议划地而守,以征兵作戍兵”“兵既增而饷不能缺。非合东南财赋通融挹注,何以重边镇而严内外之防?是塞防可因时制宜,而兵饷仍难遽言裁减也”。所以,“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塞防则大有所妨”。现西北用兵乏饷,指望沿海各省协济为大宗,“若沿海各省因筹办海防急于自顾,纷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东南无可济之饷,大局何以能支?”[3]左宗棠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认定是进军新疆的好时机。回民叛乱已然平息,新疆分裂势力尚处萌芽,非根深蒂固,英俄皆对新疆虎视眈眈,沙俄已占伊犁,以夷制夷的策略失效。此时,沿海地带海防形势较塞防缓和,列强多忙于欧洲战争和财富争夺,中国趁时出兵新疆,收复失地,如若不然,日趋严重,尾大不掉,愈加棘手。其清醒认识到“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视西陲之成败以为动静。俄人攘我伊犁,必将久假不归。大军出关,艰于转运,深入为难。我军日迟,俄人日进,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其于海防情势言之甚明,而于边塞情势容有未审。俄人之窃踞伊犁也,乘我兵事纷繁未遑远略,因借口‘代守’,图攫其财力以自肥”[3]。

清廷反复斟酌,决计采用海塞并重的方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速筹进兵,节节扫荡”;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结果不仅新疆顺利平叛,而且水师逐渐壮大,实现双赢。

三、海防塞防再论

(一)海防塞防之争焦点

海防与塞防之争“复奏”期矛盾焦点在于防俄还是防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文祥、直隶总督李鸿章、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浙江巡抚杨昌睿、两江总督李宗羲等共同认定日本“阴柔而有远志”,甚于沙俄,沙俄“志在蚕食,不在鲸吞”,日本却是“志在鲸吞,不在蚕食”。而醇亲王奕环、盛京将军都兴阿、漕运总督署山东巡抚文彬、江苏巡抚吴元炳、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俱认为“各国之患,四股之病,患远而轻,俄人之患,心腹之疾,患近而重”,沙俄是最大敌手,当务之急是“严备俄夷”。

海防与塞防之争“廷议”期矛盾焦点在于传统与现实交锋。清廷两派传统派和洋务派争论如何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以大理寺少卿王家壁、通政使于凌辰为代表的传统派,寄希望“天朝上国”文物制度抗衡西方工业文明,以“天朝礼治文化”应对西方强权政治,指责李鸿章“以夷变夏”,是“卖国”相。以李鸿章、沈葆桢为代表的洋务派直面惨淡,认识差距,主张“舍变法用人”不足以自强,舍洋务不足以御侮。传统与现实之争,是海防与塞防争论的深化,是对政权顶层设计的新思维和新主张。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从“复奏”到“廷议”,经历从空间到时间的移换,经历从表象到实质的转化。清廷选择海塞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既保证台湾安全,又维护新疆稳定,坚持传统又关照现实,典型的理想主义抉择。

(二)海防塞防之争初探

海防与塞防之争,反映清廷已成“亲贤夹相辅助,主国三公,事权无不下移”的行政体制,军国军政大事集思广益,广泛咨询,由疆臣复奏,海防之议参与者涉及淮系、楚系、守旧派、清流派等不同利益集团,南北洋通商大臣、沿海沿江各将军督抚等十几位,均为重镇、重职、重权要员。晚清边疆危机是海权和陆权地缘政治争夺结果,从休昔底德到亚里士多德都从海军强弱中看到国家兴衰。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系统的“海权论”,指出海权即是利用和控制海洋视为世界历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海上军事力量和和平商贸航行,前者是海权基础,后者是海权目的,二者相辅相成。海权是国家获得世界霸权的基本途径,是国家竞争、敌对和战争暴力的纪录,控制世界必须控制海权。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系统的“陆权论”,倡导联系地理、历史与政治的新地理学,指出“谁统治东欧,谁便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心脏地带指欧亚大陆的中心和北部,大约900万平方英里的范围,包括东欧和中亚一带。心脏地带没有可通往海洋的水路,是一块连成一体的陆地,除了一些亚北极区的森林,适合陆地力量的机动。世界岛指亚欧大陆,是世界政治的地理枢纽地区。海权论和陆权论是西方地缘政治学中最基本的两个理论流派,他们各自强调单一地缘因素的重要性。不论海权论与陆权论是否客观地解释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形态,至少它们都在主观上影响了国家的对外行为。海权论和陆权论都强调强对抗,国家间把海权与陆权的争夺和战争看作世界政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主线。

(三)海防塞防之争再论

中华民族是大陆性的民族,民族的发展是由西到东,却从未进一步向海洋作大规模或有计划开拓。明代以前中国外患集中在东西北,海疆除小股骚扰外较为太平。清廷晚期被西欧海权和沙俄陆权攻击得毫无还手之力,产生“千古未有之巨变”,过去的故事现在依旧演绎。

1.塞防威胁

传统中国塞防是西北边防。1874年,左宗棠竭力反对牺牲“塞防”保全“海防”,那时“塞防”主要是新疆,现今又多西藏。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重要,既是中国石油蕴量较大之地,又是中亚方向陆路进口油气之主道。作为历来是民族迁移交融和多民族杂居以及多种宗教广泛传播的地区,新疆从不是一块太平之地,历史上没完没了的分离、分立和分化重复上演,隐患丛生。西藏,一块天然屏障,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清魏源曰“卫藏安,而西北之境安”。1888年和1904年,英国两次出兵西藏,皆因后勤供应难以为继而放弃,但从未放弃“藏独”文章。二战后,英美等国扶持西藏分裂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将“藏独”国际化。

2.海防威胁

近现代中国国防威胁海上居多,迫使中国由背对海洋转为面向海洋。中国之败,非兵员疲船体破,而是观念、技术和体制的全面落后。新海权意识在甲午阵痛与危机下萌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年海域现今依旧澎湃,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海峡,连接西太平洋,链接八个国家,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和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中国领海和管辖海域为300多万平方公里,因沿海一些邻国先后单方面宣布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因划界分歧产生的争议海域已达120多万平方公里。黄海和东海海域,有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与朝、日、韩有争议,有184.3万平方公里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等国有争议,许多管辖海域被分割、侵占,一些岛礁被占领,海洋资源被掠夺,传统渔场面积减少,主权受到损害。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在东海包括台湾、钓鱼岛一带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蕴藏,在南海诸岛海域也有储量丰富的海底油气田。南海油气储量高达200亿吨,天然气资源达25亿立方米。东海,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就高达1 095亿桶,相当于曾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的原油储藏量。而今,中国对陆地的利用将至尽头,对海洋的利用才刚刚开始。

中国疆土之大,邻国之多,面临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海防塞防之争,曾经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需要的是力量,依靠的是团结,凭借的是果敢。历史又一次考量中华民族的智慧意志,国富民强的当下中国必定会给世界一个磅礴大气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杨国桢.林则徐书简[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82.

[2]李鸿章.筹议海防折[M]//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3]左宗棠.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M]//左宗棠全集:第六册.湖南:岳麓书社,1987.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6.012

作者简介:茆晓君(1979—),男,博士后,中校,副教授,E-mail:freemanmxj@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海防左宗棠林则徐
《林则徐》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林则徐禁烟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中法海防三·六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