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方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6-07-14郑丽玲臧向博
郑丽玲 臧向博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北京102202)
活血化瘀方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郑丽玲臧向博△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北京102202)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脑卒中上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中选择90例进行研究,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自拟活血化瘀方。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其CRP、TG、Fib水平以及N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0.95%,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CRP、TG、Fib水平以及N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TG、Fib水平及NDS评分均有所下降,barthel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水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主题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活血化瘀方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血瘀证型[1],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获得比常规西医治疗更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将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CT、MRI等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实施,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分布在42~68岁之间;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41~72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对比上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参照《脑卒中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2]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采用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阿司匹林首次剂量为300mg/d,随后减为100mg/d,同时给予其他常规西医治疗。
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患者应用自拟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生黄芪30g,川牛膝15g,地龙、赤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陈皮、桂枝、茯苓各10g,细辛3g,炙甘草9g,临床用药随症状增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取汁300mL,分3次温服。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评估,疗效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NDS评分减少大于90%以上者为痊愈;NDS评分减少在45%~90%之间为显效;NDS评分减少在15%~45%之间为有效,NDS评分低于15%者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在治疗前后晨间,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TG)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评价。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对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等级资料均采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对比上,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在CRP、TG以及Fib比较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在NDS及barthel指数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评分均有所下降,barthel评分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治疗组患者的ND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RP、TG及Fib水平变化分析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分)
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脑局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4],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软化或坏死,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上属于“中风”、“卒中”等证候的范畴[5]。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为内伤积损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痰瘀滞结,经络阻滞[6]。在临床诊治上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血、舒经活络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其脑梗死范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7],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观察,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其病情进行评估。
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疗法一般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保护脑神经等治疗。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单一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往往会伴随药效抵抗的情况出现,因而需要配合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据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在与阿司匹林联合协同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释放,有效减少对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机体脂质的合成,改善脂质代谢,此外还能够显著增加纤溶蛋白的溶解活性,以患者患者的血管痉挛,对于扩充脑动脉容量、改善缺血组织供血、拮抗P-选择素诱导的白细胞黏附、降低体内血清CRP含量[8]都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通过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重用生黄芪、赤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药,诸药配伍,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扶正,通经活络。而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方中的赤芍总苷,当归多糖,红花黄色素,黄芪总黄酮,丹参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等一系列有效成分对于改善脑部微循环和细胞代谢、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都具有积极作用。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活血化瘀方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80.95%)。治疗后,加用活血化瘀方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以及TG、Fib水平也均显著低于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此外,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也存在较大差异,加用活血化瘀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单一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对于进一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明,杜宝新,黄燕,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刍议[J].中医杂志,2015,56(5):444-445,448.
[2]潘明罗,邵大荣,刘燕红,等.缺血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883-886.
[3]王世彬,程丽平,李冲,等.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NFD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4):390-392.
[4]吴建明,王玮,付伟,等.舒肝解郁胶囊对实验性缺血脑卒中的防治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6,31(1):45-47.
[5]王凯华,黄龙坚,黄建民,等.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TOAST 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145-148.
[6]刘钊,钟菊迎,高尔宁,等. 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226-229.
[7]张宝霞,张金生,杜梅梅,等. 活血化瘀药调控干细胞旁分泌效应修复损伤脑组织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01):288-292.
[8]徐陶,方蘅雯,甘辞海.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3):221-223.
(收稿2016-01-25;修回2016-02-28)
通讯作者:△陕西省蓝田县中医医院(蓝田710500)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