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定价后,市场怎么办?

2016-07-14尚强民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托市玉米价格流通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市场定价后,市场怎么办?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对于玉米政策的调整,文件指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玉米由市场定价,就是玉米价格由供求决定,能够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能够发挥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积极作用。在玉米供给偏紧的状况下,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市场价格被托高,有利于促进玉米生产,促进国内玉米市场平衡。在国内玉米消费出现重大变化之后,仍然托升玉米价格,继续刺激生产,只能导致失衡加剧,特别是在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谷物增加的背景下。为化解国内严重的玉米供求失衡矛盾,现在要根据已经确立的玉米市场定价原则,减弱政策因素对价格的干扰,让市场在玉米生产与流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40年前,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观察结果: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中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价格决定着供给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需求数量的多少。如果不让价格根据供求状况变化而变化,限制“看不见的手”协调市场的能力,便会加剧失衡,降低效率,减少社会整体福利。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就是让市场去组织玉米生产与流通,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共同促进市场的平衡。

笔者一直在思考:市场定价之后,市场怎么办?国内粮食市场在收购环节存在着“失灵”的现象,执行托市收购政策,本意是在年度供给大于需求时,通过有限度的国家收购,促进供给与需求水平相一致。结果托市收购的数量总是远远大于真实供大于求的数量,甚至在总量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下,托市收购活动也需要展开,如果不开展托市收购,市场便失去方向,经营者就会迷茫。

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后,这种现象会消失吗?玉米市场定价之后,将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生产者利益会得到保护,这对于稳定国内玉米供给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是,国内粮食市场发育不充分的问题,在玉米市场定价之后,也需要给予充分的注意。没有市场,何来定价?

笔者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询问过许多粮食企业的负责人:企业的性质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有购销企业、贸易企业、流通蓄水池等等。其实,绝大多数粮食企业应该定位为粮食物流服务提供商,因为他们是利用仓储等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粮食企业。现实中太多的粮食企业却在从事着“投机”的活动,比如在新粮上市时收购,赌未来价格上涨,压宝存上几个月后可以提价销售。粮食价格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怎么可能一定上涨呢?太多的粮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或是因自身能力不足,或是因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的措施,比如利用期货市场套保等,而只是采用传统的“以销定购”的办法,将市场价格变化的风险转移给客户,这种办法过于初级,效率太低。

国内市场得不到充分的发育,在玉米由市场定价后,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比如经营者在国家不再主导收购之后,如何确定经营策略并规避市场风险。回顾国内市场,常常出现这一年全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赚钱或都亏损的情况,人们通常将其解释为行情不错或不好。市场有起有落,价格有高有低,供求有好有坏,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得以生存并获得发展,是经营者的追求。面对市场风险,企业只是简单地通过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来硬扛,无法保证稳定的运行。因此,从经营主体的发育角度讲,这次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原则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也还包括流通体系的重构与发展。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粮食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次改革是否成功。只有当经营者积极开展市场收购时,收购环节不再出现“失灵”状况,改革才算是真正得以推进。

市场流通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构成,商流包括粮食价值的发现和转移,物流包括运输和仓储,信息流包括收集、整理和发布。在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加大发展力度。要大力促进现货和期货市场发展,为经营者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政府作为服务者,要根据市场流通的需要,提供单个经营者无法获得的信息,建立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帮助生产者和企业了解市场基本情况,进而作出合理的价格决定。

玉米由市场定价,本意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由供求决定价格。为此,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市场机制的建立。一定要减少对市场的干扰,要将价格由调控确定转为由市场形成。在市场失灵时,政府伸出有形之手进行调控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适度,一定要时刻清楚地认识到,市场才是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从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想开来,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市场化改革方向正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当前粮食领域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讲不是简单的供求失衡,而是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高度融合之后如何重构流通新格局。当国内粮食价格历史性地高于国际市场之后,全球粮食市场长期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转变成了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巨大的供给压力。中国农业人口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人口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粮油生产不仅承担着为国人提供生存所需食品的重任,也是到目前为止众多农业人口实现就业的必然选择。很多人对于当前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正如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所说,中国的农业包括粮食到了危急关头,“要解决我们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了。耗不下去了” 。若缺乏历史性的责任担当,不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更会导致粮食安全出现严重问题。

猜你喜欢

托市玉米价格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玉米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
数说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