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干部应“四慎”

2016-07-14赵前宁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守纪律细微处青年干部

文/赵前宁



青年干部应“四慎”

文/赵前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崇德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仅仅围绕一个“慎”字,古人就总结提炼了很多提升道德境界的方法,如慎独、慎微、慎初、慎染、慎行、慎欲、慎友等。青年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应吸纳古人的智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尤其要做到“四慎”,即慎初、慎微、慎独、慎染。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慎”的题中应有之义

《说文解字》中说:“慎,谨也。”《尔雅》里说:“慎,诚也。”《国语》里说:“慎,德之守也。”从“慎”字构成看,左边是“竖心”,右边是“真”。“慎”字指向一个人真诚真实的内心,它要求人们抛开私心杂念,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待人待事。

古人说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更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守纪律、讲规矩是对青年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青年干部对党忠诚度的衡量尺度。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继承者、发展者,是今后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靠力量,应率先对党的纪律和规矩抱着“慎”的态度,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慎”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一种道德修为,更是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坚守。只有在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范围内谨言慎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青年干部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

慎初: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慎初也称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之心,一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必须坚决“急刹车”,避免误入歧途。《尚书》中说:“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左传》中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礼记》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这些都告诫我们:行事伊始必须谨小慎微,毫不怠慢,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窘迫,才不会出差错。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轿夫起初爱惜自己的新鞋子,是“慎初”的思维方式在约束他,可一旦新鞋子沾染一点泥污,第一道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他就无所顾忌、随意乱踩了。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慎初的重要。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座谈的时候,教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穿衣服如果扣错扣子,还可按次序从头再来,但纪律、规矩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青年干部的人生航向就会发生偏差,必将遗患无穷。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从一开始就应严格要求自己,扣好人生和事业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做到慎初。

慎微:守纪律讲规矩没有小事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微就是要重视小事,乐小善,避小恶,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小处,要慎重对待,否则积少成多、积小成大,量变就会引起质变。《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韩非子》中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刘备对其子刘禅的遗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至理名言提醒我们,既要抓大事,也要重小事,既要谋大局,也要虑细节。看贪腐分子的忏悔录,我们发现很多腐败分子并非一开始便是腐化堕落之人,他们为官从政之初也都踌躇满志、热血满腔,大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远大理想抱负。但在面对金钱、美色、人情时,他们的立场逐渐松懈,意志趋向薄弱,胆子一点点变大,心一点点变黑,进而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违法乱纪的不归路。

青年干部刚刚接触工作,注重大是大非没问题,却容易忽略小事小节。《尚书》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就是告诫我们,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青年干部应时刻牢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铸品德。小事小节中也能体现党性、彰显人格。守纪律、讲规矩没有小事。对于遵纪守规,青年干部要从细微处做起;对于违规违纪,青年干部要从细微处防范。

慎独:守纪律讲规矩必须无死角无盲点

“慎独”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为,要求我们在独处无他人注意时的行为也要小心谨慎。《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资治通鉴》记载,东汉官员杨震路过昌邑县,此前他曾举荐过的王密正在此做县令。王密夜里拿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并说:“夜间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满面羞愧地走了。杨震的高风亮节就充分体现了慎独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青年干部的人生和事业刚刚起步,更要努力做到慎独。守纪律、讲规矩必须无死角、无盲点。无论自己权力大小、地位高低,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和地方,越应该强化党性觉悟,绷紧纪律规矩的弦。此外,青年干部不能仅仅是被动地守纪律讲规矩,而且要把守纪律、讲规矩从一种外在约束内化升华为自己的主动追求,不断提升慎独的境界。

慎染: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最好的防腐剂

慎染,强调的是要坚守道德操守,时刻警醒不要受不良环境污染。《墨子》中墨子看到染丝而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荀子》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脩,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通过丝被染色、白沙变黑、兰槐变味等形象比喻,古人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论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就是教导我们,接近好人可以使自己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自己变坏,所以必须谨慎对待人际关系。2013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习总书记对政商、官商关系的谆谆告诫,就体现出了慎染的道理。

社会环境犹如大染缸,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并存,青年干部相对阅历浅、经验少,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必须增强政治定力,拒腐防变。党的纪律规矩就是最好的防腐剂。青年干部慎染,一方面应遵规守纪,杜绝沾染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另一方面也应求真向善,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练成抵制不良诱惑的金刚不坏身,用守纪律、讲规矩的高尚品行,铸就抵御歪风邪气的铜墙铁壁。

沧海横流安足虑,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正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青年干部有梦想、负责任、敢担当,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党纪党规既是对青年干部的规范约束,也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愿青年干部们都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猜你喜欢

守纪律细微处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学好“三门课”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在讲忠诚守纪律保廉洁中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
守纪律的小鸡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