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化背景下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2016-07-14
主粮化背景下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矿物质。国家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这给山东马铃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分析,推动山东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一、山东省马铃薯产业现状
近年来,马铃薯种植效益比较突出,栽培面积稳定增长。山东是典型的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地区,每年可以春秋两季种植。据初步统计,常年播种面积17.3万多公顷,约占全国的3%;总产700多万吨,约占全国的7%;单产水平每667平方米2600千克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创造了667平方米产6853.19千克的全国高产纪录。
山东省马铃薯产业主要特点:一是优势产区稳步发展。形成了滕州、胶州、肥城等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滕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3万多公顷。二是以鲜食品种生产为主。主栽的鲁引1号、荷兰15号、早大白等都是鲜食品种,占总面积的90%以上;大西洋、夏波蒂等加工品种只有零星种植,规模很小。三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马铃薯生产85%以上采用了脱毒种薯,早春拱棚覆盖栽培面积约占30%,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迅速。四是外地市场份额大。近70%的产品销往省外或出口,主要供应全国4~7月和10~12月的市场,也是国际尤其是东南亚马铃薯市场的主要供应源。
二、山东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但是在推进以加工为主的主粮化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㈠气候条件不适宜加工品种生产。山东自然气候有别于云南、内蒙古等省份。山东马铃薯生育期一般在90~100天,以早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更适宜鲜食品种生长,不利于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的加工型品种生产。
㈡专用品种比较匮乏。山东马铃薯消费主要以菜用为主,而主粮化要求具有适宜加工特性和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山东这方面品种资源匮乏,种植面积小。
㈢产后加工严重滞后。目前,尽管山东已有企业围绕马铃薯主粮化开展研发、加工和生产,如滕州荷香缘食品有限公司开始直接利用鲜食马铃薯加工面条、煎饼等。但是还没有大型加工龙头企业,仅有的几家规模都较小,多以薯片等简易加工为主,产后加工利用严重不足。
㈣现有加工设备不适宜。目前,国内的主食生产设备主要是根据小麦粉等原料的加工特性设计制造,并不完全适应马铃薯的加工特性,不能直接用于生产马铃薯主食产品。
㈤对以马铃薯为主粮的消费还不习惯。山东马铃薯大众消费以菜用或蒸食为主。用马铃薯加工的馒头、面条等,与小麦粉加工的传统产品有一定差异,消费者需要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三、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山东省马铃薯产业特色鲜明,应抓住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机遇,采取得力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
㈠制订发展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科学制订全省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主线,搞好优势区域布局,加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实行马铃薯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标准化生产。
㈡兼顾发展鲜食和加工品种。根据全省各地自然禀赋,在发展鲜食马铃薯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加工品种生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和附加值,促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
㈢开展加工工艺、配方和设备的研发。重点开发直接利用鲜食马铃薯加工馒头、面条的工艺,研发马铃薯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制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配套加工机械等。
㈣搞好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研究制订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在主产区分别建立高产示范方和样板田,加强技术培训,搞好示范推广,充分挖掘高产潜力。加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科学用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㈤加快专用品种的引进和选育。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研究解决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培育、脱毒、快繁等问题。建立马铃薯种质资源库,研发高产高淀粉新品种、全粉专用品种、油炸食品专用品种。
㈥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对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全面落实脱毒种薯财政补贴政策,设立马铃薯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专项,把马铃薯相关机械、设备等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对从事马铃薯生产、加工、贮藏的企业在税收、融资方面提供优惠。
(高中强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