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的机理分析
——基于政府干预视角
2016-07-14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梁 文
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的机理分析
——基于政府干预视角
湖南科技大学 梁 文
本文深入分析了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原因,从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低效率,政府产业转移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寻租与腐败,以及政府对产业转移认识的局限性四个政府干预视角,探究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的内在制度机理,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产业转移 空间失配性 政府干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才对有关区际产业转移等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产业梯度尤其是产业的技术梯度、推拉力、竞争优势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作用的基础上,学界先后提出了梯度转移与反梯度转移、网络型产业转移以及价值链产业转移等模式。而对于产业转移的效应方面,国内学者认为其具有两面性:正面效应主要在于产业转移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溢出以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负面效应主要在于产业转移容易导致产能的盲目扩张从而导致需求剧烈波动、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等方面。此外,国内学者们认为,随着我国产业转移的不断发展,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会逐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从中央到地方,区域产业转移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引导区域产业转移。金融危机以来,为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大力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也希望在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梯度合理化。此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而产业的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产业的转移与成长和地域产业承载系统密切相关,当产业的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相适配时,对产业成长以及地域承载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就无法促进彼此的协调发展,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失配性,对解决当前我国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的机理分析
目前我国产业现状而言,产业仍然没有达到自发转移的临界点,大多数的产业转移仍然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李娅、伏润民,2010)[1]。在转入地的选择中,一方面,待转入产业需要同时考虑要素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间的相互作用,产业由于政府等有形之手的强制作用而转移到某一区际,便有可能丧失原来的产业间合作契约,从而影响产业的经济空间拓展能力(刘友金,2012)[2]。政府政策主导下产业转移在缺乏“引力”与“推力”的作用将难以健康持续进行,在具有劳动力和资金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便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1 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低效率
政府干预产业转移可以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如同政府对资金、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调控来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各国或地区在限定时间下的资源禀赋是一定的,当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干预的力度超过这一资源禀赋结构所能够承受的程度时,产业转移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将会导致效率的降低。此外,即使政府干预的强度没有超过资源禀赋结构的承受界限,由于政府以下的行为特性也将会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第一,政府作为经济社会的理性经济人,其追求的目标依旧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制定的政策措施在某一层面上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提高自己的效益,而与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利益有所冲突。在该政策体系的调控下,效果必然不会十分显著,该情况下的产业转移带来的结果将是经济效率的缺失。第二,依据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的假设,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 人,偏好对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具有很大的影响。政府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政治偏好,在政治偏好和经济效率的选择中,当政府的政治偏好优于经济效率时,政府促使产业转移的动机将不会是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政绩的最大化,更多时候政绩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不等同,这亦会导致效率的缺失。
1.2 政府产业转移政策的不确定性
由于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政府在干预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结果并不总是确定的,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相关政策的时滞效应。每项政策在运用都有其一定的范围,在磨合期和该范围内政策的运用可能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下,任何政策的适用范围均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导致适时制定的产业转移政策对有效产业转移的作用甚微,这就是产业转移政策的时滞效应。第二,政府理性预期的影响。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之中,由于政府理性预期的作用,制定的产业转移政策不一定符合生产实际,也将会使政策的效用有所缺失。在经济学的经典假设下,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由于其行为的随机性和多样性,该类主体的行为不易被预期,政府和公众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政府的产业转移政策相较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严重降低了政府产业转移政策的有效性。
1.3 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寻租与腐败
区际间的产业转移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转入地与转出地的资源合理利用,更好地实现产业间的技术分工和生产分工,进一步增强专业化程度,因此对转入和转出地的分工和专业化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在区际间转移之后,新转入的产业可以通过与转入地的产业进行生产协作、合理分工,使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待转移的产业会带来技术溢出以及产业关联效应,转入地的产业集群因此可以获得正的外部效应,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增强转入地的产业专业化程度。由此可知,在产业专业化分工下,区际间产业转移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政府的寻租行为和腐败行径极易在产业资源的优化过程中产生。寻租行为是一种非生产经营性的活动,其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资源的稀缺和地区垄断产生的。
地方政府的政治特权如价格管制、行政审批制度、特许经营权等是有关产业进行寻租的最直接原因。同时,这些特权也是政府获取寻租权力最为主要的途径。政府的寻租行为截断了原本依靠市场自我调节机制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路径,资源无法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造成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会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使社会福利进一步损失。
1.4 政府对产业转移认识的局限性
区际间转移的实质是产业跨区域进行资产重组,也是一个再投资的过程,产业可以借此拓展生产流水线,利用各地区的技术溢出来进行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一方面,产业转移可以带来转入地产业的集群效应,在带来外部经济性的同时,优化生产路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带来的拥挤效应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有利于降低产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但是,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说,人们在生产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性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能得到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级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这便使得政府不能在预期的结果下制定产业转移政策,更无法预期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何种问题,因此,在有限信息下,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干预便极有可能是缺乏效率的。此外,政府收入的约束也会造成政府执政能力的有限性,虽然政府能够提高税收税率来降低成本,而该提高财政收入政策的实施仍然有可能提高潜在产业的转移成本而使产业转移的目标无法实现,更会带来地区社会生产效率的缺失,进一步限制地区的经济发展。
2 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区际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原因,从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低效率,政府产业转移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寻租与腐败,以及政府对产业转移认识的局限性四个政府干预视角,探究产业转移空间失配性的内在制度机理。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和政府部门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在体制上改革政府官员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第二,在政策上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第三,为区际产业转移提供合理的制度环境。
[1] 杨国才,储平平.区际产业转移对农民工利益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2] 李伟庆,金星.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
[3] 马子红,胡洪斌.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探究[J].生产力研究,2009(13).
[4] 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08).
[5] 许德友.当前中国区际产业转移及其特征——基于三个维度的分析[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5(03).
[6] 张国政,陈维煌,朱文萍.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南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9).
[7] 刘友金.梯度陷阱、升级阻滞与承载产业转移模式创新[J].经济学动态,2012(11).
[8]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10).
[9] 李娅,伏润民.为什么东部产业不向西部转移: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解释[J].世界经济.
[10] 马子红,朱绍辉,蒋璇.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升级:一个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01).
[11] 王德利,方创琳.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0(08).
[12] 高伟,聂锐.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0).
[13] 阮建青,张晓波,卫龙宝.危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0(02).
[14] 汪阳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回顾与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09(02).
F207
:A
:2096-0298(2016)03(c)-177-03
梁文(199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