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文献综述①
2016-07-14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娇娇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陈 丽 李娇娇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文献综述①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陈 丽 李娇娇
本文旨在对国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点分析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直接金融、间接金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金融机制方面的政策建议。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直接金融 间接金融
1 引言
从Schumpeter(1911)以来有一大批文献都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因为金融部门提供的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资本和资源配置到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以此减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交易费用所带来的损失。后来Goldsmith(1969)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同年,Goldsmith在其《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对金融发展理论做了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这一著作夯实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学者指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方向。
与此相反,另一批在Robinson(1952)著名的论断“哪里有企业领导,金融紧随其后”之后的文献资料则认为,良好增长的经济才能促进金融市场提供资金,进而支持经济的良好增长前景,例如Lucas(1988)和以Levine(1997)为首的部分发展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在这些例子中,经济增长在前,金融发展在后。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1 理论研究
在Schumpeter等人的思想基础之上,Gurley(1955)和Shaw(1955)独辟蹊径,以分析金融部门的作用为切入点,讨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思想开辟了金融结构比较研究的先河。1973年,Mckinnon(1973)和Shaw突破性地将发展中国家纳入研究范围。Mckinnon的金融抑制论,揭示出发展中国家由于进行利率管制而长期存在金融抑制和通货膨胀现象。而Shaw的金融深化论,则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中介机制关系角度出发,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些早期的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后人开始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
由于前人的研究并未揭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后,学界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金融功能论的研究引人注目。
Levin(1997)对金融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提出,金融系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在搜集信息和监督方面也有特定的优势。同时,他试图解释金融系统的这些功能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他指出,在现实中的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会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甚至会造成市场无法出清。金融部门的存在巧妙地化解了资金盈余方和资金匮乏者之间无法联通的弊端,搭建资金融通的桥梁,以中介内部的信息优势来判别项目优劣。经过这种润滑作用,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交易风险,特别是通过对于创新项目的资金融通的支持促进经济增长。Merton和Bodie(1998)的相关研究得到了与Levin(1997)相似的结果,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其中,点睛之笔是提出了金融的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的功能进一步细化使其理论性与系统性更加突出。由此可见,金融功能论的立足点在于金融部门凭借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举足轻重,发展金融意味着创造更好的环境、制度和条件使金融部门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在一个经济体中,金融功能的充分外溢在很大程度上能使经济增长更加顺畅。
另有一部分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金融内生理论,阐释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另一种可能的路径。金融交易的双方之所以存在交易成本,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还包括可能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因素的制约,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经济会自身生发出一种力量去改善金融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平衡,这种内在促进机制改变了经济中原有的投资、储蓄、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因素的比例和效用,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理论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分析。Patrick(1966)曾就此建立了一个研究框架,他将金融发展分为“需求跟随型”和“供给引导型”两种。前者指实物部门发展在前,金融发展在后。一国的经济随着实体产业的发展,市场由小到大,消费者挑剔程度不断提高,同质化产品比例下降,生产和交易的风险、成本不断提高,金融中介部门便充当起减少市场摩擦的润滑剂,日益繁荣。显然,这种形式的金融发展是被动的。后者是指金融发展的速度不仅超越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反哺于经济发展,带动经济腾飞。具体来说,在传统部门中僵化了的资源经过金融系统的作用,在新兴的朝阳产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得经济增长的马达再次加速运转。此外,Patrick(1966)还解释道,金融发展的类型可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而转变,发展初期时在政府的引导下,金融发展先于经济增长,这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中尤为明显,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需求跟随型金融发展更符合规律。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表现出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模式。这一观点也被后来的学者广泛借鉴。
2.2 实证研究
1969年,Goldsmith创造性地提出金融结构的量化指标,采集35个国家1860年~196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Levin(1997)针对Goldsmith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范围小,采用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系统等不足,利用80个国家1960年~198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为了系统地控制影响增长的因素,他设计了四个指标:一是深度指标,用以衡量金融中介的规模;二是银行指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规模;三和四是私营企业贷款指标,用以衡量金融中介的金融功能。最终,他得出了与Goldsmith相同的论断。Levin的研究引发了后来大量的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金融系统的认识。Pagano(1993),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Bencivenga(1991)和Smith(1991),Saint-Paul(1992),King和Levin(1993b),De La Fuente(1994)等人也都曾采用建立内生增长模型的方法分析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规模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这就使得我国的金融结构的合理化显得非常重要。合理的金融结构有益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金融通与生产发展相促进。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有了新的发展,梳理这部分文献研究可能会产生有益的启示。
3.1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金融系统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直接融资居多,其中也有例外,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银行市场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对于新兴国家而言,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国内多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国外对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市场导向型的直接融资与银行导向型的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孰大孰小的问题上。一部分学者(Stiglitz,1985;Rajan和Zingales,1988等)认为,市场导向型金融系统更具有优越性,金融市场关于评估周期长、风险高的项目、分散风险的功能使其相对于银行具有更大的优势。而赞成银行导向型更具有优越性的学者Allen&Gale(1995,1997,1999)则认为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收集信息、监督企业等方面比市场更有优势。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Chakraborty and Ray,2006),金融结构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和解决代理人问题,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可以通过对银行的监控得以解决。此外,还有一些学者(Levine,1997,2002;Merton and Bodie,1995)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构的选择应该基于该国的特点,对于新兴国家而言,银行导向型可能更加合理。他们强调,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能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更重要的在于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功能。
3.2 直接金融与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进而可以减少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国外关于融资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在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创新以及经济增长方面,究竟是资本市场更胜一筹还是信贷市场有其特殊优势?
支持直接融资更具有优越性的学者认为,相对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易于获得市场均衡价格的反馈影响(Allen and Gale,1999)。这些重要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投融资双方彼此了解,达成一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与此相反,信贷市场由于缺乏价格信号,即使是一些面临负面回报的项目也可能会获得银行的继续融资(Rajan and Zingales,2001)。因此,正如Beck and Levine(2002)所指出的,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系统可能会抑制有效外部融资资金流向最新、最具创新性的项目。此外,也有学者提出股票市场提供了一套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鼓励投资者将他们的证券投资组合转向那些高风险和高预期回报的项目上(Levine,2005;Bravo-Biosca,2007),这些项目一般也是具有创新性质的项目,就这一点而言,信贷市场对于创新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如资本市场明显。而且,创新的驱动作用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如若创新型企业无法获得足额融资,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还有一些研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例如R.Atje和B.Jovanovic(1993)、Kunt和R.Levine、R.Levine和S.Zervos(1998)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融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
3.3 间接金融与经济增长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相对于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拥有其特殊的优势,使其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更有利于产业的技术革新。Gerschen kron(1962)就指出,完善的银行体系相比金融市场,更能诱导企业进行信息披露,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还款,而且由于银行本身的内部风险控制使得银行在为一些创新型企业融资时具有优势。Stiglitz(1985)认为由于银行信息的封闭性解决了个人投资者对于市场上信息的“搭便车”问题,因而可以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提供长久的服务。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研究将间接融资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联结在一起。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信贷的配给失衡问题使得许多企业无法获得足额融资,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使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融资,而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扮演着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等重要角色,因而,许多学者对间接融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怀疑。Hodgman(1960)、Stiglitz和Weiss(1981)、Williamson(1987)、Jaffee和Stiglitz(2000)等都对信贷配给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否定了关于金融结构的优劣问题争论的意义,认为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促进其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La Portaet al,1998和Levine,1999等),他们认为,无论是直接金融还是间接金融,都有利有弊,一国应更重视法律体系的完善以促进金融系统作用的发挥(Rajan & Zingales,1999)。
4 现实意义与政策启示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原因就在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不适当的金融发展,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甚至诱发金融危机。深入剖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协调好两者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在政策方面,我们应当从以下着手。第一,将重心转向金融发展的内在质量以推动经济更好的增长。金融扩张不能仅体现在总量上,而应将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方面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上。第二,理性发展直接融资以促使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当前我国的融资比例显著不协调,间接融资所占比例远大于直接融资。因此理性地发展直接融资,促使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推进直接金融工具的多元化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积极建立与我国金融制度相配套的整体社会服务体系。在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从社会制度和市场环境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培养有利于我国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健康发展的良好的金融环境和与之配套的法律保障、监督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
[1] Goldsmith,Raymond,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 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贝多广,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3] Mckinnon.Ronald.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4] Ross Levine.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
F830
:A
:2096-0298(2016)03(c)-091-04
2015年度吉林大学创新训练校级项目“‘一带一路’和长吉图先导区建设背景下的长春市金融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201521013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