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2016-07-14吴亚辉
吴亚辉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标准、新要求,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思想
一、关于对“四个全面”的认识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这便是早期领导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基本内容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这便是新时期的小康社会。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只有经济发展了,其他各项才能推进。政治建设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建设是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新时期只有坚持中华本土文化,创新中华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社会建设是条件,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就业难,就医贵问题普遍存在,只有做好社会建设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不管是对贫和富,权高位重还是无权无势,都同等地享受同样的生态环境,雾霾天气便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只有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小康才真正谓之全面小康。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的对外开放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以至于“改革开放”这两个原本不同的词汇便浑然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召,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内容。被称为“改革元年”的2013年,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体会到了什么叫“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由之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改“决定”,两字之差,体现的却是我们党和国家对经济改革认识的深化,对改革发展规律的掌握和遵循。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中与时俱进的遵循,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体现了科学性原则中的客观性和理性。
(三)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管子·七臣七主》中记载“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这便是最早提出法律的作用即“定分止争”。法律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法律的制定和落实。而在我们国家历来都是“人治”大于“法治”,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我国进入全面加强法制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内容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有利于改变我国“人治”大于“法治”的现状,有利于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民心,真正践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四)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作为我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八项规定的纪律约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专门提出了整顿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的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洗礼。在建国后,党处理了天津地委书记和前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很好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当前,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所滋长抬头,使党在群众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而习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宣誓“全面从严治党”,在今后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对于在新形势下改进党的作风、提高党执政能力、发挥党的先进性和先锋队作用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二、充分认识“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战略和挑战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自1840年鴉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在这期间,分别发动了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而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后中国才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期间,伟大的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大量劳动模范的无私付出,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取得了新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随之出现,这不利于早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四个全面”则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加了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坚强的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做出了新的战略布局,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推了一臂之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源于毛,形成于邓,发展于江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要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基于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最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结合当时党建现实情况,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前进方向。而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陆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将来一段时期国家的大政方针做了战略上的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