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案例
2016-07-14周静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静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浅析王君老师的《老王》教学案例
周静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的课文,作品的主题是“爱”,是对弱者的关爱。听了王君老师对《老王》的讲解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问题;教学;文本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王君老师在开讲之前,通过提出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热身”活动,来启发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做到“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这一活动,有利于调动同学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这样的一个热身活动,让我反思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缺乏了“问题意识”,就是处于不断地接收知识,不会主动提出质疑。我想,这种“问题意识”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努力具备的品质。
二、用主题词纵横连贯的教学模式
王君老师所讲授的《老王》这堂课,由于学生们已经按照常规教学把本课学习了一遍,是一堂探究课。因此本节课主要直接由人物分析来解读文本。我觉得王君老师选定的教学切入点是独特的,用“活命”一词巧妙地串起了整堂课,她通过抓住老王活命的状态——“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也用来揭示出杨绛的“活命状态”。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带动了同学们对全篇课文阅读与分析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一)通过讲述的方式,学习生字词
王君老师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通过罗列出来一些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发挥想象,任选三个词说一段故事或者一段话。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也可以真正做到“语用”。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这种对生字词处理的方法。
(二)朗读方法的恰当运用
作为这节课的听者来说,对我感触最大的就是王君老师所采用的朗读法促进了教学的成功。通过转述、角色转化的方式、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想象到老王的“活命”状态,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做到“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在理解文本中朗读。”
(1)鼓励学生进行朗读。
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试着去揣摩文本当中所寄予的情感态度,然后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在对文本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朗读,朗诵的效果自然会比第一遍饱含更多的情感。
(2)通过角色的转化,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王的活命状态。
老王的活命状态是什么状态呢?由于当下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和“老王”所处的时代、生活境遇有天壤之别的差距。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把握老王的境遇,是很难准确地把握老王的内心状态和“活命”状态的。王君老师就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
王君老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扮演老王、冷漠的看客进行对文本内容的转述,来提高同学们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的能力。在学生进行转述朗读时,王老师注重对同学们朗读的指导,重点把握对一个字“唉”字的处理。王君老师反复强调‘唉”这个感叹词,不断地示范,让学生感受老王当时无奈、酸楚的处境。面对作者的留白环节,王老师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王老师扮演杨绛,学生扮演老王进行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老王,体会老王孤苦无依的酸楚的处境。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要比老师在那说老王的状态有多么可怜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3)通过配乐朗读引起同学们们情感上的共鸣。
在朗读老王遭遇的部分段落时,王君老师选择了背景音乐,让同学们集体配乐朗读,也让同学个人进行朗读。我作为一个课堂之外的人,听到配乐朗读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更何况是对于处在课堂上的同学们,配乐朗读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接近尾声时,王老师又让同学们配乐朗读王老师自己写的诗,以此来作为解读作品之后的读后感,启发同学们的思考。作为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我来说,在看过王君老师的《老王》之后,才明白了朱晓民老师让我们练习配乐朗读的意义所在了。
(三)文本细读的方法
在上一部分分析老王的“活命”状态时,王君老师主要是采用了指导朗读和对话的的方法让学生对老王的“活命状态”有一定的把握与理解。而在课堂的后半部分,从作者和老王的关系来分析“老王去世了,究竟杨绛的心该安还是不安呢?”王老师通过提问学生,指导学生用“咬文嚼字、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的那些事,进行课堂探究。而探究法的运用也体现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背景材料的合理穿插
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从文中找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依据,课堂充满了活力,回答的学生越来越多,观点也表述得有理有据。紧接着对“我也不懂,也没多问”,“为什么没多问”进行探究,当学生在此处思考有了偏差以及和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之后,王君老师适时向同学们展现了杨绛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的深刻,进而可以理解体会到杨绛也是“活命”的生活状态,对老王心“不安”也不是对老王不够关心,而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君老师把杨绛的背景材料放在作者内心感到不安这一部分,可以帮助同学们对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课文之前就会把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都罗列出来。在课程改之后,写作背景往往都会穿插在讲课的具体内容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恰当引出背景,这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灵活地把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综合以上几点,观看了王君老师对《老王》这篇课文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王君老师的课堂上的青春与活力。通过了解王君老师“青春语文”的教育理念后,我认识到自己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能够做到把语文课讲得有语文味,怎么把语文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能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怎么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些都是我之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我也期望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1]李明哲.倾听文本细读的声响——细读《老王》,语文教学通讯,2015.
周静(1993-),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人,职务: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