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巴金小说《家》沙博理译本中人物称谓的翻译

2016-07-14史海超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4期
关键词:翻译

史海超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试论巴金小说《家》沙博理译本中人物称谓的翻译

史海超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摘要:《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为一部描述封建家庭与进步青年间种种冲突对抗的小说,涉及到中国人物间的称谓是必然的,而这些人物称谓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家庭观念、人际文化模式,很能反映出特定文化的质感。本文试分析沙博理对原文中人物称谓的处理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家》;人物称谓;翻译;原因

沙博理是一位具有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译者,其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具有自己的翻译观念,在翻译巴金小说《家》中的人物称谓时,沙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一、异化——体现中国封建家庭体系

首先,“大小姐”译作“The Eldest Young Miss”,“大哥”译为“Big Brother”,“二少爷”译为“Second Young Master”,这几个封建家庭中下人对主人的称呼都用来异化的策略,力图向西方展现一幅截然不同的中国封建家庭的制度图景。

二、归化——突出相似的家庭亲情

小说中有较多亲戚间的对话,虽然中西方家庭观念有所不同,但是沙博理与中国妻子的结合使其感受到家人间的感情是不分国界的,所以对于亲属之间亲密的相互称呼,沙博理则更多的使用归化的方法进行翻译,比如“‘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中“三弟”译为Juehui,这一例是觉民在对自己的弟弟觉慧很亲密地说话,所以西方文化中同辈间直呼名字恰好能体现这种亲密。同理“李嫂”“Sister Li”、“琴妹”“琴姐”“Sister Qin”、“梅表姐”“Cousin Mei”、“陈姨太”“Mistress Chen”、“五爸”被译为“Uncle Keding”也属于偏归化的处理。但是,同样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处理会冲淡中国家庭文化中血亲和姻亲之间的区别。

三、音译——适当体现汉语语言特色

其次,对于一些具有音韵特点且容易被英语母语者接受的称谓,沙博理也采用了音译的策略,如“爷爷”处理为“ye-ye”并加脚注“grand father”,“琴带笑地说,‘妈,我不去了......’”中“妈”被译为“Ma”,这些处理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语言色彩。

结语

沙博理在处理亲属称谓时,对于体现中国封建家庭体系的人物称谓采取异化策略,侧重体现亲属间亲密关系的称谓多用归化。

参考文献:

[1]巴金《家》第三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巴金著沙博理译《家》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