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政策保障体系
2016-07-14王文民穆棱市国土资源局
王文民穆棱市国土资源局
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政策保障体系
王文民
穆棱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以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运行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基础,本文将从我市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规划设计不全面、产权和利益的分配支付不完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公众参与度不够、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土地管理产业化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特征;政策保障体系
“谁管理,谁利用”、“谁投资,谁设计”的问题,是土地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过政企不分状况的具体体现,因此政府的土地管理项目过于肤浅,注重表面形式,基层政府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而不是为了将土地利用的效益提高到最大化,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与最初的目标相差甚远。
一、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其实从根源上看这个问题,与人为元素的关系不大,现阶段实行的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才是问题的根源。打破原有的土地管理体制,是创建土地管理全程产业化机制的首要因素,要建设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行体系应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相符合,土地管理项目科学管理也因此有了制度上的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土地整理项目的时候使用这样的驶入,我们就能够更加规范、有秩序的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运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协调,做到运行有序,能够提高土地整理体系的效率,企业、社团、个人以及外资也会因此而有了投资的激情,能够广泛第吸收资金、管理、技术,土地整理事业也会持续发展。
2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作为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程,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支持中,将土地资源变成可以持续利用的资源就是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市场化的投资、运行、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来了,土地管理全程产业化由此有了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即高校的资源配置体系、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体系、先进的技术支持,优化和整理之后的土地资源能够让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正因如此为了能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要对土地整理项目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其更好的发展,在致敬、技术和管理上给予坚实的保障。
3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典范性
粗放是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地块小且分散,农业用地质量不好,利用效率不高是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可利用地块儿的数量增加,土地质量的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都是土地全程产业化的优势,这样能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土地资源经营。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是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将土地资源中蕴含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体现出来。在区域内达到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是整个地区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土地的社会效益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资源也可以得到持续利用。
4区域农业发展的引导性
有着具有规模化、市场化、高效化、高科技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示范区,能够对周边的地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便于促进周围地区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这样的“基地+农户”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利于土地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改善了农村使用土地的方式,该区域农业发展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也有了提高,产业结构得到升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是这个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国家一级趋于产业政策的帮助下,我国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推动,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发展在科学化政策的协调支持规范引导下更加顺利。
1创建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
作为土地整理参与企业以及各个集体组织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利益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行为是土地整理产业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在实行的土地管理体制是带有一些传统的计划经济特点的宏观管理体系,以往的管理模式有着很多中间环节,存在部门将职务分割的情况,交易成本偏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整理变得礼仪部门化,土地整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具有不可再生性、巨大经济效益性、稀缺性、国有化就我国现阶段的土地现状,土地整理市场化和竞争机制引入后,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的土地整理的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机制,在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管理时要从准备阶段、规划阶段、报批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入手,管理方法要严格,对于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监督,然后进行验收。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的土地整理活动形成不同的评级体系,如水利建设标准、地块的方整程度、突然要素含量标准等,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
3构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们进行土地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活、生产、生态的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所以我们进行土地整理的时候要从全局出发,树立整体、系统的观念,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外部内部各种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都需要我们去考虑,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也是科学的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和基础。
将评价对象设定为区域生态系统是土地整理工作前期规划的设计阶段的重要部分,将评价内容设定为具有特点的生态系统因素,秉承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典型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的原则,将这些作为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记录不同类型的土地限制因素和适合的因素,将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记录,态景观的规划设计的依据就是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和资料,他们同时也是土地整理的一部分。这种做法保证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发展,生态景观建设的步伐也因此加快。生态环境的评价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不仅仅是针对土地开发之前的评价,也是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之后的评价,其中也包括了对土地利用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