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2016-07-14孙静云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
孙静云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孙静云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学
课堂教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语言的艺术传递信息,帮助学生智力的不断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兼顾准确、生动和情感等因素,不断追求语言美化,让学生的心田受到春雨般的滋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初中是学生爱模仿、易叛逆的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这一规律。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来表现自身魅力,营造和谐课堂,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究其根本,就是巧妙利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上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感染力和效果。
一、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
(一)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应该从初中生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增进师生关系的目的。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艺术。由此可见,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便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语言是提高语文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复杂的语文知识学习时,难懂的内容很可能打消学生学习的劲头,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枯燥一些,那课堂的氛围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就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上老师除了通过身体进行教学还有通过语言进行教学,语言的教学必须具有准确性。”这是叶圣陶曾经对语言准确性的强调。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正确、简洁,还要保证一个“准”字。大量的实施证明,教学语言不准确,会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严重者甚至会引导学生走向歧途,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微雕技术”的兴趣出发,介绍核舟记超凡的技艺,使学生有了学习课文内容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有没有人曾经告诉过你,一根细小的头发丝就可以将《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雕刻在内,听过之后是否惊讶呢?其实啊,这就是我国的微雕技术,你一定会觉得很惊奇吧?见过微雕技术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称其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与微雕技术有关的《核舟记》。”这样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准确地告诉学生有关微雕技术的信息,还能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氛围。
(二)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语言艺术当中,生动的语言最能够让学生明白道理。语文教学可以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帮助课堂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因而生动的语言贯穿始终。
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生动决定了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教师的语言一方面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调,另一方面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因而,唯有生动的语言能够营造生动的课堂。
比如,在初学《社戏》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出发,向学生介绍文章背后的事儿。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依据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少年生活娓娓道来。20年来,“我”一共看了3次戏,这些经历都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在浙江绍兴农村看的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社戏》便是节选看社戏部分。作为一个孩童时代的趣事,作者怀念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随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用生动的语言将“我”在老家的情感表达出来,特别是“我”与小伙伴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比如偷豆、剥豆、煮豆等情节。这样,鲁迅把事写得生动有趣,教师把“迅哥儿”和农村少年的美好友情表达得生动有趣,二者融为一体,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是实现课堂共鸣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博得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师表达的含义形成理解深刻,就应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也就是注重语言情感。一方面,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在瞬间吸引学生,给构建课堂和谐氛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将教师自己带入设置的情境中,俗话说:要想感动别人,就先要感动自己。教师融入情境,学生自然而然也在情境中学习、感知、成长,从而对课文知识形成深刻的体会。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在课堂上泛滥,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目标,控制好情感的力度,切忌过多的情感投入给学生以误导。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时,按照传统的常规教学,便是“朗读--标注--翻译--体会”这样方式,学生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只是会翻译,会考试,却不能够深入到课文中,也无法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因此,教师应该在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之后,提取出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利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将学生带回到范仲淹的那个时代,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背景、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但是富有艺术的教学语言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这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更多的课前投入与课后思考,在实践中积极创造具有艺术性的初中语文课堂。
[1]何俊辉.师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
[2]卢紫兰.妙用“金钥匙”,巧开高效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讨[J].语文学刊,2014,16
[3]金跃燕.魅力教学,激活课堂——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新课程导学,2013,25
[4]张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