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7-14刘歆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工作

刘歆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歆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的就业环境,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足以很好的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稳定就业。本文通过对其职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分析,以存在问题的深度剖析为研究导向,积极探索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新举措,通过健全职业指导工作的管理系统、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措施,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系统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指导。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为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高校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为高校大学生及与高校有招聘及实习等相关事宜的企业。要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校、用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共同进行工作的研究和实施推动[2]。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本文以文献调研及工作实践为基础,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整体的服务水平满意度一般。高校通过课程教学、职业指导类比赛活动、举办职业指导类讲座和实践指导等多种方式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相关和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服务,但是由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实施,导致某些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象受众面窄,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学生受益的覆盖面有限,且高年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更高。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受工作水平和辐射面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1.课程的教学设计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职业指导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大班教学,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机分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性。课程教学老师有少数职业指导中心老师和大多数辅导员担任,由课程开设负责部门随机给任课老师分配班级,没有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2.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缺乏职业规划的实际能力

高校一般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由于课程的设置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强,对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关注度和参与性不高。

3.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不到位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对个别化职业指导的软硬件配备较差,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室及网络信息平台,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少,且多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和数据统计,无暇兼顾个别化的职业指导,整个学校具有职业指导资格证的人员比率非常低,无法满足学生对个别化职业指导的需求。可见,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实践中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探究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是旨在唤起其自主和主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略前性原则指导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促进无问题学生的健康发展,协助有问题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争取健康发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效果的改进。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高校应该认真研究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指导工作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组织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指导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是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是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学生),把以人为本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3]。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要从教学管理体系还要从实践教学平台、职业指导服务和个别化指导等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以提前入手的策略,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4],讲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要把职业指导工作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2.完善高校职业指导的服务体系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一个至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系统工作,需要有一个至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从职业指导工作在学校层面的认识和定位、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课程设置和指导服务实践体系的设计等方面的完整体系开展全员化的职业指导。高校全员化职业指导有五级工作网络:一级为学校领导、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老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5]。

职业指导教学负责部门与教务部门协同设计,通过专家组论证会和学生满意度和期望的进一步调研,修订教学课时和教学开展形式;合理设置教学班成员和教学班规模,进一步开发全员化的师资力量,包括职业指导专任教师在内的所有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的教育[6]。

3.利用网络,完善职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平台

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平台,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校利用网络,搭建了完善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职业指导服务工作需要结合工作特色,进一步建设符合职业指导工作特点的信息发布和共享的平台。

4.提高个别化职业指导的服务水平

增加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案例督导和观摩学习,提升职业指导工作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职业指导工作。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主要是职业指导课程专职授课人员、班主任、辅导员和少量的专业任课老师,具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这一群体中的比例较低,拥有高级职业指导资格和经验的师资更是匮乏。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别化职业指导需求,高校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鼓励工作相关的老师参加职业指导方面的系统化学习和培训,在提升教师水平的同时要减少教师的流动性是保证师资水平提升的根本。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通过个别化职业指导的案例督导和反复观摩学习,甚至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案例督导和示范,提升职业指导工作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软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自高校扩招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自上而下的开展实践及研究工作。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着学校定位不准确、师资水平和数量不足、学生的自我需求不明确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问题层出不清。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实际出发,研究出适合于本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策略,建议构建由教务处、职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工作中心等部门组成的校内职业指导管理体系,并落实全程指导、多部门协作、学生职业探索等配套机制,多途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校要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职业探索提供平台,并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加强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突出课程模块化、内容区别化、评价过程化等特点,使职业指导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M].2009年,P68.

[2]窦雅琴.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教视点,2015(10).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M].2009年,P4.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M].2009年,P83.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论[M].2009年,P88.

[6]徐丽娟.STC理念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策略的变革[D].湖南农业大学,2013:P13.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工作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不工作,爽飞了?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五花八门的职业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