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非均衡理论在田径业余训练中的应用

2016-07-14洪华忠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

洪华忠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少体校,浙江 湖州 313300)



简论非均衡理论在田径业余训练中的应用

洪华忠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少体校,浙江 湖州 313300)

摘 要:田径业余训练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按照非均衡补偿理论对田径专项中学生的技战术能力进行“扬长补短”,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中学生的技、战术能力,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着重发展优势因素,提高竞技能力,以达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的。

关键词:非均衡;中学田径;应用

中学田径业余训练是向高校输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重要渠道,对参加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创造成绩。田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是多元的和多层次的,并且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所以,学生技、战术能力的提高是田径训练的重点。关于如何提高中学田径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目前主要有均衡理论和非均衡理论,根据中学田径运动员的自身特点,通过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非均衡理论灵活运用到中学田径业余训练中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

1 竞技能力的“扬长”说即非均衡理论

1.1非均衡理论的产生

1985年,日本学者根本勇首次将“木桶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木桶模型”,旨在强调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的均衡发展。但是“木桶模型”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运动员特长,即木桶结构中长板的积极作用。随后,在研究大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刘大庆等人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明确提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这一概念,来表述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不均衡性。

1.2非均衡理论的内涵

刘大庆的研究表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而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些相对薄弱的素质或能力为另外一种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所补偿或代偿的现象即为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非均衡补偿理论。所以,非均衡补偿理论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得到广泛运用,中学田径业余训练在运用非均衡理论提高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扬长”方面。正如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所说:“每个人都是在某个领域比较欠缺,但在另一个领域很有天赋。”

1.3非均衡理论运用成功的例子

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刚出道时,110m栏的后程冲刺能力不好,教练一开始和我们大多数教练一样,让他多练120m、130m、150m跑,加强他的后程冲刺能力,但效果不好,刘翔练得也很郁闷,后来孙海平教练采用“非均衡理论”进行训练,他看到刘翔的冲刺不好,但他的弹跳很好,用各种跳跃练习使刘翔的弹跳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他的110m栏的后程也奇迹般地提高了,我们总能看到他起跑后就越跑越快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飞人刘翔。我们以往只知道运用均衡理论:运动员哪些动作差就改哪,哪些方面差就补哪。结果每天起早摸黑教得很辛苦,运动员的成绩进步却总是差强人意。运用非均衡理论,我们在训练中就可以“扬长补短”,通过扩大学生的优势因素来弥补弱势因素,从而提高专项成绩。真可谓给我们的训练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有优势因素,也有弱势因素,如何使优势因素更加扩大是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2 非均衡理论在中学田径业余训练中的实践

2.1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田径运动队的学生大多在小学就参加了体育训练,而青少年时期是基本功训练的最好时期,但由于教育的现状,许多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缺乏和场地器材的缺乏,导致许多优秀的运动苗子在技术基础和技术环节上的训练不够扎实。到了中学阶段,许多运动员运动成绩还不错,但许多不良动作早就定型,有的后蹬不充分,有的摆臂不到位,有的腿抬不起来等等。而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在新学期开始就对新队员的各种不正确的动作进行纠正,后蹬不充分的多练后蹬跑,摆臂不到位的多练摆臂,跑步外八字步的多练直线跑……结果可想而知,不少学生3年后毕业了也没改过来,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到头来成绩也没进步多少。有些早已定型的技术动作是很难改的,有些动作花时间改过来了,但运动员专项训练时成绩却差了,原因是什么?他把注意力放在改动作上,得不偿失。而且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学生学习、训练、比赛、升学的任务很重,并没有太多时间花在练基本功上。

2.2运用非均衡理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实例

运用非均衡理论思考,去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优势因素,然后去发展和扩大这个因素,让优势因素来弥补弱势因素,从而提高竞技能力。笔者对本校的400m、800m专项的3名高二运动员(2男1女)进行了测试和分析,1名400m专项男运动员速度快但耐力差,每次练耐力他总是很畏难,运动量总上不去,成绩当然也不尽如人意,曾一度想要放弃训练。笔者针对他的情况,没有强硬地要求他练耐力,而是制订了1周短距离快速跑3次,80m~120m的变速跑、重复跑、冲刺跑等,这是他喜欢练的,他练得很起劲。另一名800m专项的男运动员步子大,但频率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习惯性地要求他练步频,而是制定了加强后蹬跑和跳跃练习,再加大步幅的放松跑练习。1名400m专项的女运动员摆臂动作差但步幅较大,笔者没有刻意地去改她的摆臂动作,在训练中适当提醒,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大腿部力量和加大步幅上,采用栏架提拉腿、栏架跳深、大步幅跑等训练办法。仅仅过了不到1年时间,3名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在次年的市县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纷纷摘金夺银,2011年7月,在宁波市举办的浙江省阳光田径运动会上,3人同时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其中1名运动员在2个项目上都达到了国家二级水平,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3 兼顾平衡理论,防止非平衡理论无敌论

运用非均衡理论,根据运动员个体特征的不同,通过扩大优势因素,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但并不是说在训练中只要“扬长”就行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能力的实现是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的结果,技、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同样也是各构成因素协调工作的结果。完整技术动作训练是由基本功训练过渡而来的,基础技术动作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如果连完整的技术动作都完成了,又何谈非均衡理论。所以,在中学田径业余训练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运动员优势因素的扩大,通过“扬长避短”完成中学田径训练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忽略运动员的弱势因素,有影响完整技术动作完成的完全错误的动作或习惯,该改就得坚决地改;有些不到位的身体素质该提高的就应坚决多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训练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结 论

在中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实践中,应根据优势因素,技、战术能力所占的地位进行相应的优势因素“扬长”的提高。应防止纯粹地提倡运用非均衡理论,忽视影响完整技术动作完成的弱势因素。

4.2建 议

非均衡理论应贯穿于中学田径业余训练教学和训练的始终,以提高中学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高校输送优秀的田径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育强,黄玉珍,胡科.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体育非均衡发展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

[2] 刘大庆.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非衡补偿理论[J]. 体育学刊,2000,20(1):43-46.

[3] 蒋慧,曾祥峰.均衡发展和非均衡结构理论在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队竞技训练中的运用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 (2):239-241.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1.

投稿日期:2016-01-02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23-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11

作者简介:洪华忠(1970 ~),初级教练。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