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研究

2016-07-13刘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6期

刘晶

[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使得作为跨国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提的外币报表折算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分析,探讨我国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外币报表折算;现行汇率法;时态法;现实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4日

引言

198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52号提出了现行汇率法。1972年美国会计学家伦纳德·洛伦森于《会计研究文集》提出了时态法。197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会发表公告要求在第8号准则当中使用时态法。从那时起,全球的会计事务所在对外币财务报表时,将时态法作为重要的应用。发展出单一时态法、单一现行汇率法、综合采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三种方法。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和侧重,加上各国的国情、经济发展、企业文化等会计环境不同,导致各国在折算方法的采用上也存在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断发展。国家颁布了相关的会计准则以适应现实的需要。目前,已经先后二次印发了外币折算的征求意见稿。在1995年7月印发的针对外币报表折算的会计准则之《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提及“功能货币”的相关准则,在外币报表中只是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法和折算差额处理方法。将“境外企业”划分为采用时态法结算的“报告企业经营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类型和采用现行汇率法的“境外实体”类型,共两种。在2006年2月15日,再次发布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同时使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外币折算》会计准则。在2007年推出的新会计准则中,统一规定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使用项目中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的方法。所有者权益中的项目,除去“未分配利润”,使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使用的汇率折算方法为交易发生当天的即期汇率,或者与交易日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方式。

在学术界,常勋(2006)在仔细研究货币理论的基础上,于《财务会计四大难题》提出了子母公司货币和子公司货币的概念,其认为在两种不同的概念情况下,分别对应使用时态法、现行汇率法。邓小姝(2003)对照研究FASB和IASB的方式后,于《新经济下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现实选择》中提出,应根据母子关系的不同和功能货币的差异,有区别的使用时态法折现方式和现行汇率法折现方式。吴革和张越(1996),基于中国的与国际现实的差异,认为我国外币的折算方法应以合并报表编制为依据,在《论述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中提出,对于国外子公司的母公司货币折算以采用时态法最佳。喻立勇和喻立忠(1998)以我国当前跨国企业的实际为基础,在对时态法在会计计量中的概念认真研究后,于《论述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中提出,我国目前应当采用时态折现法。杨洁云(2002)仔细研究了同时使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时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经营的国外子公司在报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于《西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述评》中提到,以历史成本计量代替现行成本计量的模式。

外币报表折算是跨国公司会计实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今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本文针对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来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对四种折算方法的分析,探讨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含义及意义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含义。外币报表折算是从事国际经营活动的公司,使用其记账本位币重新表述会计报表中按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要定期将其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企业集团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在国外的子公司通常是使用所在国本地货币编制会计报表,其编报货币与母公司的编报货币不同,因而在合并报表之前,先要将以外币表示的子公司会计报表的折算作为从事国际经营的公司在会计处理上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外币报表折算不同于外币兑换,后者是以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它会发生实际货币的等值交换;而前者并不涉及不同货币的实际兑换,只是将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表述从一种货币单位转化为另一种货币单位。所以应当指出,从理论上讲,外币报表折算不影响报表中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外币报表的折算是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不涉及按照一定的会计原则重新计算原来的会计资料的问题。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意义。进行外币报表折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满足编制合并报表的需要。跨国公司通过控制股权的方式达到合并经营的目的,从而使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形成特殊的经济关系。一方面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是独立的法律实体或会计主体;另一方面它们又共同结合成为一个经济实体,因此需要编制跨国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整个公司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母公司与其国外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是用不同的货币表述的,因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不能把母、子公司不同种类的货币数量在一起相加,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货币单位,才能把母、子公司的经营成果汇总起来。这就意味着必须将国外子公司按某种外币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按另一种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由于编制合并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需要,所以合并报表通常是以母公司报表所用货币来表述。

2、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对于各种信息使用者来说,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另一类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于前者,企业有义务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并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会计工作;而对于后者,随着企业在国际间投资、融资业务的不断扩大,会计信息在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企业为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就必须向各国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当企业需要在国外发行股票、债券时,就要将以本国货币编制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按某种外国货币表述的会计报表,以便于国外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投资决策,从而达到企业国际融资的目的。

3、满足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考核与评价的需要。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往往是母公司经济活动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母公司为了统一管理和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必须考核、评价国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且这些子公司通常是以所在国货币作为其功能货币,因此要比较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就需要将以不同外币表述的会计报表进行折算。

二、四种会计报表折算方法比较分析

(一)四种会计报表折算方法

1、现行汇率法。早在1967年一些英国的跨国公司便采用现时汇率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了,现时汇率法假定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要遭受现行汇率变动的影响,故对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均可按编表日的现时汇率予以折算。

现时汇率法的一个优点是在合并报表中保持了国外子公司单独报表所反映的原有财务状况和财务比例关系,便于对子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而且其简单明了和易于操作。同样,现时汇率法从其提出便遭到不少会计界人士的批评。首先,这种方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下,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其次,现时汇率法试图把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按当地的模式来计量,因而在概念上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目的相违背;最后,在现时汇率法下,对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也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使得折算后的结果既不是现行重置成本,也不是现行市价,因而缺乏经济意义。

2、流动性和非流动性项目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世纪30年代曾推荐使用流动性和非流动性项目法,采用这一折算方法,应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按其流动与非流动性质分别选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

人们对于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的缺陷认识比较深刻,认为对流动性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折算,对非流动性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对存货与现金、应收账款一并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意味着存货与现金、应收账款项目一并承受汇率风险,但这没有反映存货的实际情况。这种方法是一种逐步被淘汰的方法,目前只有少数国家仍采用此方法。

3、货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是美国学者赫普华斯于1956年在改进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采用这一方法,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别采用不同汇率折算。由于货币性项目会直接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这种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协调一致的。所以说,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如果设置于国外的子公司独立性很强,很少使用母公司货币进行收付,将由于汇率变动导致的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就会降低利润分配表的真实性。因此,上述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的应用也逐渐地被淘汰了。

4、时态法。时态法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洛伦森于1972年提出,并在1975年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采用。时态法认为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是将以外币表述的财务报表换成另一种货币单位重新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应改变其计量单位,而不应改变其计量属性。故为了保持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基础,需要对各资产、负债项目分别按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折算。

时态法的优点是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目的相吻合。但是,尽管时态法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它同样遭到了人们的非议。非议之一就是该方法会改变子公司原有的财务比率;另一个主要非议是时态法的采用可能会给跨国公司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浮动汇率体制下,采用时态法会使跨国公司的报告损益比单纯从事国内经营活动的公司显得更加多变,从而会影响跨国公司上市股票的价格。因此,只要现行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不发生改变,时态法的这种“不良”经济后果就可能给其理论上的完美性蒙上一层阴影。

(二)国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由于世界各国的外币报表折算企业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外币报表折算企业也应该使用不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一个跨国公司的报表可能合并了若干母子公司的报表,而且可能是一些公司使用现时汇率法折算,另一些却使用时态法折算,这不仅使得跨国公司报表本身就难以理解,更使得不同跨国公司的报表失去了可比性。为了保持其可比性,对各国外币报表中的所有项目应该使用统一的汇率,因此以现时汇率法为基础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应该成为国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必然选择。

国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发展进程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自从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相继颁布有关外币折算的基本法规,这些法规都规定在多数情况下采用现时汇率法,而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用时态法。现时汇率法不仅在实务中能够被接受,在理论依据上也是强有力的。因此,以现时汇率法为基础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必将成为国际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下,外币报表折算标准的制定,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从目前我国跨国集团中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情况看,对其外币报表采用现时汇率法进行折算是不尽合理的,笔者认为选择时态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才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出现的时间不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很难与美、英等国相比。而且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经营单位,大多数没有跨越本身的行业,其经营资金大都有赖于母公司的筹措和提供,一旦汇率有所变动,就会直接影响母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现金流量。因此,这类国外子公司从经营特征上看应选用时态法。

其次,从现时汇率法与时态法的特点看,现行汇率法是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乘上一个常数,所以现行汇率法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比例关系。但是现时汇率法假设所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由于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基本上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这种假设很少成立。

最后,随着现时成本计量模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所有按现时成本计量的项目,都要按现时汇率折算,时态法也就与现时汇率法合而为一了。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些非货币性资产制定了新的准则,期末计价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方法,市价是接近现行成本的价值,因此随着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时态法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