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诗·药 (三)
2016-07-13吕鹏
吕鹏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唐·成彦雄《杜鹃花》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是著名的观赏花木。在我国中部和中南部多山的省份,每到春天,被称作映山红的红杜鹃漫山遍野盛开,把大地装点得艳如红霞。杜鹃鸟,俗称布谷,春夏季节,杜鹃鸟彻夜不停啼鸣,因为杜鹃鸟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鸟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便把杜鹃花的鲜红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成彦雄的这首诗讲述的就是“杜鹃啼血”的传说。
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
——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杜鹃花因其花枝优美,花色艳丽,在我国民间有“花中西施”的美誉,常常被人们制为花木盆景。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把其实也很美丽的芙蓉(鞭蓉是古人对芙蓉的另称)、芍药贬为嫫母(民间传说中的丑女),就是为了反衬杜鹃花的“花中西施”地位。
杜鹃花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等医学古籍中均有记载。它的花、叶、根都可入药,味酸性平,能活血、止血、祛风湿。如月经不调可用杜鹃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支气管扩张出血可用杜鹃花10克、仙鹤草30克、白芨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风湿性关节炎可用杜鹃花10克、防己10克、苍术15克、苡仁10克水煎服。而把它的花和叶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疽肿疔疮。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崔护在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形容少女娇好的容颜时,是否已知道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有桃花“令人好颜色”的记载,现在已无从得知。但他将桃花的艳丽与女人的美貌相互映衬,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科学现象——桃花是女人之花,桃花有很好的美颜作用。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桃花的美容价值,据宋代本草学著作《国经本草》记载:采新鲜桃花,浸酒,每日喝一些,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桃花之所以能够美颜,主要是源于它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达到美白祛斑的功效。
利用桃花美颜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涂于脸部,轻轻按摩片刻;也可将阴干的桃花粉末用蜂蜜调匀涂敷脸部,然后洗净。桃花中的营养物质可滋润皮肤,改变面部细胞的活力,从而达到面色光洁、皮肤润泽、富有弹性的美颜效果。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宋· 陆游《山茶花》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清· 刘灏《山茶》
山茶花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色浓绿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山茶花的花色红、白、黄、紫、墨色均有,十分鲜艳,尤以“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宝珠山茶最为有名。山茶花花期较长,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特点,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陆游和刘灏在他们吟咏山茶花的诗中,以优美的词句赞美了山茶花在冬季“凌寒”怒放和花期较其他花“耐久”的特性。
山茶花的药用价值始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名医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山茶花微辛、甘寒、凉血。”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 植物名实图考》中也说山茶花可“治血症。” 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敛止血剂,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用,主治咳血、鼻出血、肠胃出血、子宫出血以及烧伤、烫伤、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用山茶花焙干研末或用鲜山茶叶,开水冲泡,当茶饮,可治大便出血。另用山茶花根15~20克,水煎,调黄酒服用,并以适量鲜山茶花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