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应用注意事项
2016-07-13张力文
张力文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610213)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与应用注意事项
张力文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610213)
解热镇痛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具有镇痛、解热的作用,还具有显著的抗风湿与抗炎效果,解热镇痛药物品种繁多,分类复杂,各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若使用不当常可发生意外的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主要就解热镇痛药分类与应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热镇痛药;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解热镇痛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常见的一类药物,但是此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能私自服用和长时间应用此类药物,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会影响机体的脏器功能,导致人体出现脏器损伤。
1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种类很多,主治功能各不相同,人们只有熟记各类解热镇痛药的功能特点,才能实现对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1.1 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是临床上使用较早的解热镇痛药,至今还在广泛应用的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药物。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功效外,还能加快体内尿酸的排泄,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正常剂量或小剂量服用时副作用很少,只有在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副作用较多,患有消化性溃疡或有出血病史的患者要慎用此类药物,以免引起胃肠道出血。
1.2 乙酰苯胺类
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当前临床上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之一,是乙酰苯胺或非那西汀的代谢产物,解热作用与乙酰水杨酸类似,镇痛作用较弱,对消化道刺激性小,不会引起消化道的出血。扑热息痛与乙酰水杨酸结合生成化合物贝诺酯,是新的抗风湿药,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热和消炎作用,比乙酰水杨酸副作用少。
1.3 吡唑酮类
吡唑酮类代表性药物是保泰松,抗炎作用强,对于由于炎性引起的疼痛疗效非常好,解热镇痛作用较弱,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大,会导致机体出现肝炎、黄疸、血小板减少,临床中很少使用。安乃近也是常用的吡唑酮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强、吸收快、显效快的特点。长时间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应严格注意用量。
1.4 苯酰酸衍生物
双氯芬酸又称双氯灭痛,是新的强效消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药效比吲哚美辛高两倍以上,比乙酰水杨酸要强20~50倍,而且副作用少,有着服用剂量小、吸收快、代谢快的优势。
1.5 吲哚类有机酸
吲哚类有机酸是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很强的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关节炎的治疗,60年代临床应用以来,因其副作用很大,刺激胃肠道,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抑制造血系统、损害肝脏等较重反应,临床一般应用很少,代表药物为吲哚美辛。
1.6 芳香基丙酸类
芳香基丙酸类药物为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疗效理想,抗炎效果突出。代表性的还有布洛芬,抗凝血效果理想,胃肠道副作用小,对肾功能没有影响。异丙嗪是长效抗炎、镇痛药物,抗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的保泰松、阿司匹林、布洛芬强,而且安全性较高。
1.7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是近年来合成的高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其他炎性疼痛的治疗,而且副作用很小。
2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刺激、肝脏毒性、肾功能的损害和药物过敏等。特别注意:老年人、孕妇、哺乳期的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胃溃疡及有出血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解热镇痛药物。为了降低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1)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老年患者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不能滥用,用药后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药物疗程不能超过五天,用药后不见好转,应去医院详细检查。
(2)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严格掌握解热镇痛药物适用证,对出现牙痛、头痛、肌肉痛、痛经、关节痛及神经痛的患者才能使用。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解热镇痛药应在餐后服用,不能空腹服用。服药期间,不能饮酒,乙醇会加重肝肾的损害,引发药源性肝炎。此外,建议更年期妇女尽量少用解热镇痛药,更年期很容易出现关节痛、头痛、腰痛等表现,如果长时间滥用镇痛药,可能会掩盖已有疾病。
(3)注意复方制剂成分,不能重复用药:购买或服用药物时要看清有无相同的成分,避免重复超量用药,对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能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使用复方制剂。
(4)注意交叉过敏:患者对药物过敏时会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注意再服用其他类的解热镇痛药物时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一定要注意药品的通用名称,避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3 结语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解热镇痛药的需求量很大,解热镇痛药中不少是非处方药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解热镇痛药的用药常识,让社会大众了解该种药物的用量与不良反应,掌握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的有效方法。
[1]宋瑞民.某院儿童解热药致不良反应278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3(38).
[2]李青灵.儿童应慎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
[3]史强.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01).
[4]李战,黄海燕,晁阳,冯晓春.NO偶联双氯芬酸衍生物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实验研究[J].药学进展,2004(11).
R971.1
A
1004-7344(2016)36-0315-01
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