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2016-07-13瞿孜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410004
瞿孜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410004)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瞿孜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410004)
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中,高职院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探索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专业教育学习中取得更多收获。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
本文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的建构研究》结题论文,课题编号2016DJ24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创业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97 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创业教育在国内很多院校普遍展开。2015年,对于关注中国创业教育的人而言是个重要的时间点。一方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迅速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创业成为“显词”。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至教育改革的高度,并将此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直指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随后,众多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相关的课程甚至成立专门的学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与日俱增。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中,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将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的体系,使学生能够从专业教育学习中取得更多收获。
一、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概念的提出
很长时间以来,创业教育一般被独立提出,且往往置于专业教育之外。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甚至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因为很多人认为艺术设计不就是“创新型”专业吗?毕业后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就是想当然的“创业者”吗?很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也较多的被设置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学生的就业多提供一条路径,并没有将创业教育提升至应有的地位。
“共生”最早由生物学家提出,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彼此互利生存的种间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学里,共生关系是一种缺此失彼的关系。1950年代后期,共生思想慢慢从生物学延伸到管理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其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核心的一点是对“缺此失彼”关系的扬弃,将“融合”纳入其中,也就是将“协作和合作”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从这个普遍性的角度审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必须融合协调一致发展,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推向优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的专业课时不足与创新创业课程亟需建设的矛盾
现阶段,众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存在着专业课课时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简单地采取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方式无异于“拆了东墙补西墙”。这就需要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着手,在不减少专业课课时的状况下,更多的从创新创业平台、综合型教学团队、第二堂课建设等方面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隐形课时”,从而解决专业课时不足与创新创业课程亟需建设的矛盾。
2.有利于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部分专家认为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非常重要的。与创新能力依赖于启发不同,创业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必须依赖于后天的完整教育和训练,因此,设置相应的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开设相应的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专业教育是培养一个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此。也正是从个意义上,美国考夫曼基金会才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视为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广为提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3.有助于破解“创业迷思”,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提高就业质量
虽然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但不可忽视的一个迷思是“创业很容易”。据统计,中国大学生的创业平均成功率仅有3%,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很多大学生初次创业往往缺乏创业技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盲目跟风上项目,而不是从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着手。因此,构建一个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专业与创业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提高就业质量。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构建的途径。
1.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是构建的基石
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是指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方向,需要从最大程度上确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辅修专业”,但并未从实质上改变专业学习的单一性。所谓交叉培养,就是最大限度的打破专业壁垒,培育“跨界”人才,例如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打破工业时代所确立的专业分类,需要广泛与同一个学校的商业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尤其是优势学科展开合作,从课程互选,工作室互选,毕业设计互选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大开绿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诸如学分互认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跨校选课。专业接触面的扩大,毫无疑问会产生巨大的创新能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迸发出创业的热情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的清华大学“LinkTravel”项目团队就是由土木系和美术学院的同学组成。
2.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是构建的关键环节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部分,也能够直接关涉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其关键环节在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是实现这一点,需要从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着手,一方面,将创新创业课程视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考虑在每学期的期末设置综合性创新实训课程,既可以作为一个学期专业能力的整体考核,又能够充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可以做递进式设置,最终和毕业设计相连;另一方面,专业课程需要注重加入创新创业资源,强调创新精神创业知识的引入,例如,高职院校的人文基础课程可以增加相应创业计划书撰写模块,时事政策可以多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扶植政策进行讲解,法律类基础课程可以切入合同法等对创业直接相关的知识等。
3.共享型专业与课程实训平台是构建的必要准备
高职院校引以为傲的是健全的实训室体系,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为了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需要打破原有的以专业区分的实训体系限制,打造共享型专业与课程实训平台,通过灵活多变的工作室、校内工厂、协同创新中心等塑造新的平台。这里面尤以协同创新中心最为关键,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在于“协同”,因此,塑造一个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共同“协作”进行创新创业的同一空间至关重要。这需要对现有的实训室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扩大协同创新中心的规模并给予弹性的开放时间及灵活的使用制度。
4.专任教师、创业导师、业师的教学团队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培育是构建的主体
教学团队是困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一个大问题,原因在于艺术设计类教师多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缺乏创业能力的培训。因此,构建一支专任教师、创业导师、业师结合的教学团队需要院校和专任教师合力,一方面引入优秀的创业导师和业师,一方面培养专任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前者实现的关键在于学校在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后者在于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的专任教师双创能力培育方法,从制度上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培育,要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此外,受限于传统的招生模式,要实现最大程度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是有困难的,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在一个学校内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培养,也不妨碍不同学校之间同学的自由组合,这需要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一体两面。只有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体系,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才能真正融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1]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2]曾尔雷,黄新敏.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3]卢淑静.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2)
[4]王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融合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瞿孜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历史,创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