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构成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2016-07-13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15500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立体艺术设计人文

张 悦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215500)

设计构成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张悦(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15500)

随着现代科技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设计与人文素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生在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些许人文方面的思想和底蕴,结合设计构成课堂改革试验,呼吁设计基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通过设计作品更好的诠释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设计构成;立体构成;人文素养

一、设计专业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现代科技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能设计出饱含深厚寓意,让广大人群所接受的设计作品,关键在于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教育改革中先后开始重视人文取向,加大人文社会科学在教育中的重量。艺术设计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些许人文方面的思想。

(一)国外设计院校人文素养现状

现如今,在多数欧美国家,他们有着非常发达的经济体质,也有着比较宽松的政治、社会环境,除此之外他们的艺术人才培养也有他的特色。我们来看看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自从美国受到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之后,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中,你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从未如此浓烈的关乎于国家和社会传统、关乎于历史发展、关乎于人类现状、关乎于人类将来的使命和情感。

通过资料比对,我们以欧洲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美国设计院校设计教学体系中的设计构成课程为例,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欧洲设计教学理念比较注重训练设计人才对材料认识和材料加工技术的提升,再看美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理念,我们会发现在欧洲设计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设计人才人文素养、意识情感的训练。这样的提升和改革,会给设计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血液。

(二)中国设计院校人文素养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欧美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了人文素养提升的力度,大多数群体人文素质的缺失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中国国民人文素养提高的必要性。教育部发表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着重指出:“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全国各大艺术教育院校在国家提倡开展提升人文素养口号的旗帜下,也认清了方向,摆正了状态,势必提高中国艺术设计人才的人文素质。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国内外先进经验带来很多启示。

第一,各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都应该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二,在现代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强人文素养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多开设相关的课程。

第三,高等设计院校要以更高的教学质量、设计理念、教学环境对学生加以培养。

二、设计构成课程教学结合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初步试验

(一)试验意图

1.通过课堂试验,使学生能更多的从人文观点出发,让设计构成变得更加有血有肉;2.通过课堂试验,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通过课堂试验,更全面的提高今后的设计教学质量。

(二)构成课程课题试验设计

按照课程内容安排,分别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主题训练:

1.寻找某个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节点,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2.捕捉外界环境与人的心理变化、互动的节点,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3.关注人的情感价值,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三)课堂试验方法

以设计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为例,在具体课题中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人文观点大胆创新。具体实验措施如下:

1.在“平面到立体”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学生心理感受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往来

课堂实施介绍:立体构成是学校是三大基础构成之一,也是三大构成中逻辑规律下最后接触的一门课程,下接各设计类专业课程,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上课教师查阅、搜集了大量书籍以及互联网相关资料,发现对于初涉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从二维到三维的概念理解还是缺少衔接,而且形式单一乏味,其中有关人对空间的心理体验、理解比较欠缺,恰恰相反这方面的感知和理解对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又是极其关键的。空间——在设计艺术中是被运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感知概念,它是由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内容构成的,而在物质条件日渐充裕的今天,我们常常会在人为创造的富足的物理空间里,而忽视自身和他人心理空间的内容。因此,这个课题中决定加强这一部分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训练。

2.在“设定形态空间”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学生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文化

课堂实施介绍:立体构成课程的第二个阶段,旨在训练学生的空间形态感觉,立体构成虽然是一门传统设计课程,但它应该汲取更多的营养和灵感,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我们在进行立体构成的教学时,在讲解分析了基本的知识点以后,应该重点和学生们学习和探究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如何去捕捉、凝练无处不在的设计灵感?应该如何向传统珍藏汲取、如何向历史汲取、人文观点?如何凝练并付诸实际?

3.在“变废为宝”课题中的试验

主题: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

课堂实施分析:

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组成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俗称的“三大构成”。其中立体构成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造型制作技法,比较注重学生对于现代各种材质形态、性能的了解,以及各种材质的加工与运用。课程教师与相关课程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普遍觉得,课堂讲述内容知识点能理解,但是很难找到抓手,面对课题不知从何开始,没有灵感的支架,处于一种比较被动学习的状态。立体构成这门课程,从以往课堂效果来看,它的感觉相对比较理性,过于机械死板,过于偏重于技术、材料、方法。所以,试验老师对这门课的分阶段课题要求进行的修改,在每个课题的侧重内容、思考方法、制作环节上都要求学生结合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寻找、挖掘生活感动,促使学生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获取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与我们的平常生活、工作的关系日益紧密,它对于提高广大人群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设计是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性的解决我们日常问题的一门学科。而设计构成又是艺术设计的根基,所以,我们大力培养设计人才的人文素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人文观点的解析和运用,并凝练成自己设计作品的灵魂。

[1]曹方,乌仔烈炎.《现代主义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方海.《来自古代传说的创意》.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1).

[3]刘元举.《表述空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4]王静.《浪漫建筑:贝幸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1).

[5]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杜时钟.《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7]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立体艺术设计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人文社科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