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发展的共赢之路
2016-07-13狄松菊桂林旅游学院541000
狄松菊 (桂林旅游学院 541000)
探索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发展的共赢之路
狄松菊(桂林旅游学院541000)
教育领域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实践课程的开发工作面临更高挑战。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其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尤其重要,旅游演艺事业在广西虽然已经取得一定业绩但创新发展依然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原因,基于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和旅游演艺共谋发展的可行性探索二者的共赢之路。
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开发;旅游演艺
我国教育部早已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主要内容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课程的开发关系着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最终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高校艺术实践课程更应该注重将艺术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结合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教育融于一体。如今旅游演艺行业的兴起已经不容忽视,但却面临着演艺人员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精神缺乏导致节目更新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发展瓶颈。无论是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开发所需还是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的人才所需都是相关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二者之间是否可以共谋发展也是笔者如今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现状剖析
作为高校艺术表演系所属四个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艺术实践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模式和全方位知识架构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然而传统的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却很容易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旅游演艺产品更是缺乏实证研究。而且,绝大多数的旅游艺术表演与策划专业老师对于旅游演艺都还缺乏更深入的理解研究,对旅游演艺的发展需求和市场运作模式缺乏深入了解也就难以进行艺术创新,最终导致艺术实践课程开发脱离实际需求。究其根本原因如下:
1.思想认识方面不够重视:很多高校的分管领导以及主管部门对于艺术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并未提出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对于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没有召开专门的落实会议积极执行。
2.教师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部分高校对于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课程实践开发研究缺乏积极性调动的有效措施,还有一些高校的艺术实践课程老师因为 “双肩挑”让大量行政工作影响了实践课程开发研究。
3.学生参与配合不够积极:由于很多高校的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力度不够,导致艺术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或者局限于传统方式以及传统渠道,因此大学生对艺术实践课程开发的参与和配合兴趣不高。
(二)旅游演艺事业发展现状剖析
我国的旅游演艺活动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华侨城。此后国内景区就逐渐兴起旅游演艺狂潮,各种旅游演艺产品层出不穷。由于旅游演艺属于新型旅游产品,所以开发设计难以避免盲目追求旅游演艺产品不切实际的大成本投入制作,或者是开发本地演艺产品的过程中忽略 地域差异抄袭成功案例。因此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因地制宜驱动旅游演艺成品创新逐渐备受关注。从全国范围的大环境来看,我国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调动在人才聚集和产业融合方面尤显不足,具体原因如下:
1.缺乏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演艺方面的优秀创意团队招募的条件比较高导致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很难招募到高素质人才。即使一些地区拥有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却一样因为人才聚集的难度无法将人才作用力转变为旅游演艺资源。旅游演艺项目的开发者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如果无法聚集有创意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又如何才能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演艺产品呢?
2.缺少丰富的产业融合模式:旅游演艺产品本来应该是一种涵盖多产业并且彼此融合的新兴产物,然而因为发展历程不长经验匮乏,因此产业融合的模式相对依然不够丰富。目前大多数旅游演艺项目仅仅只是将旅游和演艺简单结合,还没有更深的涉及教育、文化用品等综合性的产业融合模式,而且即使是“旅游+演艺”简单结合的产业融合和人都只是局限于产品诞生初期而已,并没有深入到产品运作和持续创新当中。
二、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和旅游演艺共谋发展的可行性
虽然我国尚在发展之中的旅游演艺可谓鱼龙混杂,然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例如七玄乐府项目通过对少数民族乐器的收录整理研究以其完成的12部交响演奏式民乐深受中外游客好评,同时更是享誉中外音乐专家的高度赞誉。七玄乐府的成功不仅是因为旅游演艺项目的艺术创新和产业融合运作,还因为其强大的人才团队——以桂林旅游学院周泽江教授为首的师生团队支持,更因为该项目不但是广西旅游市场的产物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由此可见,旅游演艺发展的持续生命力不能忽略文化培育,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结合才能赢得游客和市场青睐的同时也形成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的落点。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更多懂民族文化艺术的专业人才,同时旅游演艺事业也需要专业演艺人才队伍的持续支持。如果广西高校学生通过艺术实践课程走入旅游演艺的一线并且深入其中,无论是对于师生还是旅游演艺项目开发者都是合作共赢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学习企业在旅游演艺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策划理念,了解整个流程及现实发展状况,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参与排练、节目宣传和营销,以及形成演出产品后的后期组合、拼装及对外输出。而老师则可以从旅游演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缺乏理论研究这个层面上,将这一理论进行实践梳理,从理论高度来探析和解密旅游演艺的运作模式和营销方式,对旅游演艺发展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让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为推动旅游演艺产品向纵深层次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三、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发展的共赢策略
(一)利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拓展旅游演艺产业链条
广西高校的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可以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新模式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广西旅游市场需求拓宽产业链条的同时也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推广。例如七玄乐府项目不仅包括实景常态演出还同时带动了民族乐器销售、民乐音像制品发售、民族文化演艺节目策划、大型旅游活动策划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的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深度挖掘成功打造出广西民族文化新品牌。但是,利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拓展旅游演艺产业链条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旅游演艺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广部能忽略对民族低于文化特色的突出,这样才能在提升旅游演艺产品文化层次的同时满足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对民族文化内涵加深理解研究的目的。其次是需要重视游客和观众的精神与心理满足,让他们在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通过观赏和参与旅游演艺增强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识了解。最后是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通过旅游演艺事业发展中各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互动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和文化价值以及旅游和经济价值的深入挖掘。
(二)增强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和旅游演艺项目的交流合作
毗邻粤港澳的广西近年来不但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往的重要“接口”同时地处“一路一带”关节点,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让广西通过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完成了各种资源要素整合,更让旅游业成为高铁经济圈合作联通的先行和重点领域。这为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通过旅游演艺项目拓展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容量和广阔发展空间。以七玄乐府项目为例:从区域内小范围看,七玄乐府项目地址位于桂林—阳朔公路黄金节点,毗邻各自治区重大旅游项目,相互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联合互动发展。从区域外大范围看,项目所在单位(桂林旅游学院)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重点支持单位、亚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外旅游组织机构及各大院校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机制,这为七玄乐府项目的“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合作交流环境。
(三)重视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过程中田野采风措施的落实
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应该重视让师生坚持深入田野生活学习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且应该在艺术实践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中落实明确的时间安排。因为素有“哥海”之称的广西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独特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相关专业学生经常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和当地村民同吃住多听民间艺人演唱或演奏并感受各地村寨风土人情,将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通过录音或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创作素材,可以在回校之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作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下乡采风汇报会彼此之间交流所得。这样的田野采风不能只是局限于深入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边远村寨,还应该包括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旅游演艺活动。例如,桂林旅游学院的周泽江教授历时30年经常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采风和调研,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记录的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进行收录整理,组织师生成立了“七玄乐府”乐团进行音乐作品排练。七玄乐府项目不但成功打造了民族文化演艺教学实践基地,而且已经成为一项集民族乐器收集研制、民族大型乐器写作、实践旅游演出为一体的“伟大的立体工程”。目前,七玄乐府项目已经获得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并且已经进一步申报“广西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教育实训基地”。
四、结语
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就是旅游行业,作为新兴旅游产品的旅游演艺应该以民族文化作为不变内涵,广西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开发可以为广西旅游演艺事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持,二者之间的合作共赢发展不但具有可行性并且对广西的教育和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廖姿曼.旅游演艺产品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02.
[2]李君,覃业飞.广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C版.2012,03.
[3]郭小希,田洁.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J].作家·下半月,2014,07.
[4]吴霜.音乐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学术论坛,2013,01.
狄松菊,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研究。
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艺术表演系艺术实践课程开发”(WMYC20154-1146)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狄松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