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动画电影分析——以《大鱼·海棠》为例

2016-07-13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动画电影

李 晴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中国现代动画电影分析——以《大鱼·海棠》为例

李晴(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大鱼·海棠》是由梁旋、张春执导,梁旋编剧的中国奇幻动画电影,该片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通过天神湫的帮助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的故事,影片于2016年7月8日在中国上映。与《大圣归来》一边倒的好评境地不同,《大鱼·海棠》作为让观众一等十二年的大电影却是毁誉参半,这也直接带来了票房上的结果——截至今日,其票房大概只有《大圣归来》的半数。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期望越大可能失望就会越大,本文作者将结合这部影片自身情况来分析此片在剧本、设定及营销等方面的优与劣。

《大鱼·海棠》;现代动画电影;分析

一、剧本

所有人类的灵魂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从海的此岸出发,在路途中,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去到海的彼岸,之后变成一条沉睡的小鱼,等待多年后的再次出发,这个旅程永远不会结束,生命往复不息。十六岁生日那天,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一个名叫“椿”的女孩变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意外被大海中的一张网给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为了报恩,为了让人类男孩复活,椿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帮助死后男孩的灵魂——一条拇指那么大的小鱼,成长为一条比鲸更巨大的鱼并回归人间。

和网络及电视媒体上的某些谈论不同,作为一名动画人,我不认为《大鱼•海棠》的故事有多差,并且在观后,我也完全不同意各大网络“华而不实,空有一幅唯美的皮囊”等言论。若是单从剧本方面考量,我认为《大鱼•海棠》反倒是比《大圣归来》好很多。《大圣归来》是典型的是好莱坞的故事模式,三幕式结构、成长的主题,典型二元论的好人、坏人——这在好莱坞业内有一个不太好听却直奔金钱主题的称谓,叫“投机剧本”。《大鱼•海棠》则不同,没有明确的好人与坏人,这点没有落入俗套。或许有人会说,《大鱼•海棠》的故事落入了所谓的“宫崎骏模式”。诚然,宫崎骏动画电影一向奉行的是人性本善论,但这也不是他的专利,我们中国奉行了数千年的儒家思想也是如此。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大鱼•海棠》的剧本设定完全可以理解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非一味的效仿。

二、场设、人设

《大鱼•海棠》的场景设计无疑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也是剧组引以为傲,大力宣传的卖点。动画样片中“神之围楼”的场景构建原型是来自山坳里的神秘家园——福建客家土楼。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居建筑奇观之一,创作者通过细节的处理以及中国元素的把握和运用,将浓郁的中国风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人间风情的场景,创作者却选择将其设置为椿生活的世界——仙界,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决定。

而在人物形象设计与塑造方面,《大鱼•海棠》创作者的决定也让人倍感诧异。首先是椿,作为“仙人”,却被设定得像一位民国五四服少女,走错片场的感觉飙升;接下来出现的鲲也让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的感觉。穿着五四服的椿和丝带缥缈的祝融,不免让人联想到一个混搭的《天空之城》。另外,从钱婆婆吸烟以及说话的口吻,包括湫和椿,特别在灵婆、鼠婆子方面,都可以依稀看到《千与千寻》的影子。

不得不说,《大鱼•海棠》在场设和人设的环节中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应是创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所谓的“创作”,而忽略了广大观众的视觉体验。好的创作,不应该是单纯的“幻想”设计,而应该是“现实+幻想”的设计,更应该是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共鸣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设计。作为动画人,我可以体会到创作者的难处。中国传统的传承与发展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愿意去做的人又更少。对于这方面的创作,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更应该提出善意的探讨。

三、营销

《大鱼•海棠》之所以被观众争论不休,跟其宣传营销亦有关联。首先是“刷屏”式推广——在上映之前持续不断地刷存在感,并邀请明星大腕助力。例如7月1日,演员胡歌在微博上发布了四张《大鱼•海棠》的电影海报,表示这是一部做了十二年的动画电影,光看海报就沉醉其中了。其次是“误导”式剧透——在前期宣传中,剧组曾特别强调过这是椿和族人的故事,加上展示的精美绝伦的族人人设,让观众以为会有很多关于椿和族人的精彩片段。最后是“情怀”式炒作——宣传语采用“十二年一梦”,大打情怀牌。

然而,这样的营销方式却直接导致了《大鱼•海棠》的“见光死”。采用“刷屏”方式进行宣传,从表面上看,确实维持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同时也在无限抬高观众的预期;避重就轻的强调和展示不属于影片重点的内容,让观众看完后只能大呼上当;“十二年一梦”的卖点看似情怀满满,然而当大家发现讲述的是一个平庸的故事时,产生的心理落差足以让人倍感失望。

四、结语

从去年的《大圣归来》到今年的《大鱼•海棠》,必然是传统的继续回归。在今天国漫满天飞的环境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两部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例如之前票房惨淡的《魁拔》系列等,充斥着日韩美的骨血甚至于是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多个国家元素加在一起的混血儿,当我们在面对他们之时,居然连我们自己也习惯了他们混血的模样,而忘却了他们最初的样子。《大鱼•海棠》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中国动漫,让人们开始议论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让人们开始幻化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银河景象。《大鱼•海棠》的出现,是进步不是倒退,但在肯定其优点的前提下,也需要直面其问题。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厌弃,而是期待着精品的再现,或者更有甚于是中国传统的再现,对中国动漫的赞扬与抨击,也正是指引中国动漫前进的指南针。作为中国的动画人,我们要做到的必须是担当,不仅担当起优点的继承者,也要担当起缺点的改进者,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动画,乃至中国文化从视觉到核心的回归。

[1]庄子·逍遥游[M].江苏南京出版社,2011.

[2]郭潇,李建涛.福建客家土楼的“神幻化”表现——《大鱼·海棠》“神之围楼”动画场景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4(3).

李晴,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美术学动画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动画电影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海棠酒满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