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2016-07-13王彦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562400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古歌先民图腾

王彦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562400)

试论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王彦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562400)

苗族服饰图案并不只是简单的用于装饰和审美,而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记录、祈福纳祥、图腾崇拜等。

苗族服饰图案;文化内涵

本论文属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黔西南苗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QN028。

苗族传统服饰在苗语被称为“呕欠”,是区别苗族与之相近或相似民族,虽不是本质的,确是最为直接和简便的方式,其上之图案更是苗族先民们千百年来精神、哲学的等文化缩影,其作用已远远超越了图案本身之审美作用,虽然图案审美之用自其诞生之日起已然具备,且在当今服饰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图案之文化内涵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且延续至今。

一、 苗族服饰图案的记录功用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说:“《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画也。’《释名》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张彦远的这句话揭示了绘画基本功能中的记录功能,即对形像的记录。虽然说的是“画”,其实也兼图案。苗族服饰图案无疑具备此种功能,当今苗族服饰图案上的各种纹饰无一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如具象图形中的龙形、鸟形、鱼形图案等,甚至还有人形图案;抽象纹样中的江河纹、星辰纹、山路纹、蜘蛛纹等。不过,我们重点要说的是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历史记录功能。

苗族与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却无自己的文字。但是,比较神奇的是苗族智慧的先民们,将与民族历史甚至是民族存亡等有关的重大事件绘于棉麻缣帛之上,形成图案,穿在身上,且世代流传。我们都知道,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迁徙,开始了苗族的迁移史。苗族服饰的图案上就记录着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大部分人都知道其裙边上的道道几何线条为河流的抽象,熟不知这恰恰是苗族先民们对故土的怀记。上了年纪的苗民们会指着这道道的几何线条,告诉你哪条代表黄河,哪条代表长江,哪条是洞庭、嘉陵、清水等等,背牌中用回形纹样组成的方格被认为是城市。这其实是苗族的先民们诉说着他们的家乡土地肥沃,城市繁华,山河俊美,因为战争的失败而被迫南迁;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纹是苗族先民们迁徙时对奔腾着的长江和黄河的记录,可见迁徙时路途的艰难对其的影响。“无以传其意,古有文,无意见其形,故有画。”可是,苗族服饰上的这些图案却起着“意”和“形”两种作用,且主要为“意”。我们无从得知,苗族先民们是如何将这些具有具体意义的图形抽象为几何纹样的,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有意味的符号图案只有苗族人能对其解释,且其内容直指几千年以前的那场炎黄与蚩尤的大战。

二、祈福纳祥

纳祥祈福可谓是苗族服饰图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苗族的服饰上我们总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在苗族的服饰图案中,有几种动物的图案非常有意味,那就是燕子、喜鹊还有锦鸡。苗族的迁徙古歌《跋山涉水》中“燕子带头引路,故今筑巢于屋檐下,喜鹊报信说这里盛产稻米和棉花,是理想的好地方,苗族先民才定居下来。”可见有了燕子和喜鹊,就能给人们带来富足美满的生活。而锦鸡往往代表着漂亮的苗族女孩,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苗族女孩对自己容貌的一种期许,只要身上穿着有锦鸡图案的衣饰,那么她将会越长越漂亮。另外,还有一种图案也出现在了一些苗族服饰上,那就是卐,这个符号在佛教里面是“吉祥海云相”,就是吉祥的意思,甘肃青海一带出土的陶器上也见有此符号。黔东南抬拱县一带的苗族妇女们穿着类似此种符号图案的衣服,希望能给家庭带来好运。当今的一些服饰图案对祈福纳祥的表述就现在更为直接。苗族妇女们的盛装往往在胸前佩戴银牌,呈弧形或云纹形的云牌上浮刻着各种花纹图案,一些银牌的花纹图案甚至兼刻有“长命百岁”“长生保命”“清吉平安”等吉祥字样。

三、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崇拜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到:“在某种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氏族成员会寻求以各种方式来强化与图腾的亲属关系,如使自己在外表上与图腾相似;穿上动物的皮毛;将图腾的图案纹在自己的身上等。”作为苗族服饰图腾的图案并不限一种,而是有多种,并有动物也有植物。龙作为图腾不仅用于汉族,更用于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龙图腾的单一图形不同的是,苗族的龙形图腾图案却是变化多样的。苗族的龙图案可以是牛首,也可以是蛇身、鱼身、鸟身等等,且简朴稚拙、憨态可爱,显得极为平易近人。牛亦为苗族的图腾之一,并非因牛为其祖先,而是因为牛是苗族人的保护神。苗族姑娘头上的饰物银牛角、牛角梳等,就是对牛的崇拜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的一种体现。对于苗族人来说,牛不仅是他们耕种的好帮手,犀利的牛角更是他们抵御外侵的武器。鱼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也并不鲜见,我国出土的“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陶缸”等都是史前人类的鱼崇拜的典型。苗族的衣饰上就有很多鱼纹图案,常见的有人首鱼身、鱼钻桃花、人骑鱼等等。鱼多子,这也能解释,在自然条件恶略的情况下,人们何以把鱼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贵州的一些地区的苗族,还保留着“杀鱼节”的风俗,吃鱼作为节庆的重要环节,代表着子孙繁盛绵延。苗族还有两种图腾也是作为祖先加以崇拜的,那就是枫树和蝴蝶,苗族古歌里有一段唱出了苗族的由来:“枫树砍倒了,变作千百样。树根变泥鳅,住在泥水里;树桩变铜鼓,大家围着跳;树身生疙瘩,变成猫头鹰;树梢变姬宇,一身绣花衣;树干生妹榜,树心变妹留,这个妹榜留,姜央的蝶娘,古时老妈妈,我们的祖批。”可见,在苗族人们的认识里,枫树犹如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盘古,他们的身躯都化成了地上的万物。在这段古歌里,我们也能看到,蝶娘也就是蝴蝶,是苗族人的直接祖先。在苗族姑娘们的服饰上,蝴蝶图案或纹样随处可见,这些图案丰富多样、栩栩如生、五彩斑斓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石崇仁.略述《中国苗族古歌》的历史和文化[J].民族文学研究,1996(1).

[3]弗洛伊德著,赵立玮译.图腾与禁忌[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中国苗族古歌编写组.中国苗族古歌[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王彦彦,艺术学硕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史论和苗族、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古歌先民图腾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受尔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