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历史与逻辑
2016-07-13熊文娟信阳博物馆
熊文娟信阳博物馆
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历史与逻辑
熊文娟
信阳博物馆
中国与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场馆”这一名词的界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理解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目前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场馆教育还不能被所有人所认识正确,并且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场馆教育的身份界定存在很多不清晰明确的地方。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讲,场馆的自身体现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素。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现状,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的历史演变进化以及背后所在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探索。从现代意义的角度上对所构成的场馆教育的历史发端与隐藏的启蒙精神进行研究,响应近年来的教育民主化的号召。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历史与逻辑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影响与原因,为博物馆教育确立价值取向,提供有效的经验加以借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场馆学习的研究焦点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总而言之,将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研究完善并探寻其中的历史与逻辑将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场馆教育事业,从而保证我国教育产业的平稳发展。
博物馆教育;场馆学习;历史逻辑
前言
曾有相关学者提出:“博物馆教育的历史是无法捉摸透彻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喘气,就马上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了。有关博物馆教育的记忆也随着人们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逐渐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博物馆教育实践不断被丰富化,但很多人仍然对这一领域的历史演进以及背后隐藏的逻辑思维缺少科学合理的思考,使得相应的实践工作没有理论依据与实际的场馆学习经历。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仔细的了解这一过程的演变过程,通过观察与分析解释其中存在的逻辑思维,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得博物馆教育真正向场馆学习方向发展。对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需要探索历史与背后逻辑的演变。
一、博物馆与学校系统的创立
(一)博物馆为博物馆教育的发端
现代的博物馆最早起源于18世纪。法国的卢浮宫不仅仅是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拥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从法国卢浮宫创立之初,公共博物馆一直就是以启蒙为理想的。其中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需要要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都有接受知识的权利。百科全书与博物馆之间存在很多的共通点,通过二者之间的具体比较,它们都是18世纪启蒙精神的具体体现,创造了良好的平等学习的条件[1]。对于博物馆来讲,其中的收藏与展览品不应该单单成为少数人的把玩的物件,需要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实际开放,成为社会公众启蒙的一种具体媒介。公共博物馆承担着推动文明与心灵进步的重任,基于此种情况,公共博物馆的创建与实际发挥也就成为了推动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的博物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存在自身的实在主义的教育理论观点立场。博物馆教育的认识比较宽广,认为知识处于宇宙体系之内,人类有义务去发现探索并且加以理解。由此可见,在公共博物馆建立之初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通常由博物馆讲解员进行权威的知识传授,以硬性讲解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各个参观者。所以我国应当展开对于在博物馆教育逐渐的演变成为到场馆学习的知识实践能力,这与当时的权威学者的观点比较相同。在这一阶段中,公共博物馆的实际教育实践过程是和当时的传统学校完全一致的。因此类情况的限制,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就是博物馆教育与传统学校的教育并无太大的差别,并且可有可无。因此,对于博物馆教育来讲,就面临着极大的瓶颈,社会对于公共博物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公共博物馆的教育应该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明确划分开来,并且承担不同的教育任务。随着问题的暴露,这一现状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了一些改观。
(二)公共学校的系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
随着公共学校体系的不断完善该与规模的扩建,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博物馆功能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博物馆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需要为规模庞大的公立学校系统提供教学方面的强有力的保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逐步从整体的博物馆体制中逐渐分离出来,并能有效进行独立发展。随着这样的情况不断深化,一大批专门为教育而服务的博物馆也随之创立。对于博物馆教育的理想也正在逐渐实现。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以博物馆居多,需要向“场馆”进行演变,保证能够满足教育的需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博物馆教育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均有一定的涉及。但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公立学校与公共博物馆的教育正在逐渐分离,二者之间不能较好的相辅相成,相对独立。这一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与教育专家的注意,究竟如何选择公共博物馆的发展路线对于整体的场馆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与意义,应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2]。
二、进步教育运动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博物馆教育研究基础
20世纪中期,由于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密切联系,因此公共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当时的一系列教育运动基本是同步进行的,从某些方面来看已经成为了整体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这一方面来讲,进步教育分为了两个具体的流派:管理进步教育与教学进步教育。管理进步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随着当时的主要有管理进步教育派别推动的科学教育化的运动,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增加。在这一时期中,公立学校受到公共博物馆的影响较深,并且广泛存在。许多的相关学者专家也比较关注这些方面的博物馆环境变化,如管内展览品的设计与学生对此的学习情况。具体的研究方式基本与心理教育研究一直,有鲜明的量化性质,也就是换一种角度的参观者跟踪记录。将博物馆活动切分成一个个片段,将其具体的活动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对学习结果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将实际结论反馈给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以此促进他们对于博物馆教育管理的改进,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并改进实际工作方法。通过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机制研究,可以为热门在后期的场馆学习奠定基本的知识理论基础。所以从我国的博物馆教育逐渐转型到场馆学习是必要的也是最可行的方式。
(二)教学进步教育的价值取向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的教育水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也在层出不穷,博物馆教育在各种思维的冲击下,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者杜威以自然主义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同时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教育教学进步流派的领头者,他的思想观点也深深影响着博物馆的教育体制。因思想的先进,很多人都成为了杜威的追随者,共同为这一流派所工作。这一流派企图从教学进步的思想理论中汲取新的思想,获得有效的思想思维资源,从而在整体上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教学进步流派的领头人,杜威自己也常常参观博物馆,并且十分重视博物馆教育的整体价值[3]。在学习的效率以及工作方面,博物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证。在学校的实际教研实验期间,曾经在其中广泛使用博物馆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理想学校的模型中,博物馆与图书馆等场所一样,都属于极其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场馆教育起始于教育收藏功能位序的争论,对于二者之间的轻重需要具体思考分辨。相关专家学者也表明场馆的收藏、保存等功能,但对于教育来说却是最为重要的。在其他国际,场馆教育可在不同方面体现民众对教育的追求,同时也象征着教育的民主性,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场馆对于个人教育的意义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处于学习时代下的我们应全力配合学校与社会的教育模式,使得场馆教育成为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时的时期,博物馆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教育经验。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上,该时期的博物馆教育也在不断尝试教学进步流派所提出的主要教学方法,并且打破了一些教育方面的局限。在这一情况的介入下,博物馆教育也不在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与内容,而是未经加工过的实际经验。因此,博物馆教育也摆脱了与传统公立学校教育相同的尴尬境地,找到了自身的优势,使其教育内容与公立学校的教育内容明显区分开来。
三、课程改革推动了博物馆教育向场馆教育的转型
(一)转型之前的整体社会环境
因当时战争的全面爆发,世界各个地方与种类不同的博物馆均处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控制之下,因此很多的博物馆机构也成为了激发群众爱国思想的场所,并且需要承担相关的教育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慢慢消失,博物馆的问题便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之内。社会对于博物馆的关注方向也有所改变,越来越重视其中的趣味程度,并且采取了更加主动全面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博物馆教育的功能也应当有所改变,需要开辟新的路径维持教育发展水平,在展览品的设置上需要考虑其中的多样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发现了这一问题,采取的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改变。在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之下,博物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0世纪60年代初的课程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教育模式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数量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参观人数也呈井喷式上涨。可以说,因当时的改革所致,吸引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对此方面加强建设,并完成了博物馆教育向场馆教育的历史性转变[4]。
(二)场馆学习研究的兴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学家在学习的研究成果上也在不断将其实际应用于博物馆教育教学当中,整体上推动了博物馆教学向场馆教学的转变。博物馆教育正在逐渐向更有兼容性质的场馆教学转变,使得整体的博物馆教学质量获得明显的提升。在关注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课程改革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博物馆所提供的场馆教学在内容上及其注重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成为了学习中实践与研究的主体场所。在研究层面,越来越多的焦点也集中到了参观者本身上。使得课程改成逐渐的运用到实际当中,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期时期进入场馆学习,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在科学的结合,实际引入到了展览品的评估体系中。因此,对于场馆学习的研究也就正式兴起[5]。
(三)场馆学习的创新与探索
在这一具体时期内,场馆学习的情况与传统的科学教育不同,实际探索了博物馆中展览品的收藏价值意义,同时通过展示向学习者传递有效的科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技能资源,于此同时也提升了趣味性。但这并不意味之所有的经验都是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对于一些不能够激发人们正确思考的日常经验需要摒弃,考虑其自身的特征。从博物馆中获取的经验也要从多方面入手,不能只考虑其中的趣味性,需要经过实际的组织使其具有教育价值,并且对展览品要静心设计,保证实际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上手程度。在博物馆中,无法避免的就是对于展览品的收藏价值的考量,应打破其中的瓶颈,从实际的教育意义角度出发,保证此方面的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或者是场馆学习领域之中,不同的教育抉择决定了实际的教育形态的不同。在这一问题上,应当严谨对待,应研究透彻其中的演变过程,对背后存在的规律与逻辑应当有所思考,从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对此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博物馆与场馆教学承担的教学任务与传统教育机构明显不同,相关专家与机构应加强重视程度,保证这一教育产业的平稳发展,使它们具体的工作任务能有效完成。
[1]郑旭东.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历史与逻辑[J].现代教育技术,2015,02:5-11.
[2]王乐,涂艳国.场馆教育引论[J].教育研究,2015,04:26-32.
[3]王婷,郑旭东.场馆学习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研究焦点与发展动态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5-11.
[4]郑旭东.培育反思性实践者: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J].现代教育技术,2015,07:5-11.
[5]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05: 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