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7-13唐立志四川大英党校
唐立志四川大英党校
大学生“村官”问题及对策研究
唐立志
四川大英党校
大学生“村官”实施,成效斐然,但问题也难以避免,社会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本文根据对遂宁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做“村官”的初衷,与村民交融情况,对工作的满意情况和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现状,并由此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村官”;现状;问题;对策
党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因此,研究大学生“村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做“村官”的初衷:首先是回避就业压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是到基层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三是对三农问题有热情,回报农村和支援乡村建设。
(二)大学生“村官”“驻村”状态:目前大学生村官在村上班一般每周就两三天,能够坚持一周五天在村的很少,还有不少都被乡镇部门借用。很少或大多没有做到与村民生活工作在一起,从来不进村入户的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很少有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表示满意,对自己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效益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50%左右,对自己任职期满后的去向问题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忧患”。
(四)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没有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发挥了很大作用;有40%左右认为自己发挥了作用;有60%左右的认为自己发挥作用不明显。在村民和镇乡干部眼里,认为大学生“村官”作用很大的不多,大部分都认为大学生“村官”在镇村建设中有一定作用,尤其是社会信息化、乡村干部老龄化的今天,为乡村基层组织增添了活力,解决了村两委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简析
(一)大多大学生做“村官”并非为了服务农村。一是做“村官”的无奈: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每年数以几十万计的飙升,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急需人才。因此,“村官”计划的实施,本来是一项好的政策,然而,到基层的很多大学生都是迫于这种就业压力无奈的选择了。二是以“村官”为“跳板””因为到基层锻炼过的大学生毕业生将来在考公务员、上研究生、进事业单位甚至高考干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很多人便将“村官”当成“跳板”,而不是要扎根农村。
(二)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错位。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并非工作在村,而是被借用到乡镇做一些日常事务。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地区基础建设滞后,不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较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大学生“村官”一般都不是本地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严重匮乏,这就为“村官”的生活提出了巨大挑战。二是镇乡党政机关人少事多,需要年轻有文化的年轻人来从事文书、信息网络等基础性的工作,所以这些被借用的“村官”充当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助手。
(三)不少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不高。一是按照现在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学生”“村官”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只能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与整个社会劳动者收入相比,尤其是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相比,落差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官”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是没有编制,不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那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任职期满后还得自谋出路,也是他们最大的“忧患”。
(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有限。在村言村,必须与村民交流,与土地打交道。而这些“村官”的所学理论和生活阅历与村民生活阅历脱节,对农事不熟悉,加上如今农村青壮年们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弱,与80后、90后不好沟通。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存在缺陷。“村官”在大学时所学专业大多是非农,无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之当地的村干部不能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干事,长此以往,大学生“村官”们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更难真正发挥出作用。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
一要严格“村官”的录用制度。若大学生在毕业后有当“村官”的打算,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例如让大学生在农村实习,让大学生与村民多接触交流。并且规定只有在农村实习过的大学毕业生才能被录用。
二要注重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在选择大学生“村官”时应在“涉农”方面做出考虑,例如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可能会在农学技术这块比较占优势,能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强化扎根农村意识,增强“村官”工作责任。要求大学生“村官”树立村民意识,把心放在农村,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农村的能力[10]。
(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如何确定,应该有一个基本标准。这就需要对大学生“村官”的性质做一个新的界定,不能只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切实把这个计划办成“国家战略”,“要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保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村官”至少应不低于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这就要求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对学生“村官”计划的投入力度,使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有所改善。
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明确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后备干部等,国家应对大学生“村官”实行长远计划和相关长效机制。可以试用以下一些措施,来增强“村官”热情:增加村级公务员(或事业人员)岗位,吸引愿意涉农的年轻人往下走;制定基层用人规范,帮助完善村民自治,确保“村官”驻村;设置“村官”职务职级晋升办法,尤其是要试行“大学生村官”晋升乡镇基层干部措施,保障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长做“村官”积极性。
(三)提高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空间
一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通过集中培训辅导,提高农村工作能力,让其快速进入“村官”角色。通过实践锻炼,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中苦其心志、增其才干。
二是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成就感。乡镇党政不仅要给予制度化的关怀与重视,鼓励大学生“村官”有作为,更要给他们锻炼成长提供空间和组织保证,支持他们大胆实践。
[1]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Z].
[2]于民洋.张继河.张高超.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困惑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0.4.
[3]江茵.张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反思[J].当代青年研究.2010(4).
[4]钱桂林.莫把“村官”当“跳板”[N].四川日报.2010-07-28.
[5]张吉星.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一些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0.10.
唐立志(1963-),男,汉族,四川大英人,本科,四川大英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