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业余体训队员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研究

2016-07-13

运动 2016年4期
关键词:业余自卑队员

黄 杰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浙江 宁波 315400)



高中业余体训队员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研究

黄 杰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浙江 宁波 315400)

投稿日期:2016-01-02

自卑是人人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对个体有着利、弊两方面的影响。高中是自卑感的多发期,多数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心理。过度的自卑心理往往与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它将严重危害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有人由于自身的某种欠缺或不足而奋发图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有人却因此自甘堕落、一事无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卑具有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

过度自卑的情绪对学生是百害无利的,需要教师去发现这些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情绪。在高中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业余体训队成员组成,一般都具有身体强健、学习成绩差、自由散漫、脾气暴躁、不服从管理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学生经常会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不良行为。因此,这些学生在班级中时常会被教师批评教育,还会受到同学的嘲讽或排挤躲避。若不能实行有效的帮教,则会加重体训队员的逆反心理,严重者不仅无视班主任和家长的批评教育,还会给学校常规教育带来“破窗效应”。全面了解和分析高中业余体训队员的特点,对顺利开展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探“病因”

根据笔者十多年教学、带训经验以及其他多所高中个案持续追踪等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高中体训队员往往是学校政教处的常客,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是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纪律中的“刺头”。这种异常行为表现和心理上的缺陷往往是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爆发,简单地说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1.1 文化成绩薄弱

业余体训队员基本上是体育特招进入高中就读,凭借体育特长他们以低于中考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进入高中。体训队员一般从小学就开始体育训练,长期的体育锻炼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和其他同学之间文化成绩的差距慢慢拉开了,文化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努力,造成恶性循环。并且文化成绩薄弱现象会随着年级的上升影响愈发明显。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高考的压力如一座大山压在头顶让他们踹不过气来,一边是父母浓浓的期盼,一边是自己文化成绩徘徊不前,体训队员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在高中读书让他们学习、生活很压抑,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心理的自卑情绪油然而生。

1.2 人际交往受阻

高中阶段是向青年期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逐渐发展,个性品质也趋于稳定和成熟。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交际观念和交往行为去选择朋友,因此高中生由原来普遍性的交友转变为个别性的交友。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体训队员在人际交往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正常考入的高中生在体训队员前总会不经意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气势,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久而久之体训队员交不到知心朋友,就会认为自己在班级里面不受欢迎,渐渐也就不喜欢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即使有困难也不想求助于同学或教师。人际交往受阻会极大地诱发、加重自卑心理。

1.3 家庭环境因素

做为一线带队教练平时免不了和体训队员的家长打交道,在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有以下一些性格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过分严厉而缺乏关爱、专制而缺乏民主,平时批评和挑剔多于肯定和鼓励,从小生活在批评与否定中,缺乏正确引导与评价等,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认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包办,这样会让孩子对大人产生被动、依赖心理,且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弱,因而与同年龄人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环境,体训队员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和氛围极易导致他们自卑心理的形成。

1.4 社会和学校对体训生群体的偏见

就社会和学校的环境来说,对高中业余体训队员们,人们往往持有偏见,社会上有些人往往喜欢当众或背后偷偷评议这些学生各种是非,以一种异样的、另类的眼光看待他们,加上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嘲讽或排挤,扭曲的环境造成他们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远远看到别人交谈便以为是在谈论自己,会避开人群独自走开,回家以后更愿意一个人呆在小房间内,这样的环境更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

2 开“良方”

对体训队员而言,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我们要戴上“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

2.1 了解病因策略:全面了解体训队员的过去,倾注爱心

森是体育特招进的高中,笔者既是他的带训教练也是副班主任。他进来学校就引起笔者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了解到,他爸爸经常酗酒、脾气暴躁,妈妈身体有三级残疾,他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因为体育成绩比较出色他被城区一小学相中成为了该校的体育生,由于家在四明山大岚镇,路途遥远,小学和初中他必须寄宿在学校。家人的忽视和教师的淡漠使他在小学、初中养成了慵懒的学习习惯。在对他的自卑心理转化个案中,笔者决定用爱心配制一剂“良药”,融化凝结在他心中的冰霜,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

笔者把森叫到办公室请他坐下,微笑着称呼他为森,他抬头眼泛泪光满脸是惊讶,对笔者这个称呼甚感意外;接着,笔者跟他聊到了生日、理想之类的,当他得知与笔者生日同一天后,眼里掠过一丝见到亲人般的喜悦,他怯懦地请求笔者:老师,我能叫你一声哥哥吗?笔者点头说:当然可以!直到现在毕业多年森与笔者还是保持这种称呼。面对沉默寡言的他,要想办法走进他的内心,能对笔者敞开心扉,必须用爱心铸成一把钥匙慢慢打开他的心门。

2.2 增强自信策略:充分肯定体训队员的闪光点,保护自尊心

体训队员每天要参加2次训练,森呆在教室的时间比一般同学要少,在班会课或者活动课上他都是因为训练而缺席的。为了使他更好地融入这个班级,让其他同学更好地认同他、接纳他、喜欢他,笔者利用高一、高二的校运会和市运会的契机,带头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他的比赛,共同见证他夺冠的瞬间。他获得的每一张奖状,都被笔者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这对于他而言是莫大的荣耀,他周围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森不再因为自己是一名体训队员而感到孤独与特殊,这就有效减缓了他的心理压力,克服了自卑心理。

2.3 特别关注策略:赋予体训队员平等的学习机会,激发上进心

为了给更多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在开学初排座位时,笔者一般综合考虑身高、视力、个性、毕业学校和入学各科成绩这些因素。按照森175cm的身高、入学成绩和文科班男生稀少的缘故,他一般会被排在教室最后两排,但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笔者和班主任沟通后刻意把他安在中间位置,周边几个女同学性格开朗、热情,成绩比他优秀。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学习积极性被逐渐激发出来,人也变得活泼起来。排好座位后,他特意跑到笔者的办公室表示感谢:“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因为要经常出去训练,教师为了让我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坐的!您的用意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笔者知道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4 竞技精神转移策略:帮助体训队员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

由于森是体训队员的缘故,每天早晚自修和下午第四节课都要参加体能训练,特别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级运动会的期间,训练任务会被加重,如此一来,学习时间比一般同学要少很多。因为落下的课务比较多,高一第一单元森的各科考试都不甚理想,他甚至有了退学的想法。一方面笔者特意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前适当减少训练量,留给体训队员们更多的学习时间;一方面笔者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共同关心体训队员们,对他们因为比赛而落下的课时进行义务辅导;另外笔者继续鼓励森,让他把体育精神渗透到学习中来,帮助他克服学科阴影,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3 促转化

对高中业余体训队员克服自卑心理的引导教育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金石为开”。

森毕业时以高分考入宁波大学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如今,他已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离别时森泪眼朦胧,说来生还要做笔者的学生;毕业第一年,森给笔者寄来一封整整10页的信,浸染着对笔者的思念;每逢生日森就会跑来跟笔者一起过生日;森说:“生命中有一些如亲人般的良师,在你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给你鼓励、支持;在你成功时,给你满满的祝福,谢谢,让我能遇到你”。同时,森暗下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去延续笔者给他的爱,默默守护一片又一片的“麦田”!

4 深反思

4.1 心病需要心药医治

高中业余体训队员的自卑问题是心病的一种,面对现在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教师的教育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应该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基本了解、粗略掌握各种心理问题的特征以及处理方法。在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学做一个心灵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掌握并灵活地运用各种“心灵鸡汤”,才能抚平学生们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早日恢复阳光、自信。

4.2 克服自卑心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中业余体训队员的自卑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克服他们的心理自卑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去努力。而且学生的情绪总有反复,当体训队员有进步和好的表现时,他们自己也会有信心,这时应该抓住时机表扬、赞赏,促进转化,当表现不好得不到认可时,他们会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应安慰、鼓励、肯定他们的行为。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爱心,坚持不懈地去帮助他们,争取让更多有自卑心理的体训队员走出困境。

4.3 拯救一个自卑心理的学生,其实也拯救了一个家庭

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掌心里的宝,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乐健康的基础上学业有成、出人头地。如果孩子生活、学习中愁容满面、闷闷不乐、曾经纯真开心的笑容消失了,孩子在家中的情绪波动就越来越大,甚至和家长吵架到离家出走,整个家庭都会被阴霾所笼罩。教师帮助每一个自卑心理的体训队员,让他们纯真的笑容化成一束束阳光驱散家庭上空的阴霾,让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氛围回归家庭,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

4.4 育人就是育心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成人,而成人的标准是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健康人。“健康”不仅指身体,更指心灵的健康。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去有创造地、自信活泼地开拓人生的征程。因此在立足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应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教育如丁香般悄悄绽放,绝不可以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更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精神昂扬的人。

笔者深信,只要对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捧出一颗真爱之心,辅以善爱的艺术和恒爱的毅力,温暖他们冰冷、孤独、自卑的世界,相信高中业余体训队员们也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黄杰(1981~),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4.057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104-02

猜你喜欢

业余自卑队员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为业余棋手诊脉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
NBA总决赛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