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研究
2016-07-13许彧澜东南大学211189
许彧澜 (东南大学 211189)
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研究
许彧澜(东南大学211189)
本文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分别从内容、结构与审美探究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其写作特色印证了诗人“复古”的创作主张。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着他从四句到长诗的创作变化。
孟郊;六句诗;写作特色;复古
目前对于孟郊六句诗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孟郊“苦吟”的方法、“尚奇”的审美、“硬”“寒”的风格、诗歌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对三韵诗或六句诗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成果在一些研究专著和学术论文中得以体现。如褚斌杰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朱少山的《六句律论略》、顾昊的《唐代五言三韵诗论略》都对六句诗展开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顾昊的《唐代五言三韵诗论略》中涉及了孟郊六句诗的复古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内容:生活悲喜
孟郊的六句诗在内容题材上展现了他一贯的风格,即在诗歌中表现真实的个人生活与情感。孟郊将生活中的悲喜点滴都记录在诗歌中,如果说记录生活本就琐碎,那么其六句诗的题材相对来说显得更加微小。如《借车》是在记录向人借车时的艰难窘境以及借车人的吝啬,《答友人赠炭》是在表达对家中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伤感和对友人赠碳的感激。大致来说,孟郊的六句诗在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歌颂亲情有为人熟知的《游子吟》;表现送别的有《新平歌送许问》《送玄亮师》《送李尊师玄》等;记录羁旅漂泊的有《长安羁旅》《京山行》《湖州去解述情》等;记录生活艰难愁苦有《借车》《答友人赠炭》等;悼亡感伤有《悼亡》《吊李元宾坟》;贾晋华《华忱之<孟郊年谱>订补》一文对华忱之《孟郊年谱》中孟郊参加科举考试时间和落第次数的判断重新做了考证,认为从建中元年到贞元十二年孟郊中第,这十六年间,孟郊经历了至少六次落第的伤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孟郊的六句诗的题材普遍带有悲愁的感情色彩了。事实上,孟郊中第后虽写下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著名的表现人生“得意”的诗句,这之后孟郊的政治生涯并不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平顺。华忱之《孟郊年谱》贞元十六年下云:“本年或次年东野在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县尉。”这在韩愈《贞曜先生墓志》中有记录:“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京县……尉六人。从八品下;……上县……尉二人,从九品上,中县……尉一人,从九品下;中下县……尉一人,从九品下;下县……尉一人,从九品下。”作为一个从九品的县尉,孟郊可以真正说是官卑职微,对于渴望通过科举获得生活的改善、在京为官报效国家的孟郊来说,其中的打击不难想象。
二、结构:疏朗相承
孟郊的六句诗在结构上更能体现出这一诗体的独特之处以及孟郊个人对写作六句诗的创新与思考。与盛唐时期创作六句诗较多的李白相比,孟郊的六句诗显得更为从容,结构上更有承接性。
李白的六句诗较为著名的有《春思》《子夜吴歌》等,但是在李白的六句诗中,我们不难发现,李白所用的写法还是四句诗的写法,在前四句起承转合,叙写故事抒发感情,如《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前四句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与情感氛围,后两句对春风的追问此处固然使诗歌生动,使思妇通过嗔问更透露出对征人的思念,但这两句与前面四句并没有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减弱了“断肠”之感,因此属于前四后二的“附加”结构。田同之《西圃诗说》中更直接说明:“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这反映出李白的六句诗并没有重作新法,去探究专属于六句诗的写作手法,而是把它当做四句诗的延伸,往往在后两句加上对主旨的点明或升华或是以提问使情感加深以此作为惯常的写法。
与之相对应的孟郊则在六句诗的写作结构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孟郊的六句诗中较少出现情感的转折或起伏,多为一线的承接,几乎没有因为语意的转折而刻意营造的多重含义,相对直白易懂,情感较前后句平顺不突兀。如《吊李元宾坟》:“晓上荒凉原,吊彼寂寥魂。眼咽此时泪,耳凄在日言。冥冥千万年,坟锁孤松根。”写对友人的悼念,先交代环境的凄清,说明悼念友人的事件,然后通过写自己的反映与动作变现内心的伤痛,最后升华感情到对时间与生死的思考,通过环境进一步表现心中之孤独,情感层层推进,步步叠加,悼念的情感是集中在一个方向的,使得情意绵长。这是孟郊独具特色的六句诗的写作方法。
三、审美:郁郁古风
孟郊的复古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声律以及表现手法上。首先,孟郊的六句诗体现出明显的反律化倾向。如《遣兴》全诗平仄为: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完全不符合律诗规则,全诗无律句出现。与之类似的还有《送玄亮师》《烛蛾》《送李尊师玄》等,无一句符合格律。而中唐时期律体诗发展已相当成熟,古体诗很多也会不可避免地无意律化,而全篇不出现律句则恰好证明了诗人是有意回避格律规范,如王力所言:“若要古风连似律的句子都没有的,实在很难;就说全篇没有入律的句子,也决不是偶然,而是存心造成的。”在孟郊的六句诗中,这说明其在声律方面是有意复古。
其次,孟郊在诗歌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复古特征。如我们前面在内容方面提到的拟古诗,孟郊继承陈子昂、元结复古主张,推崇建安风骨,仿照乐府诗风格甚至采用乐府旧题作的六句诗,情感常有警醒喻世之意,带有谣谚口吻。如《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运用比兴手法,用“梧桐”“鸳鸯”来借指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生死相许的紧密关系,又以“古井”来借指贞妇内心的平静无波,以此对殉夫的女子的贞德提出赞颂,并暗含对女子道德的要求。这与乐府古诗甚至是《古诗十九首》中一些篇目表达的主旨是十分相近的。又如《春愁》中以花朵离枝喻离人伤感,“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以花朵的易逝暗含对时光流走、人事易变的感慨,同时又以在春天生命更替引起的春愁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寂寞,这亦是比兴手法的典型运用。《烛蛾》《借车》《答友人赠炭》中顶针、反复等修辞以及浅白通俗的语言则体现出民谣的口吻和语言风格,流露出明显的古风。
四、结论
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其内容的生活化,结构的承接性以及审美的复古倾向三个方面,而这些又从不同的侧面指明其“复古”的创作主张。孟郊六句诗的写作特色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着他从四句到长诗的创作变化。
中唐六句古诗主要是沿着复古、律化两个方向发展,孟郊诗歌的复古主张对晚唐六句诗尤其是五言三韵古影响深刻。胡震亨曾说:“晚季以五言古诗鸣者,曹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数家,其源似并出孟东野。”孟郊诗歌的复古倾向受到韩愈的大力肯定,与韩愈的文章复古一道,有力地推进了中唐的崇儒复古运动。
[1]周绍良.全唐文新编(第3部 第3册)[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2](宋)严羽.沧浪诗话[M].中华书局,1985.
[3](明)胡震亨.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唐音癸籖[M].
[4](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卷一)[M].中华书局,1985.
[5](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M].中华书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