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交换系统在河南黄河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2016-07-12段普伟朱煜
段普伟 朱煜
【摘 要】软交换是一种针对与传统电话业务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减少资本和运营支出。河南黄河通信网软交换系统是在河南黄河通信网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个新的通信应用平台,以河南黄河计算机承载网、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络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拓展河南黄河通信网的新业务。
【关键词】软交换系统;专网;应用平台
0 引言
黄河通信交换网现为四级交换网,黄委为C1局、省局为C2局、市局为C3局、县局为C4局。各级局担负着本地网内以及与黄委、省、市、县局之间的水、雨、工险情和调水、引黄灌溉等各种信息及防洪抢险指令传递和汇接任务;其县级河务局的交换机为四级交换网的C4局——端局,处于抗洪抢险前沿以及水、雨、工险情等各种信息收传递的前端,担负着治黄工作和防洪抢险指令的传递、汇转接任务,所以市、县级河务局交换机的位置十分重要。
由于当时受投资和黄河通信网状况及技术的制约,通信线路没有辐射到达,有些县级河务局交换机无法与黄河内部通信网络实现对接,安装运行后仅能解决单位内部科室之间通话,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上级单位及其他单位的联系,更不能满足通信语音信息的交换需求,使抗洪抢险指令以及水、雨、工险情等各种信息不能及时交换传递,严重影响了防汛及治黄工作。
为解决河南河务局基层单位的通信问题,我们采用软交换技术,依托现有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基层单位语音通信。保证了上级黄河防汛指令能顺利下达到每个基层单位。
1 技术原理
河南黄河软交换系统与公网的融合应用是在河南黄河通信专网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个新的通信应用平台,它是以河南黄河计算机承载网、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网络为基础、基于软交换技术来实现的,以软交换系统的组网形式,进一步优化拓展河南黄河通信专网的新业务。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和有线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软交换位于网络控制层,较好地实现了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功能。
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通过核心分组网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中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处理。软交换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业务,如话音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等。
随着企业IP网络的完善及IP集合通信技术的成熟,在统一的IP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河务局已有1台Softco5816部署在总部专网内,2台32线IAD。为了充分利用内部网络资源,节约电话通讯成本,决定在现有IP网络的基础上搭建一套性能稳定、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IP语音系统。
采用企业统一通信企业内部的通话完全免费,内部用户拨打长途电话,只需付市话费,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相对传统的电话系统,基于IP的语音系统在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上更加便利。
根据河南黄河通信现状和需求,现有Softco5816一台、32线IAD两台,要求进行VoIP改造,Softco5816作为中心局;两台IAD搬迁至不同办事处,现因Softco5816在专网内,IAD在Internet网上,IAD无法直接注册到Softco5816,现需增加会话边界控制器一台,解决公专网穿透问题,确保各办事处IAD注册成功。软终端用户通过把服器地址设成SBC地址,也能不受公、专网的限制,无论在那都可通过互联网拨打电话。目前通过软交换系统进行语音互联的用户280个,系统运行已2年,效果良好,未出现故障。
2 结论
目前,以河南黄河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程控交换网为基础,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了河南黄河通信网与Internet网的有机融合,解决了目前还没有黄河通信专线的基层单位语音通信问题,也为黄河防汛通信提供了一种应急手段。通过公网接入专网的用户,加设会话边界控制器,较好地解决了黄河通信网与Internet网的融合问题,拓展了河南黄河语音网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河南黄河软交换系统与公网的融合应用技术应用报告[R].
[2]徐培文,王鹰,等.软交换及其管理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穆维新,靳婷,编.现在通信交换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蒋青泉,编.交换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