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设计技术要点
2016-07-12李晓莉
李晓莉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愈发注重对物质条件的追求,并对住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紧追时代发展步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这不仅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住房需求,还是工程建筑的巨大进步。框架-剪力墙结构凭借自身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被大面积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现阶段,框架-剪力墙结构已经成为工程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在其防震设计方面的研究居多。本文首先介绍框架-剪力墙结构,然后分析其设计特点,最后具体探究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设计;技术要点
1 框架-剪力墙结构
1.1 设计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被称为框一剪结构,从字面上可知该结构主要包含框架与剪力墙这两部分,实际上也是这两部分的组合,并进行了适当调整,对其优点进行综合利用,摒弃缺点,全面增强了该组合结构的抗力性能,它可充当抗震建筑材料。它的设计主要应用双向抗侧力体系,通俗来说是指在两个主轴位置布设剪力墙。大多数情形中均将剪力墙位置设定在平面形状的改变处。
1.2 抗力性能
待高层建筑结构出现变化后,此时便体现出剪切型特性,该特性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伴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变化速度越缓慢。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通过受力特性分析可知,待平面内部刚度达到特定值后,楼顶会主动连接框架和剪力墙,构成整体,组建成网络结构,一起抗衡水平侧应力,免受结构变形的负面影响。在相同楼层中,框架剪力墙具有一样的水平位移,其水平位移主要以处于框架和剪力墙内部的形态为代表性特征,呈现为一个反S型曲线,它也被称作弯剪型。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内部,因下部层面的剪力墙变形不大,所以,肩负着超过80%的水平向剪力,这可提高结构侧向刚度,合理均衡水平形变,最终降低结构变形程度。
1.3 抗震技术
1.3.1 机构控制
框架-剪力墙结构包含一个公式,伴随着剪力墙数量的不断增加,剪力墙体积和刚度也随之加大。在实际设计环节,通过机构控制来调整该结构的刚度,以此来优化承载能力,比较可行,主要参照公式在结构中的具体位置合理设置塑性铰,进而有效控制该结构的形态,即便发生,也能形成一个优良的耗能机构。
1.3.2 肢墙面
缩减肢墙面的面积,组建多肢墙,进而有效控制裂缝。同时,此种样式的剪力墙还可削弱刚度,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
1.3.3 斜截面
在防震设计环节,为增强建筑物的承重能力,一般需要在剪力墙周边使用上梁柱结构,进而构建包围圈,这不仅能限制斜向裂缝的拓展,还能代替被破坏的剪力墙承受重力,在此处加设的边框结构,通常要求应具备一定的斜截面负载能力。
2 防震设计特点
2.1 变形协调
从抗侧力结构层面来说,因框剪与剪力墙存在差异,所以,一定要考虑受力特点以及变形状态,此时需要寻找一个均衡点,以此来协调各自变化。在水平负载中,框架与剪力墙会协同工作,一起抗衡水平负载。同时,伴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水平位移增长速度逐步较快,待楼板水平高度位于特定临界点时,框架与剪力墙会逐渐融合,不会出现单独变形的现象。另外,在平移阶段,这两个结构具有相同的变形协调性,进而整体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形。在剪力墙结构中,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
2.2 设计标准与原则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设计特点日益多样化,人们对住宅提出了新的要求,冲破了原有的平房老化区的束缚,高层建筑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框架-剪力墙结构也得到工程设计人员的高度认可。在防震设计环节一般坚持墙的长度与厚度呈现5-8倍数关系的标准。同时,还应严格遵循分散设计原则,具体来说是指抗侧力构件数量应充足、且布设分散、刚度与弯度满足标准,剪力墙数量较多、刚度较小。在剪力墙面积固定的情形中,若想增强扭转功能,应将剪力墙设置在平面形状出现变化的位置。
2.3 受力情况
在框剪结构中,框架上部楼层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我们应格外注意此点内容。
3 防震设计要点
3.1 提升框架的抗震性能
首先,增强框架结构角柱。这是因为角柱在横纵框架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若想从整体层面提升框架结构性能,则应适当提升其抗剪能力;其次,在外围框架平面中,合理设计剪力墙墙板的数量,这可全面解决框架剪力滞后的问题,增强整体性能,增加抵抗推理刚度,降低测量位移,尤其是层间位移。同时,还应明确该措施所引发的结构延性不良,若在墙板上合理设计十字开口,构建结构薄弱部位,组建延性耗能墙板,其成效显著;最后,在框架结构中适当增设赘余构件,例如,偏交斜撑,通过弯曲耗能取代轴变耗能。在等级较大的地震灾害中,赘余杆件既能达到先行屈服、实现形变以此来吸收地震能力,还能通过自身形变失效后,建筑物整体结构会出现稳定体系改变,进而调整建筑自振周期,规避共振效应的出现。
3.2 增强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在防震设计环节,一方面,针对剪力墙周边增设梁柱结构,构建边框剪力墙,这不仅能限制斜向裂缝的不规则拓展,还能代替被破坏的剪力墙承受一定重力;另一方面,科学设计肢墙面积,尽量减小肢墙面积,依照结构形式组件多肢墙,有效控制裂缝,全面调整屈服部位,以免建筑物遭受地震时出现剪切破坏,规避底部墙体提前屈服现象的出现。
3.3 优化整体抗震性能
3.3.1 有效实施机构控制,获得总体屈服效果
围绕框剪结构,选择适宜的位置,安装塑性铰,以此来控制塑性铰的空间位置、形变和顺序,组建优良的耗能结构。建筑结构在遭受水平向力后,最开始在水平构件中出现屈服现象,随后竖向构件出现屈服。
3.3.2 协调刚度和延性
对比分析框架和剪力墙可知,这两个结构在延性系数、刚度等参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强。从理论层面上而言,框剪结构存在各个构件无法统一发挥作用的现象,引发先后破坏、逐一击破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结构组成构件的抗震性能,并降低了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在防震设计环节应有机结合各个构件,协调刚度和延性,确保达到建筑抗震标准。在框架设计环节,全面考虑轴压比,并在剪力墙两端设计边缘约束,进而增加延性,规避剪切破坏现象的出现。
3.3.3 统一结构刚度与承重能力
综上可知,在框剪结构内部,随着剪力墙数量的不断增加,体积和刚度随之加大,同时,也会降低结构自身周期,提升整体水平地震作用。所以,在防震设计环节,应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各个因素,进而明确结构的极限位移限值,准确设定剪力墙数量,确保安全、可靠、经济。
4 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互补性,近年来,他被大面积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对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言,科学的设计有利于结构优势的凸显,进而增强抗震性能,其中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剪力墙的实际数量与形式。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应重视设计环节,严格遵守设计原则,合理确定剪力墙数量,规范设计剪力墙形式。
【参考文献】
[1]闫红玉.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思索[J].价值工程,2015(23):107-108.
[2]陈喆,刘志雄.浅析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182-182.
[3]韩正标.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解析[J].科技与企业,2015(16):129-129.
[4]刘彦辉,谭平,周福霖,等.高层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J].工程力学,2015(03):134-139.
[5]狄军,杨军,谭潜.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组合隔震设计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37(04):83-89.
[6]党争,梁兴文,李坤,等.基于屈服点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15(6):25-35.
[7]李进,马延聪,李青宁,等.带X水平斜撑的装配整体式楼盖板-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5,45(08).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