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六部曲”
2016-07-12张美艳
张美艳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活动与探究题,对于教学设备相对较差的农村中学来说,师生查阅的资料较少,学生知识面窄,加上历史知识需要记忆的多,如果教学枯燥无味,方法不恰当,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就如何提高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质量,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读——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
如何阅读文本呢?首先,要阅读课本目录,整体把握,初步构建起整册书的知识体系框架。知识体系框架就好像人的骨架,如果学习历史缺少它就像人散了架,根本学不好历史。其次,阅读课本正文,丰富已经形成的知识框架。如果说框架是骨头,那么课本正文则是历史知识中的血和肉。只有有效的阅读课本正文,才能准确把握具体历史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达到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再次,要学会阅读课本中的补充材料,形成读史探史的能力。课本中补充材料的类型有很多,其中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居多。这些补充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带给老师、学生们感性的认识,拓展读者的视野,启发读者思考,增强历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再次阐述本节课的重点或帮助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2 思——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思想;《周易》有言: “思之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为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历史学习也必须学会“思”。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在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时,你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思考它的原因、结果、有没有今天值得借鉴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鸦片战争你可以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呢?而战争为什么又称为“鸦片战争”呢等等,这样不断的思考就有助于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历练。“安之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3 记——教会学生做好历史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历史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习惯。为了使笔记既少又全,笔记最好记在书本里,具体记什么呢?一是,符号标记。如1、2、3;⑴⑵⑶;①②③等。每一个学生对自己书本里的符号使用要固定化,用符号把一些关键字、句标出,既醒目又省时,还能使重点问题条理化。二是,知识标题。如历史事件涉及的“原因、时间、地点、经过、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等等,学习课文时把这些知识标题标记在课本相应的内容旁,再配以序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三是,补充笔记。老师补充的内容、板书提纲或自己从课外书本中得到的相关内容,都可以记在课文上下左右空白处。
4 复——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复习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根据他的遗忘曲线,人们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因此,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掌握历史知识也需要复习。复习一般要求做到:⑴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当天复习,在所学知识尚未遗忘之前进行;⑵重点复习。复习掌握重要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⑶反复复习。记忆与遗忘是一对孪生兄弟,而重复就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做的及时和重点复习还不够,还要做到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把所学知识从头到尾复习一遍。经过如此反复复习,知识自然就记牢固了。
5 练——训练学生做题技巧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练习与信息加工水平有密切关系,可以说,练习得越密切,信息向长时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学会做作业,也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悟——教会学生感悟历史感悟收获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古知今。首先要教育学生从历史中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要教育学生在每次考试后都应该认真总结,反复感悟,尤其是自己的错误要高度重视,以免形成错误的认识和习惯,这就需要做考后记。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①悟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次考试后,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又要着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因其灵活多变,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一般而言老师在评价时总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我们还要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总结,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②悟典型。试题多以教材重点、难点而设,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笔记本上要对他们进行分析整理,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释,说明错在哪里,应如何修正,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某些典型的错题,也要收入“错题集”,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③悟新知。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这些都需要认真感悟。
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成为人一生的宝贵财富。历史学习同样如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史习惯和正确的学史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主动学习。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历史记忆性强、灵活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