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汉译的框架理论解读
2016-07-12蔚华
蔚华
【摘 要】框架语义的视角认为必须置于一定的框架之中去理解语言中的词汇意义,要激活相应框架中的其他概念来理解语言中或话语中的词汇意义。翻译可以遵照框架语义的原则,必须有相应框架中其他概念的激活才可以理解词汇意义,实现文字的转换。文章基于《苔丝》两个汉译本的对比,运用框架语义理论通过分析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借助框架语义的指导紧紧把握语言、框架和意义的相互关联,成功再现原语文本框架。
1 框架语义理论
“框架”(frame)一词有很多定义,它的核心思想总是离不开具体反复出现的场景的相关知识和信念,也就是存在于人脑中已有的概念结构。框架语义学是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意义的确定必须参照一定的背景知识体系,该体系反映理解者的经历、信念和实践[1]”。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中的词语意义存在于一个概念结构之中,即存在于一个框架之中,框架也就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概念结构。人们若要理解语言中词汇的意义,首先必须理解整个框架,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这样便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
框架语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翻译过程中究竟如何操作便有了一个具体可循的模式。译者可以以框架语义理论为指导,将原语文本中的语言词汇意义置于译者脑中已存的整个框架之中,凡是涉及整个框架之中的任何概念都会激活词汇所对应的相应框架中的概念,在重建了译语的语义框架之后,译者重新构思、组建词语意义在译文本中如何表达,在不违反原语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做到忠实通顺,这样便顺利重现了原语文本词语的意义。
2 《苔丝》汉译对比
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代表作《苔丝》描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故事。托马斯·哈代深信宿命论,比较善于把人物性格、悲剧命运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世界。《苔丝》的吴迪译本和张谷若译本(以下简称吴译和张译),在众多中文译本中比较受读者喜爱,文章以第十三章的翻译为例,从框架语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1)she saw before her a long and stony way highway …
张译:她只见到,她前面是一条崎岖的绵绵远道……
吴译:她所看到的,是一条她必须跋涉的漫长而坎坷的道路……
贫穷的父母让不谙世事的17岁的大女儿苔丝去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认亲,幻想攀上富贵人家摆脱经济困境。苔丝到了老太家后,被老太的儿子亚雷设下圈套使她失身。译者需要将原语文本语言中的词语意义置于译者脑中所存在的框架中,去激活这些词语所对应的语义框架。“a long and stony way highway”描写苔丝心中无穷无尽又充满重压的痛苦感觉。译者脑中存在这样一个框架,就会发现张译 “一条崎岖的绵绵远道”意味深长的描绘了苔丝心中的痛苦和无助,比较符合原语文本的意境。吴译则是“一条她必须跋涉的漫长而坎坷的道路”,忠实重现原语文本,但传递意境方面稍有不足。
2)That innate love of melody…could well-high drag her heart out of her bosom at times.
张译:有的时候最简单的音乐,几乎把她那颗心,从她的腔子里揪出来。
吴译:就连最简单的音乐,有时能对她产生一种回肠荡气、沁人肺腑的力量。
原语文本描写了音乐和歌声对苔丝内心的慰藉,有了这个认知框架,译者在大脑中就能够找到与“drag her heart out of her bosom”对应的语义框架,确定它的准确含义。张译为“把她那颗心,从她的腔子里揪出来”,过于直白,原语文本的美感和意境全无。吴译是“对她产生一种回肠荡气、沁人肺腑的力量”,真切传递了原语文本的意境。
3)She knew how to hit to a hairs-breath that moment of evening when the light and the darkness are so evenly balanced that the constraint of day and the suspense o night neutralize each other, leaving absolutely mental liberty.
张译:原来黄昏时候,有那么一刻的功夫,亮光和黑暗,强弱均匀,恰恰平衡,把昼间的跔天蹐地和夜间的意牵心悬,互相抵消,给人在心灵上留下了绝对的自由。
吴译:傍晚时分,光明和黑暗恰好是分布均匀,白昼的压抑和黑夜的不安相互抵消,只剩下了一种绝对的心灵的自由。
在原语文本中,苔丝的遭遇已经成为她所在的小村庄街头巷尾的热议,她不敢出来见人。译者需要在脑中重建与原语文本相契合的语义框架,然后在译语的语义框架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表达。张译比较符合原语文本的语义框架,通过写景状物烘托人的内心。吴译对原语文本做到了忠实,但在意境的传达有所欠缺。
4)her quiescent glide was of a piece with the element she moved in. Her flexuous and stealthy figure beca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cene.
张译:她那悄悄冥冥的凌虚细步,和她所活动于其中的大气,成为一片。她那袅袅婷婷、潜潜等等的娇软腰肢,也和那景片景物融为一体。
吴译:她那轻轻的脚步与她周围的环境极其融洽。她那晃来晃去、飘忽不定的身姿,也构成了景物的一部分。
根据框架语义理论,要从大脑已经存在的语义框架中调出相关的知识框架重新构建相关的知识框架。原语文本的这句描述,张译多选用四字表达,比较流畅均衡。“她那悄悄冥冥的凌虚细步”,来形容苔丝的谨小慎微。“Her flexuous and stealthy figure”这一句的翻译,张译用了“袅袅婷婷、潜潜等等的娇软腰肢”充分描写了苔丝正值青春之美。吴译“轻轻的脚步与她周围的环境极其融洽”、“晃来晃去、飘忽不定的身姿”,读来非常平淡无奇,意境之美尽失。
3 结语
本文运用框架语义理论来对比分析了《苔丝》的两个汉译本,旨在说明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循框架语义理论的原理,正确理解词汇意义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框架中其他概念的激活、有了对整个框架的理解为前提,才可以理解词汇意义,实现文字的转换。框架语义理论对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Fillmore& Arkins. Toward a Frame-based Lexicon: The Semantics of Risk and Its Neighbors[C].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2: 75-103.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