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的宏观影响研究
2016-07-12吴江
吴江
【摘 要】根据中外历史上战争东北多胜西南的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有宏观影响”来解释这种现象,依照自然科学现象和规律做出详尽合理的分析,得出光压扫射切力可以影响宏观战争的结论,并分析其应用。
【关键词】影响战争趋势;太阳光压;倾斜自转;切力分析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that northeast multiple wins the southwe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y war, proposed a new theory “the earth tilt rotation form sun light pressure trend impact on war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natural phenomena and laws, make detailed and reasonable analysis, make a conclusion that Sunlight radiation sweep shot shear can affect macro war,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Affect War trend; Sunlight pressure; Tilt rotation; Tangential force analysis
0 引言
国内学者提出南北战争北方绝大多胜利理论:“研究一下中外历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奇特而又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范围内,总是来自北方的势力打败南方。
不管南方人数如何众多,国力如何强盛,文化如何发达,但一碰到北方的攻击,几乎一触即溃,毫无招架之功。
就中国而论,隋灭陈之战,宋灭南唐之战,辽,金,元对宋的战争,三国曹魏灭了蜀汉,司马晋灭了孙吴,明朝“靖难之役”,清灭明之战。
在世界范围内,有比如马其顿之征服希腊,古罗马之征服迦太基,东北部蛮族对西罗马的冲击与分割,孔雀王朝之统一印度,大月氏南侵之建立贵霜帝国,萨伏依王朝之统一意大利,普鲁士之统一德意志,美国之南北战争,北越之统一越南等等。
而由南方发动的战争,真正成功者寥寥无几。除了迦太基国的汉尼拨对罗马的反攻与中国汉武帝时对匈奴的讨伐勉强算是胜利外,其他皆不值一提。而且汉尼拨在意大利半岛冲突多年,最终败绩。
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代价更是大得惊人,弄得国库空虚,民生凋疲,吏治混乱,小规模农民起义频发,封建经济接近崩溃边缘,文景几十年辛苦,差点于兹断送,结果不得不下诏罪已,“与民更始”,又经昭宣二帝的努力,才算是渐渐缓过气来。而匈奴呢,却并未剿绝,继续为患北鄙数百年。
其余的北征就更是可怜见了,春秋楚国北上一再受阻,西蜀诸葛亮以千古奇才,六出祁山无功,接着姜维九伐,同样不能侥幸;东晋桓温雄心勃勃,无数辛苦终作东流水;刘宋元嘉志在中原,只“赢得仓皇北顾”。此后中国南方政权再没有北上的雄心。
而明朝也不能成为南方对北方的胜利典型,朱元漳是在淮北起事的,根据地也长期在北方。而蒙古人在统治中国多年以后,似乎也不能再单纯理解为北方民族,他们和起义军的战争也是在全国各地展开,北方也有各路起义军和元朝作战,朱元璋抗击和消灭元军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后来北方元朝蒙古人的各支军队也开始互相攻打,但却没有一支军队能取得绝对优势,结果使得元朝陷于一片混乱,日趋衰弱,内部自相残杀灭亡,所以朱元璋才乘机统一中国,而且最后明朝内部也作乱,北方拿下了南方,改都北京。所以用这个例子来反证是不恰当的。
国民党的北伐更不能成为胜利,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被统一过。老蒋名为总统,但其势力范围小的可怜,东北有张学良,西北有阎锡山,南有李宗仁白崇僖,西有龙云杨森之流,所以也不能称为胜利,而且后来也被扎根北方的共产党赶出大陆。
中外学者想了很久,在中国找不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南方对北方的胜利。象太平天国,岳飞的北伐都只是暂时的,终究不能持久。
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算是一个北方失利的例子,但战胜他的是包括南北在内的中央政府。而反映南方对北方不堪一击最典型的例子不是什么蒙古人、金人、满人的入侵,因为那时双方的国力和对手都不一样。最典型的例子是明初发生的靖难之役,双方都是明军,都是同样的装备,而南方更是中央政府,北方只是个叛逆。同样的人,同样的武器,堂堂中央竟然败给了地方,这种怪事怎能用人种,马匹和物产的原因来解释啊?
而其他的叛乱,凡是由南方发起的,象汉朝的吴王之乱,清初的三藩之乱都无一不是惨败。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真正南方对北方的胜利少的可怜,从西班牙内战,美国南北战争到越南战争都是北方取胜,在朝鲜要不是美国及时登陆南韩早就不存在了。唯一的例外是阿富汗塔利班,这个从南方巴基斯坦起家的队伍一举打垮了北方豪强,基本统一了全国,至于后来美国的入侵那是另外一回事了。[1]”
笔者对这些历史现象现在进一步扩充总结为在北半球东北多胜西南:“中国历史上可以统一南部、西部,甚至西藏、新疆、云南这样环境恶劣偏远、高山阻隔、沙漠阻隔的地域,甚至统一位于南面隔海的台湾和海南岛,但却统一不了一条江阻隔的东面的朝鲜,元朝强大到可以横扫西面亚洲欧洲各国,但却拿不下东面的一个小小的朝鲜,攻打东面日本更是失败告终,为何?南方巴基斯坦起家的队伍是在阿富汗的东面,不是正南面,德国在二战中如入无人之境,真正开始惨败是失败于相对其位于东北面的苏联,战无不胜的拿破仑也是打位于其东北面的苏联才惨败。南韩和北韩又不分胜负始终保持独立,因为南韩虽然位于北韩南面,但更位于其东面。日本在二战中从中国的东北一直扫到东南亚势如破竹,真正的惨败开始也是缘于来自位于其东面的美国加入战争,还有中国的远征军从云南自东北方向攻向缅甸的日军也是大败日军。解放战争中,林彪的四野从东北最顶端扫到海南岛最南端的更是风卷残云,但如果林彪指挥同样的部队和装备从海南岛扫到东北三省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么多实例集合在一起,说明这个现象绝不能以巧合来解释,肯定存在一种影响的自然力量在北半球从东北扫到西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南半球由于国家少,海洋阻隔多,战事很少,著名的马岛之战,马岛位于阿根廷的东面,英国则位于马岛的东面,虽然英国距离马岛非常遥远,阿根廷离马岛近在咫尺,但还是英国取得了胜利,至今阿根廷也无法收复马岛,大胆推断在南半球也存在一种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东部扫向西部力量。”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有宏观影响”来解释这种现象,并且能得到很精确的,与所有历史很吻合完美解释。如果通过设计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公式计算研究,数学建模计算研究验证,计算机编程软件模拟验证新理论正确,那么对以后各个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的战争、发展、政治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模型,意义非常重大。
1 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影响
1.1 筛选确定影响战争宏观趋势合适的解析原因
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影响的,这里研究对象的只是大方向,不是指影响某场小战争或某个小范围的胜负,是指影响整个连续战争的趋势力量,相对于地球大范围整个政局的统治范围变迁趋势。人类相对于地球、太阳简直就是微小到可以忽略,所以人类的战争宏观发展趋势完全有可能受到太阳、地球某种自然力的影响。
详尽分析中外所有战争历史、统治割据变迁历史,确定了在北半球存在者一种由东北方向扫向东南方向的影响战争和统治格局的自然力,在南半球也存在一种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东部扫向西部力量后,笔者试图从地球的自转影响力、太阳自转对地球磁场影响力、地球公转的影响力、太阳光压对地球南北半球的不同运动扫射夹角和因地球倾斜自转而产生扫射运动方向产生的影响力去寻求最适合的解释。
初步猜想由于地球的倾斜自转,太阳光压斥力对地球南北半球的不同运动扫射夹角和运动方向产生的影响力可以解析这一自然现象。
1.2 太阳光压斥力的对地球倾斜自转而产生的切力分析
1.2.1 太阳光如何产生切向扫射力
地球形成以来 地球表面就一直受到来自太阳的光压斥力作用 这种斥力是非常巨大的, 它在太阳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生活在地球表面上在强大的重力场环境中人们只对太阳光的能量十分敏感,而对太阳光的动量光压则毫无感觉, 当人处于失重的自然条件下才会对太阳光压十分敏感,这就是太阳光压斥力。
地球是倾斜23°26角度自转的 ,倾斜角度不变,北极永远对着北极星,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例如,赤道海平面为运动速度为每秒464m,高度增减100m,线速度增减26m,两极为零,这样大自转的速度,加上太阳光的照射,就会根据地球的倾斜角度,球体特征,形成一种强大的特殊方向的太阳光压扫射切向力量,这个切向力的方向就是地球相对于太阳光自转运动切线方向的反方向(如图1)。
图1 切向力的方向示意图
1.2.2 在北半球夏季时,南、北两半球的光压切向力分析
地球是圆的,而且倾斜自转,地面速度根据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巨大,而且又相对于太阳公转,太阳光直射地球的地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变化,所以好像判断由于地球倾斜自转太阳光压斥力产生的切向力方向非常复杂,现在我先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效的实验大概判断如下:如下图2左图,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地球自转和太阳光的照射相对运动,就会对地球上的万物产生一个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切向力,地球是圆形的,地球的由于自转而产生的太阳光压切力怎么判断呢,我设计的方法如下:拿一个地球仪放置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面对太阳的位置,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如果闭上一只眼睛,把睁开的眼睛当做太阳光望向地球,正对地球北半球纬度35℃以上时,可以观察到,转动过来的同一经线是先看到经线的北部,再看到经线的下部,所以确认照射到北半球北纬35℃以上的阳光有从东北扫到西南方向的切力,纬度越高偏向西南方向就越明显。而且由于地球的倾斜,北半球北回归线圆弧切面与太阳入射光线成90℃左右,所以这个由东北向西南的切力是相当大的。再把眼睛移到北纬30℃以下,转动地球仪时就趋向于看到同一经线上下部同时转过来出现,所以在北纬30℃以下切力方向就趋向于由东向西。
在南半球,由于地球倾斜,而且太阳移到了北回归线,加上球体是圆形的,在南半球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阳光的入射方向夹角为43℃,光压斥力被反射掉大部分,所以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切向力要比北半球小很多,用一只眼睛直视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转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基本是看到同一条经线的上下部一起同时出现,所以这个切向力是自东向西。
图2 北半球夏、冬季时的太阳光入射方向
1.2.3 在北半球冬季时,南、北两半球所受光压斥力的切向力分析
到了北半球的冬季,太阳光的入射图如图2的右图所示,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的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太阳光垂直,光压斥力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切向力就很大,把眼睛当作太阳入射方向,眼睛直视小于南纬30℃的范围内,转动地球仪由西向东转,基本同时看到同一条经线上下部同时出现,说明在小于南纬30℃由于自转而产生的光压切力就是由东向西,如果眼睛直视南纬45℃,转动地球仪由西向东转,那么先看到的是经线的南部,再看到同一条经线的北部,所以在这个范围附近的光压切力有点偏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了。
在北半球,由于地球倾斜,而且太阳移到了直射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圆弧的切面与阳光的入射方向夹角为43℃,光压斥力很多被反射掉,所以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光压斥力切向力要比南半球小很多,用一只眼睛直视北半球,转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基本是同时看到同一条经线的上下部同时出现,所以这个切向力自东向西。
1.2.4 综合总结切向力的变化规律
以上只是太阳光移到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时的切向力分析,那么在其中间过程是:在北半球则是从北半球的夏季到冬季这段时间,东北扫到西南的力从最大逐渐减小,而且向从东扫到西的方向过度,从冬季到夏季这段时间则是从最小逐渐增大,而且是向从东北扫到西南的方向过度。在南半球则是在南半球的夏季到冬季这段时间,方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的扫射切力从最大逐渐减小,而且向从东到西方向转变,在南半球的冬季到夏季这段时间,从东到西的扫射切力从最小逐渐增大,而且向从东南到西北方向转变。
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公转的过程中,地球还由于相对于太阳每秒29.78公里自西向东公转运动而受到由于太阳光压斥力而产生的切向力,这个切向力的方向基本和由于自转而受到太阳光斥力产生的压切向力的方向基本相同。
另外地球公转,太阳光在每年在直射北回归线和直射南回归线之间移动,但这个移动速度很慢,移动速度一年才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距离,比起地球表面的自转速度(赤道海平面为运动速度为每秒464m)和地球的公转速度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算。
综上所述,在北半球的扫射方向在东北扫到西南和东扫到西这个夹角来回移动,力度依次递减和递增,从东北扫到西南的切向力最大,从东扫到西的切向力最小。在南半球的扫射方向在东南扫射到西北和东扫到西这个夹角之间来回移动,力度依次递减和递增,从东南扫到西北的切向力最大,从东扫到西的切向力最小。
1.3 太阳光压斥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切向扫射力影响战争的可能性分析
光可以看成一种波,也可以看成粒子束,它同时拥有波和粒子的两种特性,即光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有一定质量的,对照射面进行撞击,从而产生压力,这是光压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按照光子说的观点,光压是光子把它的动量传给物体的结果。大量光子长时间的作用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压力。事实上由于光压的作用,光子会将部分的能量以动量的形式传递给物体,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而剩余的能量除一部分被转化成热能外,其余的则以反射光的形式辐射[2]。
(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数学表达式为F=,式中,F 为任一恒星对其系内某一被辐射物体产生的斥力;J为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S 为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R 为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π为圆周率.即任一恒星对其系内任一被辐射物体均产生(光压)斥力,斥力的大小跟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及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的乘积成正比,跟以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距离为半径的体积成反比.与两物体的质量大小、物理状态及化学结构本质无关[2]。
而地球表面是相对于太阳光是急速倾斜自转的,前面论述只是笔者的猜想和分析,接下来我们就要模拟物理实验,测量计算切向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模拟实验研究,数学对球体进行导数计算分析,建模方法准确计算出这个因为地球自转,阳光对地球上万物的扫射切向力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大小方向,或者研究扫射的光子将部分的能量以动量的形式传递给物体,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而这种动能因为地球的倾斜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有方向的动量,以验证大自然本身就存在这样一种自某个方向扫向某个方向影响战争趋势的力量。
还要研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高纬度地球转速度慢,低纬度地球转速快,不同的速度,太阳光压斥力产生的切向力大小就不同,那么这个差异会引起什么效应?研究笔者另外一种的猜想是否可以成立:“把光子照着在地球表面,地球急促由西向东转,相当于光子沿着地球表面由东向西绕着地球转,而且光子的运动夹在太阳和地球两个磁场的中间,用左手定则,让太阳对地球发出的磁场通过掌心,四指指向光子的运动方向,是否大拇指的指向就是产生的力的方向?因为电子运动产生的洛伦兹力是如此,光子运动也是否有此效应?这种猜想也可以解释战争中北方多生南方的现象。
而且我们还可以试图用生物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对光压斥力的生物效应,模拟设计实验研究生物在强光压斥力下的人群选择行进方向,迅速移动的光束群对人群的行进方向选择的影响,从而验证其影响战争及政治统治区域发展趋势的影响可能性。例如笔者设计一个实验把一切问题都简单化,形象化,50*50m的正方形地面上空,悬挂一个软塑料天棚,天棚上布满数量很多的向下直射光线的小型探照灯,这个软塑料天棚是环形的,两端由两根齿轮管带动转动,那么这个塑料天棚就可以像坦克的履带那样永远循环运动,就可以形成在天棚下方永远朝一个水平方向移动的向下照射光束群移动现象,让一群人站在这个正方形地面上,不给任何暗示,观察人群怎么选择走出这个光束移动群的照射范围,可以看到人群绝大都朝着光束移动的方向走出去,如果顺着光束移动的方向走出去就是顺势,让人觉得节省力,顺风顺水,如果是从侧面走出去好象也有点阻碍,如果是逆着光束群移动的方向走出去,那就是逆势,让人觉得费力,别扭,难受。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认可地球倾斜自转形成的太阳光压趋势对战争影响了,顺着切向力的方向进攻是顺势,有动能,容易取胜;反之就是逆势,费力且容易失败,某场小战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逆势也有可以取得胜利,但从宏观趋势来看总体都是按照顺势发展,古人有云战争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毕竟排在第一位嘛。
2 应用分析
如果验证了这个理论和模型的正确性,那么应用的价值就无与伦比了,那么二战中德国就不会去打苏联,日本就不会去打美国,能挽救多少生命?二战中,面对日本从中国东北到一直扫到长江流域的势如破竹的进攻,亡国论四起之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就预言日军将会止于湖南,如果现在根据笔者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到了长江以南,从东北扫向西南的方向切力就逐步转向东西方向,而且力度也逐步减小,由北攻南的优势就逐步减小,到了北回归线附近就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所以止于湖南,薛岳在湖南的天炉作战方案是节节退让,向两侧展开,侧面攻击,后面包抄正是符合减弱敌人的势能,转两侧和后面增加自己的势能,从而获胜。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根据地,例如晋察冀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转为前方,由北向南攻击,所以又获成功。
再看各国的首都,在北半球大部分国家的首都都在东北部,在南半球大多数国家的首都都在东部或者东南部,例如美国的首都在最东部沿海,澳大利亚的首都在最东南部海边。中国的首都的影响辐射力也可以说按照从东北部扫到西南部最为好,北京就在中国的东北部,所以北京是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久的首都,元、明、清定都北京的统治时间都很长,相反南京作为首都的统治时间都很短,每次都不会超过几十年,所以不符合大自然力趋势也可以有成功的,但不稳定,不会长久。
【参考文献】
[1]人类文明史上,为什么北方总是打败南方?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STTjPZAnwgW9UQAhZcMyg_Mtd0M7drltQMG98Dy49R_iMsDRJbqXZ9G umKyyibq268O9Q2TKv9ZXw_r40mhnYK, 2016.1.6[OL].
[2]宋贯一.(太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是解开地球动力学力源奥秘的钥匙[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997-998.
[责任编辑:杨玉洁]